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I的信源性识记干扰产生原因及其控制

2012-01-29 20:32牟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4期
关键词:信源界面记忆

牟洁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核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MCAI)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活化与表现能力而深受教师喜爱,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设计欠妥及不当使用,在MCAI的具体应用中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识记干扰,阻碍了学生有效记忆的形成,影响了MCAI功效的正确发挥。

1 识记干扰及其分类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感觉和认知,通常称为识记。从心理学角度讲,识记就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记忆,是记忆形成的初始阶段。学生记忆的形成通常不会一帆风顺,在识记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识记干扰的存在。所谓识记干扰是指学生在感知、识别客观事物并形成记忆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预或扰动性不利影响。一般来说,识记干扰越少、越小,则学生的识记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形成长时记忆;反之,则识记效果越差,越容易产生遗忘。

按照产生原因,可将识记干扰分为环境性干扰、信源性干扰、自体性干扰等3种。

1.1 环境性干扰

环境性干扰主要是指识记主体所处的物质环境构成、环境状态对识记活动产生的扰动性或屏蔽性影响,主要来自形、光、色、声4个方面。如教室内空间布置凌乱、视线部分阻隔或过于压抑,室外光线太强烈,室内色彩艳丽斑驳而刺目,室外嘈杂的生活、交通或工业噪音等。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噪声对识记和保持均有显著影响,噪声干扰识记和保持,使长时记忆的识记和保持效果降低了20%~40%[1]。

1.2 信源性干扰

信源性干扰主要是指来自于被识记信息方面的部分因素对识记主体的识记活动产生的干预或扰动性影响,主要涉及传播者、信道、信息特点等方面。如传播者对信息的掌控、选择与处理程度,信息传输的具体方式、信息失真度、信息量、信息强弱程度等。信源性干扰不仅可以影响识记的有效性,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识记产生。

1.3 自体性干扰

自体性干扰主要是指来自于识记主体自身的某些因素对识记活动产生的干预或抑制,主要涉及生理、心理等两个方面。如识记主体的身体机能与状态、识记目的与态度、识记行为方式与习惯等。自体性干扰既可以主动影响识记,也可能被动地产生影响。

在通常的各种识记活动过程中,上述三种干扰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主体的识记效果有着不同强度的影响。

2 MCAI中的信源性识记干扰

从总体上看,在MCAI的设计与应用中,环境条件一般不成问题,即环境性干扰可以被较好地有效控制;其二,MCAI所面向的学生通常具备了参与识记活动的生理、心理基础,可自我控制,但是可能被环境条件或信息源诱发而被动产生干扰作用,即自体性干扰是属于部分可控制的范畴;其三,在MCAI中,信息本身就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对象,其特点、选择、处理、呈示等将直接影响学生识记活动的启动、形成与正误,是最需要控制却又最容易失控的干扰产生源。因此,信源性干扰是MCAI设计与应用中产生识记干扰的主体,是识记干扰研究与控制的重点。

就MCAI而言,可能产生的信源性干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泛化干扰

泛化干扰是指在MCAI过程中,教师设计、应用多媒体呈示信息时在表达形式上相似性过强,缺乏相应的变化,如界面单调、图形相似、色彩单一、音效重复、文字编排形式与表达相近等。泛化干扰易使学生在识记时出现混淆,不能准确区分相似内容,不能准确抓住教学主题与重要特点,忘却细节等,进而影响识记效果。

2.2 过度刺激

过度刺激是指在MCAI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媒体呈示的信息量过大,信息刺激过于强烈,如同主题内容的过度重复、高频度的信息密集轰炸等。过度刺激往往超过了学生的信息感知接受与反应的极限,易使学生产生知觉与心理疲劳,并可能诱发自体性干扰,从而影响识记效果。

2.3 信道干扰

信道干扰有两种情况,一是在MCAI中不恰当地设计、使用了多信道传输信息,使不同信道的信息相互掩盖、混杂、失谐,如在需要学生静心观察、阅读时配上强劲的快节奏音效等;二是同信道传输干扰,如主题文字被其他次要的或附属性文字淹没,不恰当地同时使用两种风格相冲突的音效,主题图形图像被繁杂的背景图像淹没等。信道干扰对识记重点、主题产生“信息掩蔽”[2],使学生的感知产生偏差,注意力不易聚焦,从而影响识记效果。

