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几点思考

2012-02-15 16:51王登佐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书社农家书屋

王登佐

(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5)

王登佐 男,197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热情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农家书屋的发展。发展农家书屋意义重大,在办农家书屋时,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运行机制,提高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积极性,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 农家书屋发展的战略意义

1.1 从政治角度讲,是巩固执政之基的需要

利用农家书屋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占总人口1/2的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走上富裕道路,不断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这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农家书屋要抓住这个机遇,服务新农村,服务新农民,为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从文化角度讲,为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平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农民富裕和发展;小康目标实现,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家书屋是农村精神文化重要阵地和科技兴农的重要窗口,是村级文化、教育和信息交流中心,它的优势是最接近农村、农民,最了解农民,因而肩负着为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平台的历史使命。

1.3 从社会角度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城镇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一部分进城务工农民仍然处在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状态,享受不到基本文化权益。这种城乡之间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心理失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政治事件的源头,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以农家书屋为核心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战略措施。这个体系要求很高,是一个覆盖新农村的、比较完备的体系。

1.4 从经济角度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家书屋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新的动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关键是农村市场亟待开发,农村是我国潜力巨大的市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1]几亿农民需求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无限动力。可以说,随着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开发,激活农村巨大需求,这将促进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 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模式

2.1 以副养文农家书屋模式

盐都区尚庄镇姚伙村绍琪农家书屋,是该村68岁农民乐绍琪2007年元月创办的,初时是石棉瓦棚子,书屋运转靠他种田和书屋一角小卖部维持。农家书屋虽然简陋但看书读报人很多,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借助农家书屋,他设立农业咨询点,开通农技热线,免费为群众提供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和农技咨询等活动。几年来,多次接待省、市、区有关领导参观指导,随着书屋看书读报的人越来越多,书屋名气越来越大,简陋的书屋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为了重建书屋,他想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盐都区文广新局、尚庄镇党委政府和盐城市区两级机关工委、农委、国土局领导特事特办为乐绍琪办理相关手续,给予大力扶持。2011年11月,一座400平方米的新书屋建成了,现有图书8000多册,报刊20多种,新书屋已成为盐都区融科技文化、农技服务、娱乐休闲为一体农家书屋示范典型。新书屋还开了超市为农民提供连锁配送服务,代收电费、电话费和代售飞机、火车、汽车票等,为广大农民提供宽广服务平台。书屋为农民服务的同时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有奉献就有收获,绍琪农家书屋2007年12月被江苏农业科技报社表彰为2007年度优秀农技咨询点、农技服务品牌店;2009年3月,乐绍琪先进事迹被评为区2008年十佳文明新事;2009年12月被江苏新闻出版局表彰为百家农家书屋先进个人;2010年9月被评选为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0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2年2月获十大三农人物提名奖。

2.2 个人独资农家书屋模式

盐都区个人独资兴办的农家书屋有大冈镇富港爱瑞农家书屋、龙冈镇杰锋农家书屋等。这些农家书屋依托自己家庭建立,图书购买和管理以及持续发展全靠创办者公益精神。大冈镇富港爱瑞书屋是由龚爱瑞创办的。1998年,他从区建设局退休回到家乡富港村,在自家房子专门辟出两间,买来桌子和椅子,拿出退休金购买书籍,外出走亲访友,总忘不了带回一些书刊。他的孩子、亲戚、同事了解老人心思,过生日、逢年过节带给他礼物都是书籍。爱瑞农家书屋已初具规模,书籍达7000多册。他购买录像机、影碟机、音响、象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书屋开办以来,富港村人精神面貌变了。如今科学种田人多了,赌博人少了;学技术知识人多了,搞封建迷信少了;和睦家庭多了,吵嘴打架少了;发家致富多了,好吃懒做少了。这些多得益于龚老的农家书屋。富港变了,富港人变了,变得富有,变得诚信,连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和农村经济排头村。[3]千变万变,家乡人没有忘记龚老和他创办的农家书屋。年逾七旬的龚爱瑞,义务为乡邻服务多年,从未向农民收过分文。先后被盐城市、区委宣传部等联合表彰为“十佳文明读书户”、“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和市第三届藏书家。龚老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农村栏目拍成专题片,传遍大江南北。

2.3 民办公助农家书屋模式

民办公助是指社会力量筹措创办经费,当地政府给予政策和馆舍使用优惠,当农家书屋处于正常运转时当地政府承诺提供维持费用,保证农家书屋能持续健康发展。盐都区民办公助的农家书屋有尚庄华泽书社、学富育才春到农家书屋等。尚庄镇华泽书社是该镇丁村农民乐华泽于1993年自费创办,从500余册图书发展到1万多册,报刊20余种,下设古殿、丁沙沟两个分社。累计投入已达数十万元。多年来,华泽书社不仅向群众提供无偿服务,还十分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成立报刊质量评估组,参与报刊信息编读与应用;自编自印《芳土》、《农家信息》等刊物,刊载农民写的文章及农家科技信息;指导古殿分社举办乡村庙会,丁沙沟民间故事编纂等活动。每年举办4期以上农业知识讲座,辅导高效农业、特色项目等致富技术。书社成员征文《书缘难断》等5篇作品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中获奖,《情感乡村习俗三部曲》获2010年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一等奖。[4]2006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致函书社:“……我们要好好研究、总结你们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学习、宣传和推广……”并在《中国文化报》全文刊载。2006年华泽书社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年来,华泽书社还多次荣获市区级表彰。

