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训练模式对军校学员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2012-03-06 02:21雷玉洁陈增辉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显著性因子测试

孟 涛 雷玉洁 陈增辉 汪 涛

(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38)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在军队医学院校的体能训练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体能成绩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尚无研究报道。本文将采用对比教学实验,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军队医科大学学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员身心素质的影响,探索有效提升军体训练成绩的途径与方法,改善军队院校学员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应对各种心理压力的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军校2009级临床本科、护理本科两个专业260名学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训练 (简称创新组,133人),另一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训练 (简称对照组,12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对比教学实验法

对照组学员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训练,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根据训练大纲对学员体能训练的要求,以教员为中心,按编制对受训学员随机分组,采取集中统一的实训方法。

创新组学员采用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坚持以学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员体能水平、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运动特长以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需求,以学员的身心特质为基础,建立学员身心特质预测模型;课堂上根据学员基础差异进行合理分组,实施科学的分层训练,运用分组教学、学导教学、合作教学、情景教学、竞赛教学等课内创新手段,同时发挥军事体能大比武或校运会体能专项比赛等牵引功能,合力促进教学训练效果提升。

采用体能和心理测试方法检测两组学员的身体体能和心理素质。心理测试采用Derogatis L.R.编制设置的症状自评量表 (SCL-90)[1]来评定学员近一周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每个项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到严重采用1~5级评分。任一因子得分如果大于或者等于2分即被界定为阳性 (异常),说明可能存在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问题;量表各因子的总分>160为阳性,总分<160为阴性,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应对方式评价选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2],该问卷包括20个条目,其中1~12条表示积极应对维度,13~20条表示消极应对维度。积极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情境中采用解决问题、寻求信息、寻找帮助等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情境中采用压抑、否认、回避等应对方式。采用Liker4点量表的评分形式 (0代表不采取,1代表偶尔采取,2代表有时采取,3代表经常采取),因子得分为因子条目平均分。

实验时间从2010年10月开始,到2011年1月止,实验前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统一测试两组学员的身体体能 (100 m、3 000 m、仰卧起坐、俯卧撑、立位体前屈5个项目),以及心理素质 (包括症状自评测试和应对方式测试)。最后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教学模式对体能的影响

对每种教学模式的各测试项目前后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表1 实验前后学员5项体能测试结果 (±s)

表1 实验前后学员5项体能测试结果 (±s)

注: 1)表示同组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表示同组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表同。

测试项目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100 m(s) 创新组 15.16±2.13 14.41±1.661,3)对照组 15.23±1.96 14.51±2.241)3 000 m(min)创新组 13.96±1.58 13.6±0.842,3)对照组 13.97±1.58 13.86±1.17俯卧撑(个)创新组 25.11±14.96 34.48±14.101,3)对照组 17.51±14.33 28.58±16.291)仰卧起坐(个)创新组 34.81±8.51 46.12±12.351,3)对照组 33.34±9.38 41.12±141)立位体前屈(个)创新组 5±6.67 8.75±5.701)对照组 3.96±6.99 7.89±5.538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种体育教学模式都能显著提高学员的体能成绩,但是对照组学员在3 000 m测试成绩上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3 000 m是耐力训练项目,传统教学模式在相对短时间内提高学员耐力水平很有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后的项目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创新组学员在100 m项目上成绩提高程度略高于对照组学员成绩(成绩分别提高了0.75 s和0.72 s)。对于3 000 m而言,创新组学员成绩进步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的成绩分别是0.36 min和0.11 min。在俯卧撑和立位体前屈等测试项目中,创新组学员的成绩提高略低于对照组,提高的成绩分别是俯卧撑 (9.37个,11.07个)和立位体前屈 (3.75个,3.93个),但由于创新组学员实验前的成绩基数较好,再提高成绩相对比较困难。在仰卧起坐项目上,创新组学员的成绩好于对照组,提高的成绩分别是11.31个和7.78个。总而言之,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成绩有改善,但是创新教学模式对100 m、3 000 m、俯卧撑、仰卧起坐等4个项目的训练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模式对体前屈的训练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创新教学模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2 实验前后SCL-90各因子异常的人数

从表2可以看出,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对减轻学员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效果,创新组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等因子上分值大于2的学员人数减少显著。

对不同教学模式实验前后的SCL-90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前后各个因子总分。

表3 实验前后SCL-90测试结果 ¯±s)

表3 实验前后SCL-90测试结果 ¯±s)

测试项目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SCL-90各因子总分创新组 152.99±17.49 141.17±35.721,3)对照组 155.34±43.97 152.78±21.561)

表3显示,实验前后两种教学模式都对缓解学员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作用,并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模式间SCL-90测试结果发现,实验后创新组的SCL-90总分降低明显,且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

2.3 创新教学模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由表4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对学员的应对方式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应对方式的效果更为明显,表现为实验后积极应对分值显著升高,消极应对分值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前后学员应对方式比较 ¯±s)

表4 实验前后学员应对方式比较 ¯±s)

测试项目 模式 实验前 实验后积极应对 创新组 2.03±0.44 2.435±0.591,3)对照组 1.84±0.46 2.27±0.741)消极应对 创新组 7.92±4.96 0.76±0.431,3)对照组 1.55±0.44 1.14±0.531)

3 结论

3.1 创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能提高学员的体能成绩,但创新组学员的体能5项测试成绩的提高快于对照组学员,特别在耐力测试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3.2 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测试数据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症状自评测试中,各个因子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特别是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等因子上改善效果显著。并且SCL-90测试总分也明显降低。

3.3 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后,学员的积极应对分值提高显著,消极应对分值降低明显,这表明采用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学员的心理健康,并且创新组学员的应对方式效果优于对照组学员。

[1]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价量表手册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2]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3]余万斌.健康运动处方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9~11

[4]张宏春.军体拳运动处方教学训练对改善国防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 [J].体育学刊,2010,17(5):64~68

[5]贺志武,等.基于SCL-90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2(3):105~106

猜你喜欢
显著性因子测试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幽默大测试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