2.4 结构干扰

结构干扰是指在MCAI中,组织、呈示信息的结构与序列不是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来考虑,而是机械地照搬学科教材知识结构,违背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从而抑制了学生的识记启动与发展,影响了有效记忆的形成。

2.5 诱发抑制

诱发抑制是指MCAI设计、应用不当,诱发了学生的自体性干扰,如信息选择或呈示方式不当造成压抑、心理恐惧,信息密度过大、识记任务过重造成过度焦虑、情绪低落等。诱发抑制导致学生不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启动,形成有效识记,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上述5种信源性干扰往往是同时并存于MCAI中,综合性地作用于识记活动,影响了学生对信息的准确有效地感知与识别,进而阻碍了学生有效记忆的形成。因此,必须寻找控制信源性识记干扰的方法与途径。

3 MCAI中信源性识记干扰的控制对策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讲,前述5种影响识记效果的信源性干扰主要是涉及识记目的和任务、识记内容和性质、识记方法、识记情境等方面。因此,要想在MCAI中有效地控制信源性识记干扰,也应当紧扣这些方面,从MCAI的设计与应用等角度考虑如何实施控制。

3.1 合理选择、设计与制作多媒体素材

在MCAI中,主要依靠文字、音效、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材料作为各种教育信息的具体载体和表现形式,它们不仅承担着特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智慧,是学生识记的具体信息对象。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产生信源性识记干扰。因此,必须合理选择、设计与制作多媒体素材。

1)紧扣教学要求,考虑素材问题。多媒体素材必须根据精心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考虑,并与教学主题内容紧密对应,而不能冲淡教学主题,更不能单纯地为了体现多媒体效果而滥用素材。偏离教学主题或过分强调多媒体功效,会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无误地把握需要识记的对象与识记目标,造成信源性识记干扰。

2)素材应符合学生识记、认知水平与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识记特点与要求,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识记启动、形成的特点要求来考虑选用素材。如小学阶段应重视“图说主义”理念,按照“直观——抽象”的认知规律,选用主题突出的图形图像素材或恰当的动画素材;而中学阶段可以选用图文搭配的方式,以精选的文字、与主题相对应的图像来表达教育信息,引导学生识记。

3)根据信息特点与识记难度来考虑素材。教育信息一般可分为事实材料、概念与定义、定理定律等类型,不同类型的信息有不同的传输要求与特点,学生识记的难度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型教育信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其最适合学生识记的多媒体表达方式,以避免信源性干扰的产生。如事实材料类信息,不能用详尽的文字来呈现,而应当采用主题突出的叙事性图像配以精准的标题来表达;概念与定义类信息,则可考虑用分色分形字符将抽象描述中的逻辑性关键字词突出,加上典型范例式图形图像来共同表达;而定理定律类信息,是概念的逻辑构建,故建议考虑用解构式图形图像、动画来适度“活化”呈现。

4)注重素材的艺术性。素材以具体的形、音、影及多媒体组合等形式,呈示教育信息,要达到使学生感兴趣、吸引注意力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思维疲劳,以舒畅、放松的心态展开识记活动,则素材的艺术感染力必不可少。因此,选用的素材在媒体表现形式上应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富有吸引力与亲和力,能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多媒体素材组合应用的艺术性,各类素材在风格上应统一、协调,不能产生冲突。

3.2 精心设计MCAI软件界面

MCAI软件界面是沟通师生与计算机的桥梁,是组织、呈示教育信息并提供识记对象的视觉表达,一个赏心悦目、表达准确、功能完备的软件界面,既便于操控,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能限定视觉与感知、识记的范围。如果界面设计不当,则可能干扰学生视觉,进而影响感知识记效果。因此,必须在界面设计与制作中尽可能控制信源性识记干扰。

1)通过视觉设计构建视觉识别。应参照视觉设计原理,根据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的信息对象,结合学生识记特点,对软件界面进行全面、科学而合理的规划,以保证所呈示的软件界面能够提供主题突出、准确无误的识记对象,能够既吸引学生的“眼球”,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又避免产生视觉干扰。如用构图简洁、色彩适度的图形边框来限定学生的视觉范围,用模糊而暗淡的底图来陪衬主题图形图像等。但应注意,在构建视觉识别时,主题与陪衬的区分度不宜过大,并应在风格上有一致性,否则会因反差太大带来信道干扰或过度刺激而影响识记效果。

