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五行色彩隐喻探析

2012-02-15 14:17谢清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宝钗曹雪芹黛玉

谢清果,杨 芳

(厦门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红楼梦》的五行色彩隐喻探析

谢清果,杨 芳

(厦门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通过对色彩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五行思想的探析,不难发现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体系,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并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色彩隐喻传播。以五行的视角来研究《红楼梦》中的色彩,可以洞悉《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的命运隐喻。

五行;色彩;《红楼梦》

一﹑中国五行符号系统中的色彩

五行是中国朴素辩证的哲学思想。五行并不单单是木、火、土、金、水五者的相生相克,而是包含了多种内容的繁杂的体系。《吕氏春秋》与《黄帝内经》对五行的对应系统及与身体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如表1及2所示。

从表1及2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五行所对应的颜色,分别是:木(青),火(赤),金(白),水(黑),土(黄),在这个五色体系中,又分为了正色和间色,正色即是这五种颜色,间色是指正色相混而得的结果,南朝粱皇侃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駵(流)黄”,也就是青黄相融谓之绿,赤白相融谓之红,青白相融谓之碧,赤黑相融谓之紫,黄黑相融谓之駵(流)黄[1]。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颜色不仅仅只是一种光谱,而且是一种地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如唐代大臣们的朝服,不同的品级,朝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2]。而且在不同的朝代,同等级的官员,朝服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在隋朝,隋炀帝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到了清代,利用颜色来规定官员级别的制度虽然基本废除,但是规定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2]。其中黄色是居于中间的颜色,是五帝中黄帝的颜色,传说黄帝有四张脸,分别为四方,而黄帝居于中央,所以黄色一般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颜色,从隋炀帝开始,黄颜色就成为了皇族的专有色,与皇族没有关系的人是不能着黄颜色的,所以在清代的时候,得到一件黄帝赐予的黄马褂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从上面的表中也可以看到,五行的对应系统十分庞大,同样的,这五色的对应系统也是相当庞大的,这时他们不仅仅是五种颜色,而是成为了包含着丰富信息的符号。这些信息与人们的身体有关,如青色对应肝脏,赤色对应心脏等等;又与人们的生活相关,五色对应着五方,如北京的天坛四方分别放了赤色、白色、黑色、青色的泥土,中间放了黄色的泥土,以土的颜色来代表五方,进行着每年一次的祭拜,保佑中华民族的昌盛。再如,人们经常把颜色与季节联系在一起,大地回春之时,人们骑上青马,穿上素衣,佩戴青玉去城东郊举行迎春活动;立夏之际,人们穿黄衣、佩黄玉,于王宫庙前行祭礼;立秋之时,人们着白衣、佩白玉,于西郊接秋;冬日来临,天气寒冷,人们穿黑衣、佩黑玉,于北郊祭冬[3]。颜色还与人们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如色彩所代表的感情,以及通过五行的相克所延伸出来的颜色的相克等等。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封建专制的长期影响之下,中国人习惯于“用一种事情和经验去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4],而颜色正好是一种非语言符号,用这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真正的思想和意图。所以,色彩作为一种视知觉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物理性的、生理性的,同时又是心理的,与文化观念相联系,被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并延伸、拓展了它的内在实质,与其他事物相联系,这样色彩就已经完全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3],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的形式,已经转化为了一种主观的认识,成为了人们思考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并形成了一种文化。在华夏传播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非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以“阴阳、五行、八卦”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心的符号认知系统和传播系统,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红楼梦》色彩观溯源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无论在服饰、饮食还是建筑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而在这些研究内容中,色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据统计,在《红楼梦》的色彩描述中,主要的颜色红、赤、朱、绛,分别为629次、28次、29次、24次,共700次,其它的颜色诸如黄、白、绿、青等等更是穿插全书始末。曹雪芹用这些色彩来勾勒他的毕生之作,并非只为表面的点缀,在这些瑰丽的色彩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的信息。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主要是以五色作为其系统的基础,五色为其正色,一般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五色相融又生出很多颜色,地位要比五色低。五色包括青、赤、黄、白、黑,这五色又与木、火、土、金、水这五行相互对应,相互联系。五行是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的系统十分庞大,并世世代代地影响着无数的中国人,这其中当然包括曹雪芹,并且据众多学者的考证,曹雪芹的父祖都当过“江宁织造”,“江宁织造”是负责监造皇室用的服饰和织物的官员。雍正五年,曹雪芹的父亲(或叔父)曹頫,曾因做皇帝御用褂面的石青缎匹落色,不合标准,收到罚俸一年的处分。由此可以想见,曹家对服装、面料的颜色等等应该是深有研究的。在南京大行宫小学工地施工中,发现江宁织造西花园遗址,清理出了胭脂红、深绿、蓝靛色等染料,这些出土的文物也证明了曹雪芹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之中[5]。这种家族的影响和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曹雪芹有了强烈而丰富的色彩观,也使他在思想深处深刻地认识到:色彩虽然不像语言一样直接,但也并非单纯的色彩,而是一种牵涉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隐喻系统,这在《红楼梦》的色彩中多有体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间色,像“红”、“绿”、“靠红”等等,而非涉及到皇权的正色,因此,深谙五行之道和色彩的曹雪芹,以这种思维方式为指导,把这两者恰当地融合在《红楼梦》之中,用了“一种隐蔽而有力的暗示来定义了现实世界”[6],传播了丰富的信息。由上所述,我认为以东方的五行智慧来解读《红楼梦》中的色彩隐喻比用西方的色彩观念来解读更符合曹雪芹的本意,也更具有合理性和本土性。

