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分析

2012-02-26 11:14张刚成沈群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破口右室放射学

姚 艺,张刚成,沈群山,江 丹

近20年来,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介入封堵技术日臻成熟,其损伤小、恢复快、无胸部瘢痕等优点明显,要求行该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ith pseudoaneurys,PPVS)常发生封堵不完全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PVS形态复杂,难以完全覆盖缺口,现将我科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1年5月共43例PPVS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3~48岁,体质量15~76kg。术前均经体检、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心电图、胸部X线片确诊,5例患者TTE提示膜部瘤形成,回顾TTE诊断膜部瘤40例,彩超的检出率为93.0%,左室造影全部证实为PPVS。术前TTE测量缺损直径为 (4.65±1.15)mm,合并轻度右房室瓣反流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1例。胸片示左、右心室增大31例,心影正常12例,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对患者复查TTE,对比左室造影 (左前斜50°加头位20°投照)测量值,分别观察VSD的位置、膜部瘤的形态、破口数目、大小及距主动脉瓣环距离 (D-AV)、右房室瓣环的距离 (见表1)。介入手术按常规进行封堵[1],术后即时左室及升主动脉造影并复查超声,观察有无心室水平分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房室瓣反流等。术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水肿、营养心肌及抗感染等处理。术后2d复查超声、心电图等,术后5~7d出院,追察1、3、6个月复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种方法检查资料Table 1 Information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2 结果

两种方法比较:D-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直线相关性检验r=0.65(P<0.05)。左室面破口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AV只能用TTE来进行监测,为(3.0±2.5)mm。据造影形态,PPVS构成比:漏斗型19例,占44.2%,囊袋型11例,占 25.6%,菜花型 10例,占23.3%,弯管型3例,占6.9%。43例PPVS患者,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其中34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5例采用封堵右室面破口法,4例采用封堵瘤体法。选用边2同心伞25例,A4B2伞17例,偏心伞1例。所用封堵器腰部直径为4~12mm。术后即刻造影发现少量残余分流11例,术后2d复查超声残存分流2例,1例3个月消失,另1例6个月随访时仍存在,为多破口之一处未封盖住。1例术后3个月出现迟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无晕厥等症状,为放置偏心伞患者选伞过大所致。无血栓栓塞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PPVS之膜部瘤主要来源于右房室瓣或膜部室间隔的纤维组织对VSD的粘连、包裹[2-3]。胡海波等[4]将PPVS按左室造影形态归纳为漏斗型、菜花型、囊袋型、弯管型4种,有时并不能截然划分开。

膜部瘤位置、大小、形态、破口及与周围邻近结构关系多样,在封堵设计上有不同地考虑。选伞应考虑完全覆盖瘤体,且不影响主动脉瓣、右房室瓣功能,应首先考虑封堵左室面。漏斗型及弯管型右室面破口一般较小,采用封堵左室面方法容易达到完全封堵,封堵器选择应偏小 (与VSD直径相等或大1mm即可)[4]。菜花型和囊袋型PPVS的封堵,其难度有相似之处,应尽量封堵左室面破口,这样右室面多发破口的血流就能被堵闭,如果左室基底部直径大,距离主动脉瓣距离又近,封堵左室面会导致主动脉瓣压迫时,可以考虑封堵右室面。封堵伞的腰部应卡在居中的破口或最大的破口,使伞面覆盖所有的破口,但封堵右室面法远期有瘤体扩大可能[5],必要时可考虑封堵囊袋法,但必须推拉试验固定良好,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一般较缺口径大 3 ~ 4mm[1,4,6]。其他影响因素:D-AV >2mm者,可选用对称型伞,D-AV<2mm者,宜选用偏心型伞;多破口者,可选用对称型伞;大入口小出口或多出口,尤其左右室面直径差值大于5mm,且D-AV>4mm者,优先考虑小腰大边型封堵器[6-7]。对于左室面大的PPVS、瘤体大者,多采用A4B2型封堵伞,甚至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8-9],以封盖住左室面,同时减少右房室瓣反流发生[10]。对于多破口且出口相邻距离>5mm,瘤壁薄、活动度大、膜部瘤出口大、D-AV<2mm、距离右房室瓣隔瓣近、术后明显房室瓣反流者,家属要求完全封堵者,宜放弃介入选择外科修补[11]。

1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2):87-92.

2 Wu MH,Wang JK,Lin MT,etal.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ith secondary left ventricular to right atrial shunt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a lower late chance of closure [J].Pediatrics,2006,117(2):262-267.

3 黄标通,周胜华,龙建平,等.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彩超与左室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420-422.

4 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等.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81-86.

5 秦永文,吴弘,赵仙先,等.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1):6-9.

6 谢东明,廖祥中,阳贻红,等.多出口膜部囊袋型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安全有效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97-1699.

7 王震,张密林,高磊,等.小腰大边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的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50-551.

8 高虹,张智伟,董少红,等.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的远期随访评价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8):1097-1100.

9 项云,都鹏飞,扬善志,等.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儿童膜部瘤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1-3.

10 高磊,张密林,崔史杰.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7-69.

11 Ho SY,Path FRC,Karen P,et al.Morphology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implications for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J].J Interven Cardiol,2004,17(2):99-107.

猜你喜欢
破口右室放射学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破口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
PBL教学在住院医师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