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

2012-02-26 01:53赵新苗胡拴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氨磺精神障碍脑血管病

赵新苗,胡拴萍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发病后的合并症亦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氨磺必利(商品名:帕可)是苯甲酰胺的衍生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优势是阻断突触前膜D2/D3的受体[1],也能阻断突触后膜的D2/D3受体[2]。国外研究资料显示,氨磺必剂对精神障碍有效,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力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对确诊的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病人采用了氨磺必利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5月山西省忻州市荣军精神病医院门诊的病人,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史;病前无精神障碍史;未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年龄18岁~45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排除阿尔茨海默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硬脑膜下出血;严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显著的心电图异常;妊娠、计划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共入选35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60分。精神病史2 d~18 d,年龄65岁~80岁;男23例,女12例。脑血管病分类:恢复期脑梗死19例,脑出血13例;急性期1例,其他2例。病变部位:皮层性24例,皮层下5例,皮层和皮层下1例,

1.2 方法 均为首次来我院就诊者。以氨磺必利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d,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逐渐加量,一般剂量50 mg/d~150 mg/d,最高150 mg/d。疗程1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安全监测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采用PANSS减分率判断疗效,≥50%为显效;30%~49%为有效;<30%为无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时各评定一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查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各1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行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35例病人均全程接受氨磺必利治疗,无脱落。治 疗8周后,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9%。

2.2 PANSS评分(见表1)

表1 35例病人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35例病人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s) 分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第1周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第8周阳性症状 21.4±10.1 20.8±11.0 16.8±6.9 14.4±5.9 11.6±5.5 10.0±5.8阴性症状 22.9±10.8 22.9±9.9 19.0±6.0 17.4±5.0 17.8±5.5 16.6±13.4一般精神病理 34.3±7.6 33.2±6.0 27.7±7.51) 28.4±7.01) 23.6±5.91) 22.0±6.71)总分 81.8±11.5 73.7±11.9 54.8±13.31) 55.6±15.01) 51.8±12.01) 49.0±13.81)

2.3 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治疗过程中出现疲劳15例,恶心10例,头晕5例,但症状多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自行缓解。未发现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方面的异常。

3 讨 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为D3受体选择性最高的药物[3]。它可与中脑-额叶通路突触前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突触前DA受体,增加DA的分泌,控制阴性症状;它还可以与中脑-边缘通路突触多巴胺受体结合,阻断突触后DA受体抑制DA传导信号,控制阳性症状[4]。氨磺必利,对DA能系统的选择,对边缘系统D2/D3受体、突触前DA自身受体选择,双重作用机制决定了中剂量快速控制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阳性症状,小剂量持久缓解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5]。患者在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只需调整药剂量即可达到全程治疗,避免了因换药带来的复发风险。对大脑边缘系统D2/D3亚型的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保证了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对精神障碍病人阴性及阳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且较低剂量即能明显改善一般病理症状及总分。较低剂量(100 mg/d~300 mg/d)时氨磺必利对缺乏活力及焦虑抑郁等靶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精神障碍症状。这一点较以往其他抗精神药物对症状疗效欠佳或起效晚有一定优势[6]。同时对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等阳性症状显示了较好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期间不良反应轻微,总体安全性良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未见异常,代谢风险低。因此认为是治疗老年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首选药。

[1]Kerwin R.From 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to clinical outcomes[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2000,15(4):1-4.

[2]Schoemader H,Claustre Y,Fage D,etal.Neu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isulpride,an atypical dopamine D2/D3 receptor antagonist with both presynaptic and lmbic selectivity[J].J Pharmacol Exp Ther,1997,280:83-97.

[3]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429-252.

[4]徐瑞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研究,2012,9(1C):61.

[5]邝云航,李小芳,钟琦,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180-181.

[6]肖春玲,陈彦方,韦君美,等.精神分裂症382例七轴诊断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36(12):281-282.

猜你喜欢
氨磺精神障碍脑血管病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