三、《红楼梦》角色命运与五行色彩隐喻

(一)贾宝玉的命运与五行色彩隐喻

在《红楼梦》中,这些颜色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曹雪芹的宠儿——贾宝玉的主色调就是红色。红色是一种间色,是赤白混合而得到的颜色,应该是红多白少,因此贾宝玉是五行中的“火”行和“金”行人。这些“红”的证据很多,下面就列举几条。

宝玉的出场形象是通过黛玉的眼睛表现出来的,“贾雨村因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这样写道:宝玉“穿一件二色金白蝶穿花大红箭袖,数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面如桃花,目若秋波”。宝玉穿着的是饱和度极高的大红色,而脸面是像桃花一样的太红色,无论是穿着还是长相都是一位“红”公子。而且,宝玉在未进入凡世之前,是离恨天的“赤瑕宫神瑛侍者”,“赤瑕”也明指为红色。

宝玉住的地方在黛玉未进入贾府之前是“碧纱橱”,在黛玉进来后,“碧纱橱”就归了黛玉,而宝玉搬进了“绛云轩”,“绛色”就是红色。在搬进大观园之后,宝玉的住所名字叫“怡红院”,他也自封为“怡红公子”(见“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回)。在宝玉即将离开时,侍女替宝玉披上的是大红猩猩毡,黛玉帮宝玉扶起的是核桃大的绛绒缨络,使其颤微微地立在红色的斗笠上。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一回中,宝玉穿着的是一件“茄色哆啰尼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脚上蹬一双“沙棠屐”。在书的最后(虽然非曹雪芹所著,但是也保持了曹雪芹的基本思想),宝玉出家时穿的衣服同样是大红猩猩毡。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宝玉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是以红色为主,再看宝玉身上的物件。在往芦雪亭来的路上,宝玉怀里抱着的是数支红梅,在白雪的映照下越发地红,而宝玉的最具代表性的物件“通灵宝玉”也是一块红色的美玉。在“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一回中,宝钗对“通灵宝玉”的络子的配色发表了一些观点,她说:“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那才好看。”这其中“大红的犯了色”等等都说明了宝玉的“通灵宝玉”是红颜色的。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中提到宝玉与蒋玉菡相互交换礼物时,蒋玉菡送给了宝玉一条茜香汗巾。茜就是红色,在袭人嫁给蒋玉菡的新婚之夜,看到了一条大红的汗巾子,就牵起了上述的交换礼物的往事。

再看宝玉的居住环境,他的屋里是“大红锁金撒花帐子”,暖阁上挂着的是“大红绣幔”,院里有“一株西府海棠”,屋里还有青白红香的胭脂,这些塑造了一个红色的基地。宝玉所食用的食物也是以红色的为主,他的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吃红色的胭脂,书中提到他饮的“玫瑰露”,喝的“枫露茶”,吃的“腌鹅脯”等等都是红色的。

