完善生评教制度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2-01-28 14:04天津科技大学郝延明
中国轻工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评教教学质量指标

□ 天津科技大学 郝延明 高 艳

近十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1,2],并且越来越严重,这一点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担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起来,导致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生源质量的问题,也有高等学校教师质量的问题;既有培养方案的问题,也有管理方法的问题;既有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也有忽视学习、思考及研究方法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就教师教学质量问题而言,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无疑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教学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和学生评教两种方法。作为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评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效果有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学生参与评教有利于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便于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近几年以来,生评教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甚至很多教师要求取消生评教制度。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生评教制度普遍科学性不足,并且公正性存在隐患,不能够客观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高校过分夸大了生评教的作用,甚至以一个不十分合理的评教结果来决定教师的评聘岗位。因此有必要探讨目前生评教制度中的弊端,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设计生评教评价体系。

一、生评教制度中的不足之处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经历和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中,我们认识到目前高校中采用的生评教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完善。

1.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的课程。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显然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各门不同的课程。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就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出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和要点。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多数学校只由教务部门统一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来评价全校各门课程,甚至不分文、理、工、管、法或外语等截然不同的学科。第二,具体的评价指标不科学、不合理。具体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的要点。例如某师范类高校的生评教评价指标共有十项,其中有两项分别为:是否采用了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是否涉及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前沿问题。现代化教学工具一般学生理解为多媒体教学工具,实际上该校绝大多数教室根本就没有多媒体设备,甚至连简单的投影设备和扩音设备都没有,因此在这个评价指标上,学生只能乱填。对于基础课来说(例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公共英语等),其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不涉及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前沿问题,因此在这个评价指标上,学生也只能乱填。显然在这样的评价指标下得到的评教结果是不足以反映教学质量的。另外,我们认为教师的仪容仪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在有限的评价指标中(一般学校都是十到十二条评价指标)不应该包含它。第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不充分。评价指标过少就不能充分反映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环节的要点。

2.过分强调参与评教的学生的普遍性

大多数学校都强调学生全员参与评教,有的学校还规定不参与评教的学生不能选课。实际上高校经过这十几年来的扩招,特别对某些高校来说,生源质量下降较大,个别学生甚至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素质,也有些学生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没有努力认真学习的态度。这些学生不能分清是非,教师讲的内容对错不能准确判断,又怎么能分清优劣呢?由这些学生进行的评教结果,其参考价值可想而知。

3.学生对评教缺乏端正的态度

近几年的有关统计表明大约有70%的学生不重视评教工作,8%的学生认为评教是一项无聊的任务,打分看一时的心情,更有41%的学生会请别人帮忙代打分[3]。这表明评教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十分严重,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评教结果的真实性和意义。

4.过分夸大生评教的作用

不可否认一个教师如果连续多年生评教都很好,可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得到学生认可的,但如果偶尔生评教很好或很差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承认生评教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生尚处在生长发育期,其知识面、社会阅历都比较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限,评教时往往更加注重感性的东西如板书,仪表,口才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重要的评教内容难以进行比较专业的判断,因此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只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具有绝对的正确性。但有些高校却过分地依赖生评教的结果,片面夸大了生评教的作用,甚至完全用生评教的结果来认定教师的授课质量。例如某高校在年度考核中根本不考虑教师在“德、能、勤、绩”几个方面的工作业绩,而只采用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优秀的依据;某高校每年一次的教学质量奖,只由生评教的名次来决定,实际上使得“教学质量奖”变成了“生评教名次奖”;某高校在教师职务评聘文件中规定 “生评教成绩在全校同职称前三名的教师聘任最高等级的教职。”;还有的高校规定“生评教成绩在学院(系)排名为后10%的教师不能晋升职称”等等。由于生评教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授课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因此这种规定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教师对生评教诟病最大的地方。实践中我们发现工作兢兢业业,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相比之于对学生要求宽松,考试基本上全过的教师,其生评教成绩往往来的低。过分扩大生评教的作用,其结果不可避免地使教师去迎合学生,不敢批评学生,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严格培养和严格教育。令人欣喜的是滥用生评教的弊病目前已经为有些高校所认识,例如2005年天津师大在《致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有关说明》文件中明确指出:“学院内部教师之间“生评教”成绩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学院不应完全按照“生评教”分数评定教师的教学状态。授课的年级不同、课程的性质和难易度不同、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不完善等等,都可能导致“生评教”成绩产生误差,使其具有不可比性。”。我们对生评教制度提出几点简单的建议。

二、完善生评教制度的几点建议

针对现有的生评教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为了使生评教结果尽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历和教学管理工作经历,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参考。

1.不同的学科、课程采用不同的生评教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具体课程的特点,由本学科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具体制定,并经过充分讨论;评价指标应尽可能涵盖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便于全面反映教学质量。

2.合理利用生评教结果

生评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单纯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当然生评教的结果,特别是连续多年的生评教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应避免将生评教直接与教师的评聘工作挂钩,特别是用一次生评教的结果来衡量教师一年或多年的教学质量。

3.加强对学生评教过程的管理,保证生评教过程的规范

在学生评教之前,应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使学生学习有关评教的知识,明确评教的意义,端正评教的态度,深入理解评价指标的含义,避免感性认识的干扰。

4.避免学生全员参与评教

建议该门课程学习成绩排序在前70%的学生可以参加评教,前50%的学生必须参加评教。对于学习成绩太差或基本不学习的学生,特别是缺课较多的学生,应避免其参与评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评教的可信度。

总之,虽然目前的生评教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存在很多滥用生评教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充分认识到生评教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认识到生评教的局限性,经过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生评教的评价方法并合理恰当地使用生评教的结果,生评教制度一定会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王建国,祝少辉.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刘西华.加强国情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

[3]陈晓倩,赵公明,朱梦杰.学生上帝时代——对学生评教制度的思考[J].文海艺苑,2010(7).

猜你喜欢
评教教学质量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