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苜蓿产业发展对粮食安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2012-03-13 07:16王明利胡向东石自忠
草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奶业苜蓿牧草

王明利,杨 春,胡向东,石自忠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2.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中国的土地资源稀缺,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经济问题,更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苜蓿(Medicagospp.)是“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在北方一年刈割4次及以上的地区,保证水肥条件的情况下,每公顷可产苜蓿干草15 t以上;苜蓿的蛋白含量一般在17%以上,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1]。苜蓿蛋白含量很高,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Zeamays)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等粮食作物,是奶牛健康,进而持续提供优质、高产、安全原料奶的基础。没有苜蓿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奶牛健康、高效养殖便无从谈起,而发展苜蓿产业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影响到粮食生产。本研究基于这样一个“两难选择”的基本前提,从国家粮食安全和综合效益的视角分析苜蓿产业发展及其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1 必须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

1.1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 在国际上,只有“食物安全”而没有“粮食安全”的概念。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于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的问题,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随着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方面诸多问题的出现,学术界呼吁用“食物安全”取代目前“粮食安全”的提法。原因在于,在过去生产结构单一的时候提粮食安全有意义,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日趋多元化,应更多地注重人民的营养安全和食物安全。客观现实也已一再证实,猪肉生产和价格的剧烈波动,同样牵动着CPI的剧烈波动,牵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神经。因此,粮食安全的范围应该扩展为食物安全,其中包括肉、蛋、奶产品的安全,以及生产充足和优质安全的肉、蛋、奶所必需的饲草料的安全,以充分满足人民日常摄取的蛋白质营养。

1.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现实生产水平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和质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和各要素间的匹配与融合能力所决定,由正常年份稳定的产量所体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般应至少包括四方面内容,即耕地的保护能力、投入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抗灾能力。可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转化为耕地的数量和耕地的质量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至关重要因素。在我国,当由于供求关系或国家政策而导致粮食的效益比较高时,至少棉花用地、油料用地、蔬菜园艺用地、林果用地、牧草用地可以及时转化为粮食用地。另一方面,我国的中低产田数量基本占到耕地总量的2/3以上,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其中合理的粮、经、草三元结构就是国内外长期证明十分有效的耕作制度),可以将大量中低产田改造为良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效果可观。所以,在关注粮食安全时,不仅要关注粮食的现实生产水平,更应关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不仅关注目前生产能力,更应关注长远的生产能力。一定要通盘考虑、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傻瓜式、单一的目标管理上。

2 苜蓿产业发展是提升我国奶产业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2.1我国奶产业的整体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奶业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增长最快、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最大、最富有朝气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战略性产业[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从1990年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2007年,牛奶产量以年均13.4%的速度在递增。但长期以来,牛奶单产增长缓慢、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奶产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农户养殖奶牛良种化程度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导致养殖效率较低、原料奶质量和安全性较差。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仅为5 000 kg左右,奶牛全群平均产奶水平仅为3 000多kg,部分奶牛单产甚至仅有1 000 kg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奶牛单产水平普遍超过7 000 kg。究其原因,除奶牛品种参差不齐外,更重要的是,奶牛养殖长期沿用“秸秆+精料”的饲喂模式,奶牛养殖过分依赖精料而忽视了优质牧草,导致奶牛常发生各种代谢类疾病,既影响牛奶产量的提高,又严重影响着牛奶质量和安全性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冲击国内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奶产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2.2苜蓿是“牧草之王”,更是奶产业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 奶牛的自然生理特点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优质奶牛必须配备优质牧草,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和安全的原料奶。而我国长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一直没有种草的习惯,“种草养畜”并没有被农民普遍接受和认可。而草食家畜,特别是奶牛,对优质牧草、青贮饲料和精料的搭配要求比较苛刻。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奶牛日粮中若没有足够的优质牧草,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牛奶。苜蓿是保障奶牛健康,进而持续提供优质、高产和安全原料奶的基础(表1)。没有牧草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苜蓿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奶牛健康、高效养殖便无从谈起。而当前我国奶牛生产中优质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的使用量很低,只有极少数为大企业提供高档原料奶的高产奶牛(这里指一个泌乳期产奶8 t以上的奶牛),其日粮中才添加3 kg左右的苜蓿,大多数奶牛日粮中连基本的全株青贮饲料都很难保证,苜蓿更是少之又少,或跟本就没有。奶牛的常规饲料主要是劣质秸秆类粗饲料和玉米、麸皮、饼粕的简单混合,饲料营养搭配不当,特别是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严重缺乏,导致饲料转化率低,产奶量、乳脂率低,奶牛发病率高(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牛奶主产区的调研中当地奶业技术专家和奶农的反映所知),从而直接影响着我国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牛奶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提升。所以,大力发展苜蓿产业,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3 苜蓿适度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一,奶牛饲料中添加苜蓿可减少粮食(或精料)的用量。根据养牛技术专家的研究结果,在当前国内奶牛普遍的饲喂模式下,在中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3 kg干苜蓿可替代1.5 kg精料。在中等农田(具备灌水条件,与种植粮食同等的施肥和灌水条件)中,每公顷可产10.5~15.0 t干苜蓿,可替代5.25~7.50 t的精料,这样便可以减少相当于1亩(约合0.067 hm2)地的粮食种植(表2)。所以,苜蓿的适度种植可以替代一部分饲料玉米的种植,基本不多占用农田。

