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病治疗与预防中的价值

2012-02-26 01:53宋忠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服药

宋忠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试验研究设计,将11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高血压三级管理组(干预组)与高血压自服药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病人在实施2年后,在血压控制、心脑血管病、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的变化。排除标准:有肿瘤、精神异常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的脑卒中病人。

1.2 研究方法 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主要为门诊医疗-药房-家庭保健方式[2],积极参与门诊医疗、自行药物服用及日常生活保健三者有效结合,使病人认识高血压,加强自我管理。高血压自服药组病人只进行日常服药[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血压下降值(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血压下降值( ±s) mm Hg

表1 两组病人血压下降值( ±s) mm 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干预组 14.74±15.90 6.33±12.52对照组 3.97±12.21 4.13±9.85

2.2 两组病人心脑血管病与肾病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心脑血管病与肾病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三级管理包括门诊医疗、药房和自我保健管理三方面。这种疾病管理模式强调病人对自身病情的重视与自我有效科学管理[4],非常适合高血压病这种需终身管理同时涉及心理、生物及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的疾病[5]。本组研究发现,三级管理模式与病人自行服药管理相比,血压下降程度较高,高血压的控制量增加相对明显。

本组研究是在对病人进行有效需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病人自行服药非规范管理对病人有一定的效果,但要进一步降低病人血压,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需要病人与医生之间进行密切合作[6]。通过三级管理模式中三部分的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改善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覆盖面小的局面[7]。

本组研究通过对比三级管理模式及病人自行服药管理模式,发现三级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病人的高血压控制、机体反应及心脑血管疾病及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保证了病人身体的健康。

另外本组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统计效能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增加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三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病人病情[8-10],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与推广。

[1]李春霖,陈嫣,张东霞,等.不同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9-310.

[2]Weaver FM,Collins EG,Kurichi J,etal.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in vetera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and disorders:A retrospective review[J].Am J Physical Med Rehabilitation,2007,86(1):22-29.

[3]余信国,李静,赵鹏,等.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78-1380.

[4]Hoshide S,Kario K.Low-density lipoprotein subfraction as a new risk factor for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 Research,2009,29(5):297-298.

[5]赵欣,李瑞杰,徐应军,等.高血压病社区-医院之间危险度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J].临床荟萃,2010,25(6):464-467.

[6]徐崇凯,季建隆,曹静,等.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6-88.

[7]李晓雯,袁欣,古艳云,等.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60-762.

[8]Devynck MA,Kunes J,Le-Quan-Sang KH,etal.Membrane microviscosity and plasma triacylglycerols in the rat[J].Clin Sci,2009,94(1):79-85.

[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105.

[10]卢飞舟,高曙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纳素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919-920.作者简介:宋忠海,女,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朔州市小峪煤矿医院(邮编:038301)。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