宝玉作的诗中也写到了红色,如在与蒋玉菡、薛蟠等喝酒唱曲的时候,宝玉的唱词中有一句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宝玉所作的《芙蓉女儿诔》里有“岂道红绡帐中,公子多情,始知黄土陇头,红颜命薄”。在其所作的即事诗《春夜即事》中有“霞绡云幄任铺陈”;《秋夜即事》中有“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绛”,“茜”都为红色;《冬夜即事》中有“梅魂竹梦已三更”,梅也为红色。在芦雪亭争联即事诗中,宝玉所联的两句中就有一句包含红色,即“清梦转卿卿,何处梅花笛”。

以上的这些都证明宝玉的代表色就是红色,根据五行的对应关系,红色对应五行之中的“火”,即宝玉是“火”行人。在五帝中,火代表炎帝,炎帝就是我们常说的神农氏,相传神农尝百草,最后因为误服了断肠草,断肠而亡,这也暗示了宝玉的命运,为了黛玉而断肠,即使没死,也是形同槁木地生活着。在《黄帝内经》中,火对应人身体的心脏,在《红楼梦》中,只有宝玉吐过血,黛玉也仅仅是痰中带血,“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这样写道:“(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秦氏死,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宝玉自己安慰自己道:“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从宝玉的口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是深谙五行义理的,这不仅体现了宝玉的属“火”,而且从另一方面为用五行来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依据。

(二)林黛玉的命运与五行色彩隐喻

林黛玉也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与贾宝玉的红色对应,林黛玉是绿色的。绿色也是一种间色,是青黄相混合得到的颜色,青多黄少,黛玉就是“木”行和“土”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首先从林黛玉的名字本身就可以看出,“林”不消说自是木,“黛”是一种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颜色,是石青色,在五行的对应关系中,青色代表着“木”,“玉”中有三横,在五行中,也将中国汉字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格式,其中,三横平行为“湿木”,湿木必须是两横短,一横长,左右无钩,“玉”字正好符合了这个特点。

再来看黛玉的外形,对黛玉的描写是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叙述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罥烟眉”是青烟一样的眉毛,“含情目”的“情”“目”都带有一种冷调的青色,而“弱柳扶风”也是一种青色的柳。

再来看黛玉的居住环境,上文已经提到,黛玉刚进贾府时住的地方是宝玉曾经住过的“碧纱橱”,“碧纱橱”当然就是绿色的房间了。在搬入大观园后,黛玉住在了“潇湘馆”,“潇湘馆”就是原来的“有凤来仪”。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对“有凤来仪”是这样描写的:“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堭,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芭蕉”。宝玉为“有凤来仪”题的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对“有凤来仪”所做的诗是“竿竿青欲滴,个个玉生凉”。而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对潇湘馆如此说到:“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个桃杏树,这竹子已经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这些描述中提到的“百根竹”、“芭蕉”、“绿烟”以及贾母的话给我们勾勒出的林黛玉的居住环境就是“绿”、“青”。还有就是黛玉自己表达的对“青”的热爱。在与香菱论诗时,黛玉说最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是墨绿色的,这就体现出了黛玉的“青色”,而且是那种带点水的凉凉的青色。

在五行中,青色所对应的是“木”行,前面提到的宝玉的红色属“火”,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义理,木生火,所以,宝黛之间会产生炽热的爱情,但是,五行的生克义理是一种辩证的朴素哲学,没有绝对存在,因此,如果“火”太旺了,就会把木烧尽,而且火也不复存在,两者同时灭亡,这是火与木相互依存的表现。宝玉的“火”就是旺火,这就传达着一种隐喻的信息,就是宝黛相依,会有爱情,但是两者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黛玉是那种凉凉的青色,就是带有一些“水”的“湿木”,在五行生克义理中,水克火,但是木又生火,这就传达着一种隐喻,就是宝黛之间的爱情起伏反复,彼此伤害,在纠结、矛盾中走向灭亡。在《吕氏春秋》中,五行中的“木”对应五音中的“角”音,而“火”对应五音中的“徵”音。在“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宝玉与妙玉听黛玉抚琴,前面很悲凉,在听到最后的时候,妙玉失色道:“为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在议论时,听得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这虽系高鹗所续,但也基本上符合了曹雪芹的五行隐喻,黛玉在“变徵”时不能长久,最后弦断了,也在暗示着宝玉的“火”过盛,最后两人不会有好的结局。

