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新思考

2012-02-26 02:52郭文尧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内审职能导向

郭文尧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吉林 长春 130028)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内部审计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需求和发展,无论是其角色还是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由传统的监督型内部审计发展为今天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近十年来,我国审计界开始接受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观念,这为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内部审计如何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增值职能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41年成立至今已有71年的历史,这期间先后共发表了七次内部审计的定义。从1947年的第一次定义到2001年的最新一次定义,每一次定义的修改和完善都记载了内部审计前进的足迹,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推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回顾内部审计定义的几次重要修订

1.1947年第一次修订

内部审计第一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会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1]

2.1971年第三次修订

第三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1]

3.1978年第四次修订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再次对定义作了修订,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以检查、评价组织为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 并为组织提供服务”。[2]

4.1999年第七次修订

1999年全新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

5.2001年定义的修订

2001年,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IIA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3]这次最新的定义中,首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新目标即增加价值,目的在于强调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同时证明了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及其职能的又一次转变。

(二)从内审定义看内审的发展及增值职能的体现

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和风险导向四个阶段,即从财务审计阶段到经营审计阶段再到管理审计阶段,最后过渡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4]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体现了不同的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呈现出由弱变强的趋势。同时说明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市场制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内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前进的、动态调整的。因此,我们从这四个阶段来分析透视内审定义和职能的转变。

1.财务审计阶段与1947年的定义

本次定义首次将内部审计定位为“独立评价活动”,这种观点坚持了五十多年,直至1999年第七次修改才进行了调整,定义首次明确了内审为管理服务的方向。[4]在20世纪中期的发达国家中,美国拥有少数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小组或机构。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公司的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数甚少,业务水平有限,为管理提供保护性等服务的能力不强,在企业内部的作用不受重视,通常只为底层管理人员服务,内审虽然已经从会计工作中分离出来,但仍然以检查会计、财务为基础,涉及与处理其他经营管理活动内容较少,还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这说明内审职能的范围需要逐步扩大,更应该从高层管理的角度实现其作用。

该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只是传统的内部审计目标,主要是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财务审计)为主,其职能主要是监督,通常是对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及其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其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合法,督促被审计单位纠错防弊、自觉遵守金融方针政策,促进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健康良好发展。

2.业务审计阶段

20世纪40—60年代,内部审计处于业务审计阶段。此时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检查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性。该阶段内审的目标是通过客观分析、评价和检查相关经济活动,辅助管理人员有效开展组织经营管理活动。

传统的内部审计更侧重直接监控内控点,提出增加控制点或者改进控制的建议,因此,传统审计模式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在递减企业价值。那么如何在消极防弊的基础上,积极兴利,最终实现企业增值是日后发展的方向。

3.管理审计阶段

在管理导向阶段中,内部审计的主要服务对象依然是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效率。内部审计从原本只审查内部财务信息,继而到参与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和业务环节,一直到涉及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除了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外,内部审计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也是逐渐递增的。在此阶段,内审的目的是为管理层服务,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好比商场中的楼层经理,当其只负责一个楼层的经营管理时,其只为一层楼的顾客服务,监督和保障一层楼的经济效益;当其成为商场的总经理时,其面对的是所有来购物的客户,管理和负责的是整个商场的经济利益。那么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其所承担的责任和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是成正比的。这也预示着,管理审计不能只局限在为某一部分人服务,还要更积极地扩展服务范围。

1978年的定义中,将审计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为组织服务,这不是在排斥为管理服务,而是从原本为某一管理部门及人员上升为整个组织服务,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和立场上来检查和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当性,来分析和决策问题。这就更加体现了内审为企业服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4.2001年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2001年最新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无论是概念、业务实施标准,还是指南性的工作标准,都贯穿了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从传统型过渡到风险导向型。从管理导向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注重其价值增值的功能,更加关注其与企业目标的契合,即内部审计目标演变为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判断其是否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内。[5]在高风险的经济社会中,为了防范职业危机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自此内部审计的拓展与完善展开了一个新篇章。

内审定义与内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其实都在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定义的每一次修订都关系到内部审计职能的扩大与延伸。IIA分别于1971年、1978年、1999年、2001年对定义进行的修订,都反映了内部审计发展和演变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二、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途径

(一)在公司治理领域促进增值

内部审计若想在公司治理领域中增强企业价值,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以应对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企业自身来说,则应逐步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着眼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战略审计等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应用。有了这两方面的效果,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价值的增值。为了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调动被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发现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即早发现、快解决,在被审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中,以及相互协调合作下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一方面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要为组织避免价值损失。现代内部审计更应通过咨询和评价服务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以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对组织的控制进行评价,确保其充分性和有效性,防微杜渐,控制组织价值的损失。稳固的组织结构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但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不是完全的先后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两者同步进行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风险管理领域促进增值

随着跨国公司开展公司治理与兼并重组等业务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尤其是经营风险逐渐扩大,这是受经营模式改变的影响,如企业实行多样化经营后,涉足以前未涉及的领域,经营风险不易估计;经济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剧烈。

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个观点:现代社会的经济环境越复杂,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就越大,造成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也在加剧,便愈加地需要审计工作。因此,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对企业防范风险、实现企业效益、保证企业价值增值方面有着必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咨询、评价服务便成为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责。

(三)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中促进增值

内部审计应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评价,内审是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2008年5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定义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该规范要求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与评价,这对推动我国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对其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为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而存在。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是实现或达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条件。

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相比,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是一样的。我们和国际公司的竞争没有明显的优势和抗衡力,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以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组织运营。内部审计作为保证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理论界、实务界应该更加积极地探索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理论方法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提高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公司治理效果,使公司能有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

[1] 钟文芳,刘双菱,张姗霖.从内部审计定义看内部审计职能[J].当代经理人,2005,(18):17.

[2] 边琪.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6,(3):50.

[3] 沈维成.论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1,(8):30.

[4] 秦荣生.内部控制概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67—290.

[5] 刘洁.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月刊(理论),2006,(3):77.

猜你喜欢
内审职能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偏向”不是好导向
职能与功能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