2.4 民办民助农家书屋模式

民办民助型指农家书屋的合作双方都来自民间,目前盐都区有顾吾书社、秦南文星农家书屋等。1980年6月,顾寿义自发自费在7平米宿舍里,以自有的书报刊和另两位工友蔡万泉、柏登宏,创办了公益读书社。初名“瓢城新蕾读书社”。同年9月,茅盾亲赐现名“顾吾书社”。书社得到了盐阜人民商场等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他和工友们自觉自愿地用工余时间无偿服务,节衣缩食向远近前来求学求助者提供竭尽全力的帮扶至今。[5]目前顾吾书社有义丰国土农家书屋等7个分社,由于办社成绩突出,他还被选为盐城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2.5 公办民助农家书屋模式

2007年在全国推广的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惠民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使这项工程有了资金保障,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主要靠当地的农民维持。盐都区目前有潘黄仰徐农家书屋、龙冈储巷农家书屋等58家这种类型的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提高了盐都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潘黄仰徐农家书屋有8000多册图书,20多种报刊,电脑、打印、复印、传真、摄像、摄影、投影仪等服务设备齐全,有乒乓球室、棋牌室、村史展览等多个场所,常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资源为农民免费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免费寻医问药,免费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农产品销售等信息,被盐城市文广新局评为三星级农家书屋。

3 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新路

3.1 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力量积极性

3.1.1 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只设到县级,县以下的图书馆基本上都靠社会力量来维持运转,因此政府必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来维持农家书屋的运转,许多国家法律法规都明确表示鼓励社会力量办图书馆。《俄罗斯图书馆事业联邦法》第25条规定:“为了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图书馆物质保障,可以建立国立和非国立的图书馆发展基金。基金会资金列入图书馆事业发展计划,用于图书馆活动的协作与协调,以及按基金会章程用于发展其他图书馆活动,发展任何所有制形式的图书馆。”日本、美国也有类似鼓励社会力量资助图书馆事业的法律条款。我国一些省市也制定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法规、条例。按照目前国际国内趋势,今后将出现更多社会力量捐助图书馆的形式,其良性发展将依赖国家法规制约和保护。[6]笔者呼吁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将农家书屋发展列入相关条款,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助农家书屋提供法律依据。

3.1.2 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

我国政府陆续制定有关税收、信贷政策,激励引导个人、团体向农家书屋等公益事业进行捐助。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2005年颁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都详细规定了有关优惠政策的内容和范围。[7]此外,开征遗产税和赠与促进慈善捐赠等法律也正在积极酝酿,这些法规和措施提高了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积极性。

3.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有序运行

为了确保农家书屋规范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社会力量捐助农家书屋是借助私有资源来实现公众利益,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使社会捐助在有效透明的监督下合理运作和使用。设立农家书屋建设基金会,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农家书屋的捐赠活动宣传、捐款管理与使用、赠书评定等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要向捐款者公布开支情况;要建立捐书人登记档案,向捐书者寄发感谢信;对大量捐赠图书则聘请专家作出评估意见,对确有价值图书设专架展示和阅览;用捐款购买图书也可在扉页上加注,并向捐书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以使读者铭记,使他人效仿等。[8]盐都区图书馆为了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拟定并统一印发《区农家书屋服务承诺》、《区农家书屋接受捐赠公开制度》、《区农家书屋图书外借制度》、《区农家书屋报刊阅览制度》、《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工作制度》等一整套农家书屋管理制度,要求各农家书屋建立健全台账资料,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使该区农家书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3.3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培养优秀人才队伍

农家书屋的规范有序运行,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要办好农家书屋除了领导重视、经费保障等因素外,还需要培养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农家书屋能否规范有序运行。营造团结紧张、宽严相济的农家书屋文化氛围,使服务人员形成归宿感。尚庄华泽书社创作了书社社联、书社精神、书社宣言和书社社歌。书社社联:读书乐,乐读书,书天下乐读,读出中华魂。写字好,好写字,字世间好写,写尽春秋事。书社精神:团结青年,互助互勉,勤学苦修,服务于民。书社宣言:我们是农民,一个自豪的名字。春绿的原野,飘香的油菜花,金灿灿的稻穗,歌唱着农民灵巧的双手,展现着农民古老无字的文化传承。秀美的家园,宜居的村庄,现代化的工厂,飞舞着镰刀锄头的双手,用起了电脑鼠标,融入了文明社会,唱响着新文化的运动。田野放歌着纸叠的世界,古老文化的传承和新文化的文明征程,特写着农民崭新生活,孕育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如诗的田园风情,是我们对社会的宣言:为更加美好的明天,一起读书吧!社歌——《耕读者之歌》:“小河儿伴我成长,禾苗儿教我唱歌,芬芳土地多风景,丰收图里飘书香啊,我们是一群耕读者,乐守田园写文章啊,一边耕读着生活,一边放飞着希望……”华泽书社社联、精神、宣言、社歌很有特色,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使管理人员产生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农家书屋服务中去。

[1]王登佐.试探以县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为核心,构建县域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路径[J].河北科技图苑,2011(5):4-8,22.

[2]邵建华.农民乐绍琪建成多功能农家书屋[EB/OL].[2011-03-31].http://paper.ycnews.cn/yfdzb/html.

[3]陈宏元.龚爱瑞和他的家庭文化室[EB/OL].[2010-07-01].http://zl.xhby.net/system/2010/07/01/010783855.shtml.

[4]邵玉田.乡间收藏人[EB/OL].[2008-12-25].www.yandu.gov.cn/Article/200802/17325.html.

[5]顾寿义.顾寿义简历[EB/OL].[2009-03-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6c47d0100ch9s.html.

[6]马艳霞.促进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途径与措施[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85-88.

[7]邬焕庆.我国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EB/OL].[2011-08-05].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l42/nodel53/userobjectlail382766.html.

[8]周倩.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国内外社会力量援助图书馆之考察[J].图书与情报,2008(1):16-20.

猜你喜欢
书社农家书屋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利群书社
农家笑
利群书社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