2)合理规划界面功能分区。在MCAI的软件界面上,不仅要呈现教育信息,同时还有导航栏、控制按钮、操作提示等多项信息内容,如果设计不当,会产生视觉干扰。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界面。首先,要用简洁而清晰的表单配合分色底图来区分各个功能区域;其二,呈示主要教育信息的区域应当占据最大的范围并尽可能居中布局;其三,由于绝大多数人习惯从显示器的左上部以顺时针方向向右下方移动,因此标题一般应位于界面的顶部居中,导航栏可在左侧纵向排列或在标题栏下方横向排列,右上角视觉频率一般较低,可放软件标志符号等,右下角则安排操作控制按钮;其四,为避免视觉疲劳,建议不同界面应有适度的变化。

3)适度控制软件界面的信息量。在分功能、分区域的MCAI软件界面上,呈示的信息量应当加以适度控制,以突出主题,减少信息干扰,使学生的识记负担适中。如文字信息应当精选,并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图形图像的构图不能太过于繁杂,色彩不宜过于斑驳陆离;视频影像尽可能是剪辑的主题片段等。如果信息量过大,一方面是界面信息要素对学生注意力的竞争就过大,太多的信息会将主题淹没;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学生视觉搜索所需的时间,有意义的重点信息就难以被突出。

4)注意界面的艺术性。界面的艺术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地启动识记,并影响到诱发抑制的水平高低。因此,必须从学生的艺术水平与接受程度,结合教育信息的特点,合理设计MCAI界面的艺术风格。

3.3 恰当构建MCAI的结构

MCAI的结构决定了多媒体信息的逻辑化和程序化关系及教学控制策略,如果设计不当,会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冲突,并可能对学生的识记带来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需求,将多媒体素材的组织、呈示顺序与学生的识记、认知特点结合起来,合理设计MCAI的结构,才能控制信源性干扰。

1)根据实际安排整体结构。不论MCAI有多少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都可以分为直线型、分支树型、网状复合型等形式,具体用何种结构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信息识记的要求来考虑。如对于知能积累相对不足的小学生,应顺应其识记特点,按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逐次递进的直线型结构;对于有一定知能积累和探索能力的中学生,可将顺应与引导相结合,适度增加软件的交互性,采用分支树型结构;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则可以考虑采用比较复杂的网状复合型结构。

2)灵活设计内容结构。MCAI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四方面信息的有机结合,具体是:向学生呈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进程进行诊断、评价、处理和引导的各种信息;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创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和学习评价的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进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相关控制信息等。这四大内容交叉融合于MCAI的整体结构中,既涉及学生识记的信息对象,又涉及影响识记的自体性因素,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灵活安排,切忌生搬硬套。

上述三方面的控制对策是针对MCAI的五大信源性识记干扰,从提高学生识记能力与水平角度提出的,在应用中不能只注重某一个方面,而应当综合性地考虑。

4 结语

目前,关于MCAI及提高学生识记效率的研究很多,本文也只是众多研究中的一种思路和尝试而巳。但是,不管从何处入手,在MCAI中信源性识记干扰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并对学生的记忆效果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及教研工作中,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信源性识记干扰产生的具体原因,才能真正找到控制干扰的有效方法。

[1]张德干,仰和芝,何贵兵.75dB交通噪声对人体长时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5,2(2):26-28.

[2]徐李娟,黄莹,吴玺宏,等.“鸡尾酒会”环境中的知觉线索的去掩蔽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261-267.

[3]Solso R L, MacLin M K,MacLin O H.认知心理学[M].7版.邵志芳,李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朱铭亮,林丽华.选择性视觉注意与网页视觉热区分布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40-43.

[5]陈永进.内隐记忆中的干扰现象[J].心理科学,2003,26(3):564-565.

[6]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汪媛媛,王权红,李辉.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3):486-490.

[8]汪媛媛,王权红,李辉.知觉干扰效应:竞争激活还是失匹配[J].心理科学,2010,33(2):443-445.

[9]汪媛媛,王权红.呈现顺序、残缺方式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17-19.

[10]杨昆.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CAI软件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2)65.

[11]张伯邑.多媒体课件画面的认知通道效应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32-35.

[12]李克臣.解读多媒体页面制作中的设计意识[J].河南科技,2010(2):56-57.

猜你喜欢
信源界面记忆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记忆中的他们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