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2012-02-15 01:44冯绍健
陶瓷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边饰元青花青花瓷

冯绍健

(珠山画院 景德镇市 333000)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Elementary talking about the painting style of blue and white in the Yuan Dynasty

冯绍健

(珠山画院 景德镇市 333000)

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品种,元青花则以其独特的装饰形式展现着貌美充实的风格。元代青花瓷器绘画亦是一种多样风格表现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习俗、审美意识和工艺水平,沉积着深层的文化意韵。

青花 陶瓷绘画 人物画 艺术语言

一、元青花的概述

青花瓷器的定义为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铀下彩瓷器。青花瓷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门类,在元代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又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的绘画程式。它充分吸收其同时代其它艺术种类的成就,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笔法,或工笔或写意或兼工带写,形成了刚柔相济、可动可静、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因而能在瓷器的器型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宣纸上的那种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的鲜明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魅力蕴藉的审美感受。

同时元代青花瓷画作为瓷器装饰的重要语言,必须考虑对瓷器造型的适应,青花瓷画必须通过巧妙地安排、整体的建构,才能体现出造型、文饰、色彩、材质、工艺、技法等瓷器的整体审美效应。从审美上来看,元青花瓷画作为时代文化思想载体,它体现出多元融合的民族特点。即体现了蒙古民族文化崇白尚蓝的色彩审美观、汉民族文人的隐逸思想、各民族百姓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又暗合了道家“万物色彩灭声华”的审美观、佛家对内心的静寂清净的关照。正是这样元代青花瓷器才不同于唐宋青花,得以在各地烧造使用,尤其是在明代大行其道。

二、元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元代青花纹饰分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二部分。主题纹饰可单独出现,也可配合辅助纹饰共同构成青花装饰。元青花边饰纹样的视觉特点除了来源于纹样本身的丰富性还源自其独特的变形方式、排列方式和使用方式。这些形式处理的方式,赋予了元代边饰纹样不同以往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呼应、比例与尺度、风格与个性的形式因素。

元代的装饰纹样不仅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且能够在某些局部的描绘上进行大胆的夸张。这些融写实与夸张于一体,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风格,同元画所追求的“神韵意趣”可谓异曲同工。以元代边饰中最常见的缠枝花卉为例,均是以植物的枝杆或腾蔓为骨架,向上下或左右反复连续,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图案。经过变形处理叶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我们依旧能很容易的分辨出器面所绘是缠枝牡丹、缠枝莲花还是缠枝菊花。一般来说,在陶瓷器上进行绘画,画面要迁就瓷器造型,因势造型。工匠必须要考虑选择在造型的什么部位进行装饰,装饰面的位置和形状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

元青花边饰中云肩纹、莲瓣纹由于其自身线条较简洁,且构成方式类似于小的开光,所以需要选择与自身构成形式形成对比的纹样混合使用,形成粗细、刚柔、曲直的对比,以加强装饰感。以莲瓣纹为例,只由粗细不同的两条线勾勒出,但形体较大,且瓣与瓣之间留有空隙,适宜加上曲线造型的、线条运动感强的图案化纹样。另外,像蕉叶纹和一些缠枝花的花瓣也经常被网格纹、斜条纹、实块面所填充。在构图时候,大量的可供选择青花边饰一起构成了紧密联绵的装饰风格。所有装饰纹样都在空间上采用连续或二方连续的方式延伸,因为笔意的连续不断,形成视觉上的连成一圈,造成循环往复的节奏与韵律。一个装饰层中的同一纹样在细节的描绘中往往有着变化与统一,例如青花海水纹的描绘。青花海水纹的浪花象有头有尾的虫子,一个浪花形成一个单独的单位,浪花多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背道而弛,却又相互勾连,造成统一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统一。同一纹样在分多层绘画的大型瓷器中的多层反复使用。最常见的是缠枝牡丹、缠枝莲花、海波纹、如意纹、回纹,会间隔着出现,在整个瓷面分层分段的瓷面一种重复与呼应的统一,并在这种统一中体现出匀称与均衡。

