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献资源对旅游节目主持人形成个人风格的作用

2012-02-15 08:58
图书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个人风格主持人受众

沈 彬

(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江苏 南京 210000)

1 引言

随着新闻、财经、体育、综艺等专业型电视节目的日趋成熟,在原本较为笼统的社教类节目中,又有一个类型的节目被细分出来,这就是被日渐繁荣活跃的旅游市场所催生出的旅游节目。然而,要在向受众传达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光和风俗习惯、美食类型等的同时,打造优秀旅游节目,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收视率和对目的地进行宣传的效果,就必须打造旅游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为此,笔者拟就主持人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格风格,丰富节目内涵,提升节目品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促进旅游节目的健康发展。

2 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旅游节目因其特殊性,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以及其个人魅力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节目按节目内容和社会功能分类属于服务性主持人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习惯,服务性节目是与新闻性、文艺性、社会教育性节目并列的节目层次,它为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直接、具体的服务。这类节目的内容原本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服务性主持人节目在功能上不仅兼具教育性、知识性、信息性、服务性,还有属于不同范畴的各类服务,如旅游节目,不难看出旅游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及主持艺术等与社教类节目有许多共通之处。对新型旅游节目来说,主持人必须是一个统领者。这里的统领者并不是指趾高气扬凌驾于节目之上的领导者,而是参与其中统领全局并且可以掌握巨细的能力和态度。在很多时候,主持人在扮演一个游刃有余的“调控者”角色,这个调控者依靠自己的语体、语态等语言风格,加上肢体语言的表达,在节目的进程以及内容的传播上对观众的情绪和感受起着调节作用。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自己具备与节目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只有掌握了与节目相关的知识点和有关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光、风俗习惯和美食类型等资源,才能准确发挥出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魅力,才能形成并彰显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魅力,才能游刃有余的主持好节目,才能吸引受众,达到播出节目的预期目的。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这一宝贵的人类财富,不仅能直接影响着主持人的个人风格的展示,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着旅游节目的品质。

3 文献资源对主持人形成个人风格的作用

一档收视率高、口碑好的旅游节目与主持人的作用密不可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在新型旅游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主持人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栏目时,就需要确立一定的形象基调。这一形象,既应服从公众的、社会的和共性的要求,同时也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唯此,才能够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效应。电视主持人的个性特色表现在其个人气质、思想情感与审美倾向、语言风格中,而这些都与主持人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传播者所传播的是所谓的符号。一般而言,被传播的各种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语言符号,其二是非语言符号。所谓语言符号,无非是指那些能够表达意思或传递信息的文字。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见到的各种新闻稿件、脚本或解说词等,都是语言符号。不言而喻,在旅游节目中,主持人配合环境、思想感情的变化和传播的需要所产生的富有自我风格的语言表现形式,就是把语言符号传播给受众,这也是一个优秀旅游节目成败的关键。

3.1 文献资源将丰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首先,从用声方面来讲,主持人的音高、音色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主持人采用自然声区的音色,不用大起大伏,音色柔和即可。对于外景节目主持人,则需要主持人运用声音配合实情实景。比如,当主持人来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亭”时,深沉的古迹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仿佛置身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实景中。这个时候,主持人的语调应平缓温柔,带着对历史的缅怀与怅然;再比如,在商业街区,面对繁华的都市综合体,主持人必定带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再加上人流攒动,用声应该偏高,情绪应饱满,以实声为主,音色响亮,发音音量较大,这样才能与环境噪音区分开来,观众才听得清楚。这就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以此准确把握节目所要传达的信息内涵。

其次,在语言风格的塑造方面,近年来,诸多艺人转型成为综艺等节目的主持人。利用明星光环确实能给节目带来不少收视率,但是过分注重主持人明星化则令电视节目太过商业化。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可以把双方因素平衡考虑,在不使节目过分商业化的同时,保持以主持人为核心的旅游节目特色。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使主持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主持语言方面,明星主持人使程式化的主持语言得到革新,给模式化的 “报幕员主持”或者“播音员主持”注入了活力,使主持人语言表达更加鲜活,更加富于生活化和个性化,也更注重娱乐效果。作为主持人的演艺明星具有语言上的天然优势,往往能在看似随意的语言中流露出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从容地把握好语言表达的节奏,使主持语言具有持久的情感张力和表述魅力。在主持人的仪态、举止方面,主持人明星化大大缩短了电视观众与主持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明星主持人常能放下架子,以动感、泼辣的肢体语言和幽默、洒脱的对话活跃现场气氛,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的声线特色介绍景点或者抒发感想,用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爱好,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口头禅便能令观众印象深刻,但这都与其个人的知识储备密不可分。