另外,根据《脂砚斋重评红楼梦》的叙述和综合分析各处关系,由顾平旦等人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图得知,潇湘馆的位置应该是在大观园正门的西侧,也就是西方,而在五行当中,西方所对应的是五行中的“金”,但是,林黛玉是“木”行人,根据五行生克的义理,金克木,这种相克也注定了林黛玉的死亡。再如,从《红楼梦》可以看出来,林黛玉是属于那种爱吃醋的女性,在《吕氏春秋》中,五味中的酸也正好对应五行中的木。我想上述的这些并非只是巧合,而是作者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有意描写和隐喻。

(三)薛宝钗的命运与五行色彩隐喻

薛宝钗是五行中的“土”行人与“金”行人的合体。在“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回中,通过宝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宝钗:“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脸若银盘,眼若水杏”。蜜合色就是一种白中带淡黄的颜色,葱黄也是黄色,而宝钗的脸是银白色,眼睛就像水杏一样的明黄。在这一回中也提到了宝钗所带的缨络是“珠宝晶莹,黄金灿灿”,代表宝钗的缨络也是黄色的。宝玉在警幻仙境中看到的宝钗的判词是“金簪雪里埋”,金黄灿灿的金簪埋在雪里,这是很明显的黄白相间。

再看宝钗的居住环境,“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中这样写到:“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片,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在这里可以看到宝钗屋子的整体色调是雪一样的白色,中间比较显眼的颜色就是土定瓶里的树枝菊花所展现的黄色,这黄白的组合也正好与宝钗的判词不谋而合。

在宝钗所作的诗歌中,《咏白海棠》这样写到:“冰雪招来露彻魂”、“欲偿白帝凭清洁”。冰雪是冷冷的白色,而“白帝”即为五帝中的少昊,在五行的对应系统中,五帝中的少昊对应的就是“金”行,属白色。在《咏蟹》诗中,宝钗写到“皮里春秋空黑黄”,在面对螃蟹时,宝钗看到了它的黑黄,这也反映了她的审美趋向。

从这些反映宝钗的外表环境、思想的语句中,可以看出宝钗的颜色就是黄白,这对应了五行中的“土”和“金”。“土”和“金”在五行克生义理中是相生的,在宝钗的身上也很平衡,所以“土”和“金”和谐地融合塑造了宝钗这个人物。在五行中,“土”所对应的方位是“中”,所对应的五帝是“黄帝”,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居“中”者是至高无上者,认为黄帝居天下之中,其色属黄,具木德。黄帝有四张脸,各自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四方皆为黄帝统辖。联系这些,看以看到曹雪芹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隐含的信息,那就是这些都暗示了薛宝钗以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展现还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在五行的对应系统所对应的数字中,“金”所对应的数字是九,“土”所对应的数字是五,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就是九五,在中国传统中,九五是富贵和地位高的体现,我们经常说“九五之尊”,这也证明了薛宝钗地位的高贵。同时,宝玉属“火”,对应着五帝中的炎帝,相传炎帝是被黄帝部落所吞并的,并且两者融合,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可以推断出,宝钗和宝玉会在日后结合,并且掌控宝玉,这一点从宝钗与宝玉的新婚之夜就可以看出来。当宝玉发现新娘不是林黛玉时,痛不欲生,宝钗索性将黛玉已死的消息告诉宝玉,宝玉化痛苦为悲凉,从此麻木地生活下去了。宝钗有如此的魄力,就表明了日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宝钗是“土”与“金”的结合,“火”与“土”是相生的,但是“金”与“火”是相克的,这就传递着一个信息,就是虽然宝钗与宝玉能够结合,但是最终还是会分裂,不会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另外,宝钗的“金”、“土”与黛玉的“木”在五行的生克义理中都是相克的,木克土,金克木,这也传播着一个信息即是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下去。综合黛玉的“木”、宝钗的“金”可以看到,这也与“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中的红楼梦曲《终身误》不谋而合。《终身误》这样写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金玉良缘”就是指宝玉的“玉”与宝钗的“金”,“木石前盟”就是黛玉的“木”与宝玉的“石”。

通过上文对三个人的五行的分析,都应了“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这句话。我想这五行与书中人物、判词、诗词的契合也是作者的原意吧。

