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法同时测定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5种酚酸类成分

2012-01-29 08:25秦泗涟马利华王振中谢东浩贾晓斌
中成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苍耳子类化合物酚酸

秦泗涟, 马利华, 王振中, 陈 斌, 谢东浩, 贾晓斌*

(1.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7;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苍耳子系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rt.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常用中药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鼻开窍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和湿痹拘挛等症[1]。近年来研究发现,苍耳子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类化合物[2],据报道[3],从苍耳子抗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酚酸类化合物有咖啡酸、绿原酸、1,5-O-二咖啡酸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等。药理试验表明以绿原酸为代表的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多种成分的配伍是苍耳子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

目前临床处方中苍耳子皆为苍耳子的炮制品,即炒苍耳子。炒苍耳子一般要求炒后碾去刺入药,生品慎用。其炮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并易于去刺和洁净药物[4]。炒苍耳子配方颗粒是其生品按《中国药典》规定炒制后,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其中的酚酸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发挥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因此可考虑作为其颗粒剂定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本研究采用UPLC同时测定其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该方法灵敏、高效、准确,可为炒苍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ACQUITY UPLC(美国Waters公司,包括四元高压梯度泵、真空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2色谱工作站),梅特勒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illipore超滤仪。

炒苍耳子配方颗粒,购于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10158、1012058、1001093,每包0.5 g,相当于10 g药材)。绿原酸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3-200413,纯度98.7%)、咖啡酸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85-200102,纯度99.1%)、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洋蓟素 (批号分别为:N100620、C100616、D100429,纯度≥99.3%)购自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方法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 (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0.1%乙酸水溶液,B为甲醇,梯度洗脱,0~2 min,3% ~7%B;2~10 min,7% ~15%B;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325 nm。色谱图见图1。

2.2 溶液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绿原酸、咖啡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洋蓟素 2.74、1.68、2.74、2.81、2.35 mg置于5 mL棕色量瓶中,加少量甲醇溶解后用3%甲醇定容,制得各对照品贮备液。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炒苍耳子配方颗粒0.5 g,置于50 mL量瓶中,加50%甲醇定容,密塞,称其质量,超声提取60 min,放冷,用50%甲醇补足失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离心即得。

2.3 线性关系考察 取2.2.1项下各对照品母液新绿原酸3.5 mL、绿原酸2.8 mL、咖啡酸0.3 mL、隐绿原酸1.2 mL和洋蓟素1.0 mL置于10 mL棕色量瓶中,3%甲醇定容制得混合对照品母液,将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5、1、0.5、0.2、0.1 mL置于10 mL棕色量瓶中定容,得到一系列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离心后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4 μL。以峰面积积分 (Y)对质量浓度 (X)进行线性回归,得到5种酚酸类成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见表1。

表1 各成分线性回归数据、检测限和定量限

2.4 精密度 按2.2.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 (批号1010158),分别精密吸取3 μL,以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其RSD分别为0.481 2%、0.942 7%、0.671 6%、1.754%、1.572%,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 精密称定同一批样品 (批号1010158),分别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4 μL,测定峰面积,计算其 RSD分别为2.460%、2.534%、1.712%、2.441%、1.834%,表明此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稳定性 精密吸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4 μL分别于配制后0、2、4、6、8 h时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其RSD分别为0.231 4%、1.253%、1.972%、1.704%、0.921 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各成分是稳定的。

2.7 加样回收率 取同一批号 (批号1010158)已测定的供试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等同于药材样品含有量的5种化学对照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以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4 μL,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洋蓟素。结果表明,本法准确度较好,见表2。

2.8 样品的测定 取在有效期内不同生产日期的3批炒苍耳子配方颗粒,按2.2.2项下方法和2.1项色谱条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6)

表3 样品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定量测定结果(n=3)

3 讨论

目前,炒苍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只有关于绿原酸和咖啡酸定量测定的报道,而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药效的发挥往往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单独追求单个指标成分作为中药质量控制的标准,不能完全体现中药整体性的特征,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建立的质量标准应高于现行的中成药的标准,含测成分应尽可能的多,以保证其有效性。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单味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中药配方颗粒改变了传统中药饮片体积大,不宜贮存的缺点,是中药饮片的一种现代应用形式,具有携带保存方便、质量稳定等优点。临床上常见的配方颗粒有黄连、鱼腥草、枳实、吴茱萸等,关于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已有文献进行相关报道,如李霞等[5]对五味子配方颗粒的工艺规范化进行研究;陈彦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灵脾配方颗粒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等,这些都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炒苍耳子单味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预实验优化实验条件,选取绿原酸等5种酚酸类化合物为检测指标,通过定量测定来控制颗粒的内在质量。结果表明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5种酚酸类化合物的含有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批号间一种指标成分含有量高,而其他指标成分含有量相对也高,这可能与苍耳子的采收季节,来源及加工过程有关。将3个批号样品中所含5种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平均,其含有量仅相当于同等生药的10% ~15%[7],说明该配方颗粒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有大部分成分的丢失,导致指标成分的转移率降低。本实验优化液相条件,10 min内同时测定了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5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分析时间短,准确性高,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报道。本课题组还曾分析配方颗粒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四个标准化和一个还需要”[8],指出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是临床疗效的基础。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备工艺,建立多成分质量控制标准,全面控制炒苍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以确保其临床疗效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51.

[2]韩 婷,李慧梁,胡 园,等.苍耳子中酚酸类化合物及不同品种和居群苍耳子中总酚酸含量的测定[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2):194-198.

[3]韩 婷.苍耳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品质评价[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6.

[4]吴怀恩,韦志英,韦建华,等.HPLC测定炒苍耳子配方颗粒中绿原酸及咖啡酸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8):744-746.

[5]李 霞,贾晓斌,陈 彦,等.五味子配方颗粒工艺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78-2079.

[6]陈 彦,蔡 垠,贾晓斌,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仙灵脾配颗粒中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1):1-3.

[7]杨 柳,苏芝军,徐舜军,等.UPLC法同时测定苍耳子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J].药学学报,2010,45(12):1537-1540.

[8]贾晓斌,黄丽霞,陈 彦,等.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是临床疗效的基础[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00-1202.

猜你喜欢
苍耳子类化合物酚酸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带刺的苍耳子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