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2012-02-24 01:10刘永超褚景生张月颖李丽娟孟亚芳赵建敏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獭兔母兔致病菌

刘永超,褚景生,张月颖,李丽娟,孟亚芳,赵建敏

(1.河北省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蠡县 071400;2.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河北 定州 073000)

乳房炎是哺乳獭兔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产后1~15 d,本病是母兔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炎性变化。主要症状是母兔食欲减退,产奶量降低,乳区肿胀、疼痛、发热,乳汁稀薄,含絮片或带脓血,严重者乳房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块,治疗不及时,可形成脓肿或乳房组织坏死。部分仔兔因吮食被葡萄球菌感染的乳汁后引发黄尿病而造成仔兔死亡并且死亡率很高。最近几年,随着养兔规模的不断扩大,獭兔乳房炎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近年来的临床统计,母兔乳房炎的发病率在5%~10%左右,成为制约养兔业发展的一个隐形杀手。为进一步掌握獭兔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獭兔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2010年1~6月对临床上接触到的42例乳房炎病例进行了采样、分离培养和鉴定,其情况介绍如下。

1 乳样采集

先用温水和0.2%新洁尔灭擦洗乳房,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病兔乳头和采样者手指,挤去少许兔奶,以排除污染的杂菌,每只獭兔无菌采集乳样1 m L。

2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2.1 细菌分离培养 将乳样滴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 h后再纯培至24 h。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的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却甫曼琼脂和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 h。并根据各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情况,初步给细菌分类。麦康凯琼脂上生长良好的细菌为肠杆菌属细菌,却甫曼琼脂上生长良好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属细菌,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细菌是链球菌属的细菌。在3种培养基上均不能良好生长或稍有生长的细菌归为其他可能种类。

2.2 细菌具体属种鉴定 将上述各类属的细菌分别按照各自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葡萄球菌属内鉴定使用V-P试验、发酵D-乳糖试验、发酵D-甘露醇试验;链球菌属内鉴定使用马尿酸盐试验、V-P试验、发酵D-乳糖试验、发酵D-甘露醇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肠杆菌属和其他可能细菌的鉴定使用吲哚产生试验、甲基红(M.R.)试验、V-P试验、柠檬酸盐试验、明胶液化试验。

3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根据在麦康凯琼脂、却甫曼琼脂和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的菌落形态和菌属内生化试验鉴定,共分离到菌株70个,结果见表1。

表1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4 小结

通过对以上42个阳性乳样鉴定结果可以看出,造成我县獭兔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并且由单一致病菌引发的乳房炎病例较少,多数是由2~3种的致病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由此可知,由于兔舍卫生条件较差,造成多种感染性细菌和环境性细菌交互作用,从而导致传统的治疗药物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用药时可能产生相互抑制或颉抗作用。由于试验条件限制,个别病例样品未分离到细菌,因此,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病毒等),以及非细菌性炎症也有可能造成獭兔发生乳房炎。

预防獭兔乳房炎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乳头清洁,合理调整母兔带仔数,同时要做好母兔产前和产后的药物预防和兔舍的全面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给母兔造成更大的危害。

猜你喜欢
獭兔母兔致病菌
秋季饲养獭兔要五抓
美系与德系獭兔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观测
巧用糯米让兔产奶多
獭兔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老年人唾液中四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特征分析
提高母兔产仔率妙招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獭兔养殖技术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实施
提高母兔繁殖力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