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死因分析

2012-03-11 14:01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21001蔡亚平
中国卫生统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标化顺位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21001) 刘 佳 蔡亚平

对死亡的分析与评价是研究人群健康水平、公共卫生状况和疾病危害程度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和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疾病谱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拟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分析和比较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和有效开展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死因分类按ICD-10进行。标准人口资料采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统计方法

(1)分析指标 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2)统计学处理 采用直接法以标准人口对死亡率进行年龄标化。全部数据应用Excel 2003进行整理、绘图,应用SPSS13.0进行趋势性检验和比较分析,趋势性检验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全死因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分布特点分析 2002~2009年八年来,城乡居民粗死亡率分别在504.01/10万~620.32/10万和512.62/10万~655.98/10万之间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城市:χ2=30.406,P<0.001;乡村:χ2=6.574,P<0.01)。城市居民标化死亡率低于乡村(Z=-32.677,P<0.001)。无论城乡,标化死亡率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70.845,P<0.001;乡村:Z= -76.057,P <0.001)。见图1。

图1 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变化图

2.中国大陆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1)城市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一直位居城市居民死因顺位的前五位,其所占全部死亡的比例由2002年的80.10%上升为2009年的84.27%,增加了5.21%。围生期疾病死因顺位由2002年的第13位降至2009年的第18位,构成比降低了69.88%;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14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1位,构成比增加了10.94%。详见表1。

表1 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及顺位

(2)乡村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亦为乡村居民的前五位死因,其所占全部死亡的比例由2002年的78.12%上升为2009年的87.87%,构成比增加了12.48%。但与城市相比,其具体顺位差异较大。围生期疾病和呼吸道结核位次分别由2002年的第11位和第10位降至2009年的第14位和第15位,构成比分别降低了64.49%和67.29%。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位次分别由2002年的第15位和第14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0位和第11位,构成比分别增加了24.19%和4.11%。详见表2。

表2 2002~2009年中国大陆乡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及顺位

3.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分布特点

(1)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见表3。构成上,城乡居民前三位死因均为肺癌、肝癌、胃癌。其中,肺癌的死因构成比上升较快,与 2002年相比,2009年城市增加了29.08%,为 38.66% ;乡村增加了 47.37%,为29.93%。性别上,二者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3.361,P <0.001;乡村:Z= -3.361,P <0.001)。至2009年,城市男、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204.92/10万和129.3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7.13/10万和 76.74/10万;乡村粗死亡率为207.59/10万和109.2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3.82/ 10万和82.60/10万。

表3 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

(2)脑血管病死亡情况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88.28/10万~71.7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4.155,P=0.042)。乡村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Z=-2.415,P=0.016)。2009年,城市男、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为135.41/10万和116.9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86.48/10万和58.11/10万;乡村粗死亡率为164.41/10万和13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8.82/10万和89.87/10万;无论城乡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2.836,P=0.005;乡村:Z= -3.361,P <0.001)。

(3)心脏病死亡情况 城市和乡村居民心脏病的标化死亡率呈波浪式变化,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260,P=0.208),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3.046,P=0.002;乡村:Z= - 2.626,P=0.009)。至2009年,城市男、女性心脏病粗死亡率分别为133.18/10万和124.3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5.38/10万和60.40/10万;乡村粗死亡率为118.27/10万和107.3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0.68/10万和67.87/10万。对于构成比,城市居民由2002年的14.71%增长为2009年的20.77%,增加41.20%;乡村居民由2002年的14.42%增长至2009年的17.21%,增加19.35%。

(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 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城市:χ2=20.409,P<0.001;乡村:χ2=6.770,P=0.009),总体上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市(Z=-2.310,P=0.021),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 -2.415,P=0.010;乡村:Z= -2.310,P=0.021)。

(5)损伤与中毒等死亡情况 城市居民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疾病的标化死亡率为44.34/10万~22.93/10 万,呈下降趋势(χ2=5.045,P=0.025);乡村居民为58.16/10万 ~46.19/10万,无显著变化(χ2=1.155,P=0.282);总体上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市(Z= -2.941,P=0.003),男性高于女性(城市:Z=-3.361,P <0.001;Z= -3.361,P <0.001)。在构成上,自杀、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和淹死为其主要死因。其中,自杀和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死因顺位变化明显,前者在2005年以前为城乡的第一位,至2009年,城市降至第三位、乡村降至第二位,粗死亡率分别为4.95/10万和9.10/10万。而后者则由2005年前的第二、三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一位,城乡粗死亡率分别为8.36/10万和15.38/10万。另外,城市地区意外跌落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四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二位,粗死亡率为6.75/10万。

讨 论

2002~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城乡居民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口构成变化较大、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关〔1〕。这期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城市下降了29.53%,乡村下降了3.16%;居民死亡水平城市低于乡村。在此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2年的4.81%增加至2009年的5.13%,其中政府支出所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15.7%上升至27.2%;2009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4.15,较2002年增加了21.70%,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41.66万张,增加了40.83%;2009年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006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为8.33亿,参合率达94.19%。此外,与2005年相比,2009年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增长了11.9倍,达41.2亿元,乡村医疗救助资金增长了10.3倍,达64.62亿元〔2〕。可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卫生投入逐年加大,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日渐增强,城乡居民死亡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与20世纪分析资料〔3〕相比可见,随着时间的变迁,城乡前五位死因及其相应的位次和死亡水平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八年间,恶性肿瘤始终位居全死因的首位,其中肺癌的死亡率和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80~9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室内、外空气污染是人群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4〕。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等,大气、水体、土壤及室内环境污染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日显突出,这些在当前的卫生工作及肿瘤防制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有报道称,心血管疾病是高收入国家的首位死因〔5-6〕。进入21世纪,我国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人数迅速增加,由此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7〕。本次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病的标化死亡率并无显著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心脏搭桥和介入治疗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关。但在死因顺位上,目前脑血管病、心脏病仍然位居第二、三位,因此两者仍将是我国今后疾病防制工作的重点。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乡村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但有随时间而呈显著下降之趋势,构成上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所占比重最大,城市居民为65%以上,乡村则高达85%以上,应加以重点防制。2002年以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标化死亡率和构成比显著升高,继续从立法、宣教、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报道,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高、中收入国家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8〕;本文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位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所以,我国疾病防制工作正面临非传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双重挑战。应围绕“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医改方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将农村医疗卫生、疾病防制工作作为今后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条件,加强疾病防控,促进全民健康〔9-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 号).2011-4-28.〔2011-5-7〕.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08-415.

3.蔡亚平.我国近40年来死因构成的变迁及预防对策的思考.南华大学学报,2001,29(4):434-347.

4.常元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80-1082.

5.Ahern RM,Lozano R,Naghavi M,et al.Improving the public health utility of global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data:the rise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Population Health Metrics 2011.〔2011-4-18〕.http://www.pophealthmetrics.com/content/9/1/8.

6.Mathers CD,Boerma T,Fat DM.Global and regional causes of death.British Medical Bulletin,2009,92:7-32.

7.黄建萍,施旭光,杨自力,等.南通市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居民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中国卫生统计,2009,26(6):628-630.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0.Geneva:Word Health Organization,2010:59-72.

9.曹燕,熊维政.我国农村居民健康发展指数的构建及评估.中国卫生统计,2011,28(2):186-188.

10.褚国华,操秋阳,宁黎霞.江西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状况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0,27(3):297-298,304.

猜你喜欢
卫生统计标化顺位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浅谈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作用及措施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黄岩长潭水电厂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