幽默元素不仅仅存在于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也要善于把握时机,运用幽默技巧,这对于提升语言的机敏度和亲切感十分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多数人的业余爱好,观众的需求已从简单的获取资讯,逐渐发展到需要身临其境般的综合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主持人使出浑身解数吸引观众的眼球,也就是说,要求主持人恰到好处的运用从文献资源中获取以及积累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丰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并利用自己的风趣幽默带给观众快乐,含而不露地引发人们的联想,使她们如同身临其境,达到节目播出的效果和目的。

3.2 文献资源有利于传播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

同语言符号所对应的非语言符号形形色色,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体语和物件语言。具体说,体语是指身体的姿势和身体某一部分的动作,比如面部、四肢、头部及躯干的姿势或动作。与语言传播大相径庭的是,非语言符号是依靠视觉而不是通过听觉被感知的。

一个主持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意识。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如动作、手势、神态等)可以使有声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形象。为了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其中不乏使用表演元素,但其知识素养是基础条件。不同的主持人在不同的节目中担任的角色也不同,由于旅游节目属于社教类节目的分支,节目的录制通常是外景拍摄。在户外拍摄条件下,决定了主持人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发挥更多的身体语言和个人特色。主持人这时就更像是一个肩负着传播任务的体验者。受众对媒体的需求包含求新求快、求真求实、求知求教、求奇求异和个性需求等方面。针对这样的受众心理,主持人需要在节目中适时地出演“第三方”的角色。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受众的眼光看节目,把受众的需求通过主持人表现出来。比如,在一档体验式旅游节目中,主持人可以把主持人角色化,既可以担任导游,也可承担“发现者”,独具慧眼地发现他人没发现的新鲜事物,从而得到传播的价值,给观众带来新的讯息。此后,节目的新奇、有趣就会对观众产生不易遗忘的印象,达到稳定受众群、创造好口碑的效果。如果出于节目录制的需要,主持人需要跋山涉水进行一些探险活动,或者尝试一些当地怪异的特色美食,此时此刻主持人不能打退堂鼓,需要进入一种“非我”的境界,这种角色意识在旅游节目中必不可少。因为能打动观众的不仅是新鲜丰富的旅游咨询,风景秀丽的好山好水,也不仅是绚烂的历史文化,而重要的是传播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这就需要主持人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源,事先做好功课,才能不留破绽的主持好相关的体验活动。

3.3 文献资源有利于提升主持人形象风格

主持人除了懂得运用身体语言发挥个人风格之外,还需要在外形象上下工夫。电视主持人的形象由外形长相、形体动作、表情动作和修饰效果组成。虽然电视贴近生活,但观众对屏幕上主持人的形象要求,仍带有一定的观赏性,这就要求主持人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有一定的表演性和示范性,应该是较典型的现代人的形象,要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体现在服饰装扮上,要求主持人穿着生活化。比如夏天带领观众去海边游玩,可以穿上连衣裙和遮阳帽,冬天出外景可以穿着时尚潮流的御寒装备。主持人的服装不仅要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适合节目。由于外景节目的活动范围广,在便于活动这一点上,对服装搭配有特殊的要求。与此同时,面对不同的场景,服装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是在繁华的闹市,则需要穿着时尚符合潮流;如果是在民族聚落,就需要融入当地习俗换上民族服装。总之,只有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服饰搭配的基本常识,通过服饰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持人通过服饰展示自己的风格,这对于主持人形成个人特色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常意义上来说,标准面孔的出现,使人们感到播音员、主持人操着播音腔,千篇一律,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一个人的行、坐、立的姿势及动作方式却可以与他的情结、个性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找到改变一个人的手段和途径,即改变他的人体语言——动作、姿势、体态。因此,应该培养、发掘具有个人风格与特色的主持人。对体态语言的学习和灵活运用是每个主持人的必修课,而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持人的魅力贵在自然,从学习到得心应手的运用还存在一定距离,这里说的自然,是指体态语言与主持人素质的自然、有机结合,而不是机械地模仿。

4 结束语

主持人的形象由节目的性质和要求所决定,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只有展现服务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节目特点,刺激观众旅游欲望,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主持人若要形成个人风格,不仅要储备足够的知识,还需要在内在素质、外在风格上不断创新,具备较强的角色意识,同时主动发挥个人魅力,才能较好的完成主持人从统领者到受众等不同角度的传播任务。而熟练掌握基本能力,需要下很大的工夫,需要有文献资源的铺垫和知识积累,才能使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节目内容相得益彰。唯有如此,才能以优秀的文献资源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形成与时俱进、独具特色的主持人的个人风格。由此可见,图书馆是主持人必须经常光临的重要场所,文献资源则是主持人从业以及提升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1]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锐.浅谈旅游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中国广播,2011(4):64-65.

[3]李艳.旅游外景节目的主持特点[J].文史博览(理论),2008(8):26-29.

[4]何艳欣.主持人的自我把握[J].东南传播,2008(2):34-35.

猜你喜欢
个人风格主持人受众
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及其个人风格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克制的宣泄——钢琴家普列特涅夫:浪漫主义、现代审美和个人风格的混合体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