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外伤行脾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2012-01-29 16:06周宝岩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34期
关键词:血运脾脏外伤

周宝岩

脾外伤行脾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周宝岩①

目的:探讨脾外伤性脾部分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4例2~4级脾外伤的患者施行脾部分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术后均治愈,患者5~14 d内康复出院,保留下来的脾脏血运良好,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8~2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复查后并未见异常病例。结论:在保障患者生命前提下,对脾外伤患者进行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有良好的疗效,可行性高,且值得推广应用。

脾外伤;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人体内的重要脏器之一是脾脏,并且有良好的抗感染和抗肿瘤等重要功能。而脾外伤是最常见腹部外伤, 通常采取脾切除术。因脾脏在免疫方面有着重要功效,且保留术后残脾为正常脾脏的1/3即可满足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的需要,故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脾脏组织,即坚持在“救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前提基础下[1]。成为近年来外科临床的重点研究对象。笔者所在医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对2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了行脾部分切除手术,经两年的术后随访调查,证明此法疗效良好,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4级脾外伤患者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8~75岁,平均40.7岁。车祸损伤18例,坠落损伤2例,刺伤2例,医源性损伤2例。脾破裂程度经B型超声检查,按2000年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脾损伤分级标准[2]均属于2~4级脾外伤。

1.2 方法 脾的上极切除7例, 脾的下极切除5例,脾的上极及下极切除2例,脾节段切除加修补8 例,脾上极切除加脾动脉干结扎2例。进腹后应先迅速清除腹内积血,再用棉垫填塞在膈下部位,使脾向内、向前以便显露,判断出出血位置。判断出出血位置后,术者应该将脾蒂及保留下来的脾块组织握在手中以便控制出血。把脾结肠韧带打开,找出胰腺上缘距脾门5.0~6.0 cm处以便分离出脾动脉干,暂时阻断脾的血运,根据损伤的部位对相应脾外段血管分支进行结扎,松开束带,以便明确缺血界限后,再次束紧脾动脉干,用手术刀切开脾包膜,用高频电刀切开脾的实质,同时对断面血管均进行结扎或缝扎,直到切除部分脾脏。残脾的断面处理要小心谨慎,用7-0丝线缝合(也可用粗肠线全层褥式U形交锁)。将术后残脾部分放回原处, 观察15 min,确定止血效果及无有血运障碍后,在脾窝处放置双套管进行引流。对脾脏进行归位,观察15 min后确定无明显渗血现象后使用大网膜将脾脏包裹。用生理盐水及0.2%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在脾脏周围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得到了治愈,患者均在5~14 d内康复出院,保留下来的脾脏血运各项性能良好,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进行随访8~24个月,术后1、3、6个月分别行B超检查,保留脾均未见明显增大,血液学检查外周血IgG、IgM、IgA、C3、C4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复查后并未见异常病例。

3 讨论

脾脏具有确切的叶、段[3]。脾动脉主干在距脾门1~4 cm处分为2~3支,然后再各分两支分支经脾门进入脾实质,进而将脾分为4段,半数以上的个体存在脾上极和脾下极动脉。脾脏由于有以上的解剖结构和血管供应特点,脾外伤后运用脾部分切除术予以保脾治疗是可性的。此外,患者的年龄越小,越应该保脾,但不主张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患者施行保脾手术。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脾脏有着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重要免疫功能,尤其在抗感染及抗肿瘤等方面。脾实质的破裂或脾已部分离断的情况下,可行脾部分切除手术,而对于脾动静脉主干离断或严重碎裂的患者,应进行全脾切除手术。当脾大出血为主的严重失血性休克,应先采取安全迅速及有效的脾部分切除手术。而对于部分严重脾损伤,危及生命安全的其他脏器损伤或大出血难以及时处理时,应果断进行脾切除后再处理其他合并伤。部分脾切除后仍有出血的可能,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腹腔引流情况和血压、脉率变化,出血明显,应立即手术,如为脾脏出血,应行脾切除术[4]。

保存脾脏的意义在于脾脏具有储血、造血、滤血、毁血及一定的内分泌调节的功能[5]。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表明,脾外伤施行保留性脾手术不仅安全性及可行性高,且较脾全切具有一定优势。脾脏供血量丰富,除脾动脉可以供血以外,脾周围的韧带内有较为丰富的供血来源,可为脾蒂切除后的残脾提供血液,维持残脾的功能,较脾切除后单纯脾片移植要更加可靠。此外,脾脏组织还具有一定的可缝合性,其内含有纤维结缔组织,尤其脾包膜具有一定韧性,同时脾还具备易生长性。

脾部分切除术后有并发再出血的可能,一般多发生于术后l~10 d内, 故术后72 h内应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管内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保脾成功后应冲洗腹腔,吸净污染物及积液。对其他器官损伤做相应手术,常规放置引流以防治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术中应尽可能靠近脾脏面断扎缺血、损伤脾相应的血管附近保持充分的血供,以免保留脾坏死[6]。一般认为应保留脾脏在1/4~1/3以上才能维持脾的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术后进行随访8~24个月,术后1、3、6个月分别行B超检查,保留脾均未见明显增大,血液学检查外周血IgG、IgM、I gA、C3、C4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复查后并未见异常病例。综上所述,在保障患者生命前提下,对脾外伤患者进行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有良好的疗效,可行性高,且值得推广应用。

[1] 黄志强,裘法祖.腹部外科手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62-664.

[2] 乔海泉,姜洪池.脾损伤脾保留手术操作建议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7(6):421-423.

[3] 吴长春,季勇,吴永丰,等.原发性阑尾肿瘤14例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J].2010,11(9):657-623

[4] 郭文胜.脾外伤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47,160.

[5] 夏穗生.疑难普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4-565.

[6] 邢雪,李洪,欧坤,等.脾脏保留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10):627-62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98

①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 梨树 136501

周宝岩

2012-09-14) (本文编辑:连胜利)

猜你喜欢
血运脾脏外伤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