三、元代青花瓷画的绘画风格形成因素

3.1 中国画的影响

水墨画的特征和价值主要在于笔墨,笔墨是语言。青花瓷画同样是用笔、蘸取水性溶剂,在吸水性上材质做画的一种方式。虽然绘画材料实现了转变,但绘画的基本含义还是共通的。瓷器绘画对传统绘画中的描法如高古游丝描、丁头鼠尾描、镢头丁尾描、混描、柳叶描、减笔描等多为使用和借鉴。在皴法上也有大斧劈皴、小斧劈皴、近鳞远点皴等。在树木的绘画中也大量采用了点叶法中的“个”字点、“介”字点、竹叶点、松叶点等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青花瓷画工匠们却一直着力于挖掘笔墨上的表现力。在青花分水时,为了使料水易于运用,须加入泡好的较浓的隔夜冷茶汁,用分水笔把料水调匀,这样在分水时不会因笔上所含料水不均匀,有渗水现象而难掌握,能得到理想的浓淡光影透视效果。应当说分水是青花瓷器在水墨画的墨法的启迪之下,发展的最具特色的瓷器绘画技巧。

元青花瓷器绘画在笔墨上还形成了自己的六字特色:力、老、活、连、松、润。青花瓷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时绘画风尚的影响,既注重形式上的继承性,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既同中国水墨画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中国传统水墨画。而在描绘人物故事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真实,人物脸庞、五官清晰,有一定的结构比例关系。而大多是特别精练的,寥寥几笔,抓住人物动态时的动态,一挥而就。合情合理但又耐人寻味。这种大处着眼,不拘小节,以简活取胜的画法平凡中表现出了生动奇妙的艺术意境,有一种“野逸”之情趣,自然天真、纯朴善良的美学理想,彰显着工匠们自己的独特创意和浓重的生活气息。

3.2 浓郁的民间审美倾向

青花瓷器绘画的创作者是元代的民间工匠,他们生活在民间,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体验,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趣味。青花边饰纹样都有其特定的说法和吉祥意味,可以说有图必有意。在艺术表现上,民间美术纹样是以暗喻象征的表意方式,以及夸张、变形、率直、随意的表现手法和多样变化的表现形式为其特征。从内容上看,民间美术纹样是民众对生存、生活,吉祥美满的功力追求,反映了真诚、坦率的心理。诉诸寓意形式的表现,则是通俗的内容,既明白晓畅,又含蓄隐喻。如,石榴内多子实,象征多子;牡丹花花形丰满象征富贵;葡萄、藤蔓绵延不断,象征子孙繁衍;这些感性形象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延续性和集体性,得到了民众的集体认同。支撑这种绘画审美的精神原则就是民间的审美取向。除此之外,大量青花瓷器动植物纹样的造型是意象性,在装饰趣味中追求形式美,对物象要作了程式化的处理。比如动物的羽毛作有规律的排列,或方或圆、或柔或刚,针对具体结构作装饰,使结构充实、齐整、有序。其次是可以调动多种因素及表现手法,采用变形、借用、共用形、减形等技法。同时这种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导致了元代工匠在生产民用日用瓷时,追求写意是绘画风格。

小结

元代青花瓷器风格多样而灵活,既有富于雅趣又表现生活。具体来说元青花瓷器绘画有两种类型——图案式和绘画式。在表现动物、花卉等主题时倾向于图案式表现,工艺性强而绘画性弱。在表现山石树木、历史人物故事和诗歌书法时倾向于绘画式的表现,绘画性强而工艺性弱。寓意性在民间绘画和瓷器绘画中都表现为对符号化的图案的特定象征意义的追求,具有市民阶层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绘画式表现体现在构图布局、笔法程式方面对水墨画的借鉴。其十分注重点线结构,不太重视面的表现。虽然,元代青花瓷器吸收了水墨画、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方法,受到了时代水墨之风、工艺程式以及民间审美取向的影响,它却发展出自己的艺术技法——分水。正是这些在继承中发展的技法和特点,使得青花绘画成为了独立的绘画种类,其绘画语言得以在明、清两代得到深化和发展,乃至现代人们的青睐。

[1]冯先铭.青花瓷器鉴定[J].连载于南京:东南文化,1995

[2]叶佩兰.试析真假元青花瓷器[J].北京:中国历史文物,2003

猜你喜欢
边饰元青花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梦幻联动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情迷荷叶边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纯净的青花瓷
暖暖翻绒
青花瓷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