(四)王熙凤的命运与五行色彩隐喻

另一位还需要提及的“金陵十二钗”中的奇葩就是王熙凤——凤姐。一般情况下,凤姐的装扮都是穿金戴银、明光灿灿的,就像“贾雨村因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的黛玉所看到的一样:“这人打扮的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白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微启笑先闻。”这一段精彩的描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色彩绚烂但是又不杂乱无章、很懂得穿衣打扮的泼辣人物。但是在“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回中,凤姐去尤二姐的家中迎尤二姐过门时,她是如此装束的:“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这些词语描绘了一个全身皆素的凤姐。有学者把凤姐这一反常的装束描写解释为:由于在中国的传统审美中,素色,尤其是白色、黑色是比较忌讳的颜色,一般在丧葬的时候才穿,凤姐这样的穿着是为了制造一种肃然阴森、凌气逼人的氛围,给尤二姐一个下马威,也以此来预兆尤二姐的下场。这样说很有道理。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发现,凤姐装束的白色在五行之中对应的是“金”行,回想一下不难发现,尤二姐在最后也正巧是被金子坠死的,就是吞金而死。尤二姐刚入贾府大门,就被凤姐的白色弄了个下马威,在死时也是因“金”而死,这种前后的对应不是意会,而正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是作者严谨慎密思路的体现,真切体现了作者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五)其它的五行色彩隐喻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色彩特点就是红白色彩的相映,像对北静王的描写:“头上戴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龙五爪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革呈带。”白色背景下的艳红很是抢眼。再如“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中就着力描写了“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迎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而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一回中,作者借贾母的喜好,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喜爱,就是喜欢《艳雪图》,《艳雪图》所呈现的色彩就是红白相映。后来,平儿评价那次的赏雪时也说:“昨儿那场大雪,人人都穿着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这就是《艳雪图》所描绘的景色,作者用了两回来描写这次红白相映的雪景,足见作者对红白搭配的热爱。还有在“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中写到宝玉要去上学时,为他准备的是“一匹雕鞍彩辔的白马”,上文中已经提到,宝玉是一位“红公子”,这里又是一匹白马,也是红白相映。

还有很多红白搭配的描写,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作者这么热衷于红白的搭配,除了出于自己的喜爱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寓意,红白代表着喜事和丧事,作者有意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就说明了贾府的衰落是必然的,但是还蕴藏着希望。根据五行的对应系统来说,红对应五行中的“火”,白对应五行中的“金”,在五行克生的义理中,火克金,这就传达了贾府毕竟走向衰落的信息。但是这种相克也不是绝对的,在火与金之间加上土就可以转危为安,这个土很可能是薛宝钗。在五行与五味的对应中,火和金分别对应着苦和辛,这也在说明作者对于贾府命运、人物命运还有自己命运的感觉,是苦辣交织。

上述只是从色彩方面解读了《红楼梦》中的五行,《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五行,像园林建筑等等,这些方面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四、结语

从上述的对五行色彩观的探寻以及对《红楼梦》的解读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比较含蓄而隐喻,主要以中国传统的五行哲学观念为核心,构建出一套华夏传播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强调的是各种关系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的朴素性,所以这套传播体系中带有很多的先验的观念和命运、神灵等封建的思想,这是不可避免的。

综上所述,以五行的观点来看待《红楼梦》,巩固了原有的研究,又有所创新,而且也合乎情理和作者的本意。曹雪芹作为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的人物,能写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就一定深明中国的哲学——朴素的五行思想。从五行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对曹雪芹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且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属于中国本土的华夏传播。

[1] 侯凤仙.谈中国传统色彩命名的文化内涵[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8-42.

[2] 王强,黄永军.文化常识全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56.

[3] 张连生.中国传统色彩的象征意义[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4(4):65-66.

[4] 朱成棋,苏建荣.隐喻传播机制的模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2):92-94.

[5] 陈诏.曹雪芹的色彩感[J].语文世界,1999(5):39-39.

[6] 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3.

[7] 曹雪芹,高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 袁恩培,韩爱菊.从《红楼梦》看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J].电影文学,2008(2):91.

[9] 王林栋.浅谈中国传统色彩理论[J].艺术研究,2008(3): 40-41.

[10] 唐良玉.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词的隐喻认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61-162,169.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

The Color Metapho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xing

XIE Qing-guo, YANG Fa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color and wuxing, people find colors, as a nonverbal symbol,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people and help them to form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people’s peculiar color metaphors. To study the colors in ADream of Red Mans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xing,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the fatal metaphor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uxing; color;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G206

A

1009-9115(2012)04-0005-05

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0921108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200920307)

2011-07-02

谢清果(1975-),男,福建莆田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传播。 -5-

猜你喜欢
宝钗曹雪芹黛玉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品潇湘妃子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黛玉讲诗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黛玉为什么爱哭?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