第二,饲喂苜蓿可提高奶牛单产,从而减少养牛数量,进而减少对粮食的消耗。据对内蒙古、河北、山东和宁夏的调研以及奶业技术专家的咨询,奶牛日粮中添加3 kg苜蓿对于每头泌乳期产奶5 000 kg以上的奶牛来说,每日可增产鲜奶1.5 kg,这样10头饲喂苜蓿的奶牛产奶量,相当于不饲喂苜蓿条件下11头奶牛的产奶量。若全国750多万头的奶牛都饲喂苜蓿,产等量的牛奶便可少养75万头奶牛;若按每头日供精料7.5 kg计算,则每年可减少205.31万t的粮食消耗[3-4]。由此可见,使用苜蓿饲喂奶牛,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单位产奶量,而且可以减少奶牛饲养量,节约成本。发达国家奶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美国从1985年到2010年,奶牛存栏头数从1 098.1万头下降为911.7万头,奶牛单产从5.91 t增加到9.26 t,牛奶产量却由6 492.7万t增加到8 753.98万t。

表1 奶牛日粮添加苜蓿后产生的效果Table 1 Effects of adding alfalfa for the daily feed

表2 奶牛饲喂苜蓿后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测算Table 2 Estimated effects on food security in alfalfa feed cow

第三,种植苜蓿可以将中低产田改造为良田,更高效地生产粮食。我国耕地分高、中、低产田,分别有3 490.67万、3 951.61万和2 982.27万hm2,其中,中、低产田分别占37.9%和28.6%[5]。苜蓿根系发达而耐旱,根瘤具有强劲的固氮能力,可以疏松土壤,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据统计,如果通过种植苜蓿把中、低产田改造为良田后,粮食产量便可得以提高。保守估计,低产田平均可增产300 kg·hm-2粮食,中产田可增产150 kg·hm-2粮食,这样通过种植苜蓿改良农田,约可提高粮食产量1 487.4万t。

表3 2008年全国高、中、低产田面积及比例变化情况[5]Table 3 The acreage and rate of high, middle and low yield farmland[5]

第四,种植苜蓿可充分利用生产粮食余下的边际土地。由于种植苜蓿对土地的要求没有种粮严格,对于大量不适合粮食生产的边际土地可以进行苜蓿生产,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如大量的盐碱地、退耕还林(草)地、撂荒地等。2010年在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调查时,该县遇到了50年一遇的干旱,大多数农作物绝收,只有苜蓿仍能获得收成。不仅如此,在大量水资源不足的地区,种植苜蓿还可以与粮食错峰灌溉,不会影响粮食生产的正常用水。

最后,种植苜蓿是最不容易改变耕地用途的农业生产方式。草田轮作是一种比较优良、经济的耕作制度,牧草生产在其中可很好地扮演粮食生产的“调节器”。在粮食供应充足时,农田种植苜蓿既可以培肥土壤,又可生产出优质牧草以供养殖;在粮食供应偏紧时,苜蓿等草田便可立即改作粮食种植,为粮食增产奠定良好基础。只要耕地的用途不发生改变,牧草地就能很好地发挥其粮食生产能力的现实作用。

4 破除传统观念,重视扶持苜蓿产业的发展

4.1当前各地发展的苜蓿产业比较效益较高 笔者对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等地进行了初步调研和监测,结果表明,种植苜蓿的效益很好,特别是规模化种植效益更高。首先,苜蓿产业的效益需要延伸计算,不仅仅局限于牧草产业这个单一领域,还要将草畜结合共同产生的效益计算进去。据对种草户、养畜户和既种草又养畜的农户调研,单纯种草不养畜或养畜不种草,效益都不高,只有将草畜结合,综合效益才能得以充分显现。如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导致奶牛精料用量的减少、奶产量提高、牛奶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以及奶牛发病率的下降,所产生的一系列效益应归功于苜蓿产业(表2)。其次,苜蓿是多年生作物,一年种植,多年受益,所以计算苜蓿种植的效益时不应局限于第一年,应该综合衡量、延伸计算全部收获年份的整体成本效益,然后再向每个年份进行分摊。再次,苜蓿产业的最终效益要靠发展精品畜牧业来体现。当前,尽管从美国进口的苜蓿,每吨到岸价达到3 000多元,但仍然有许多大型奶牛养殖场争相进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质优价高的高端原料奶所需。

4.2苜蓿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更高的基础条件 苜蓿产业与其他牧草产业的发展一样,比其他种植业的发展难度更大,在一个区域内必须形成一定的“气候”或“氛围”才能比较顺利发展。一家一户的粮食种植,完全的人工种、收、贮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收成;而种植牧草就不行,牧草到了收获季节必须及时收获,并适时晾晒和打捆,同时还要占用很大的仓储空间贮存,等待收草企业收购后才能最终获得效益,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脱节就易导致牧草种植一无所获。所以,即使市场上苜蓿效益很好,也不会引致大量农户种植苜蓿。种植牧草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种植规模,有为牧草生产提供的“耕、种、收”等全程的机械化服务,有收购牧草的企业或营销组织,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使种植的牧草真正实现其应有价值。

4.3当前苜蓿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 尽管苜蓿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也仅起始于21世纪初。当时在国内退耕还林(草)政策和国际市场对苜蓿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北方地区发展了大量的苜蓿种植基地和草产品加工企业,但没有培育起稳定的国内需求市场,在国际市场动荡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打击。新一轮的苜蓿产业发展潮流始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轮发展是国内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强劲需求拉动所致,所以市场需求稳定,苜蓿产业的发展也就有了稳定的基础。但毕竟苜蓿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很不完善,产业各环节的技术条件薄弱,基础设施条件严重落后,特别是农民对苜蓿产业的认识还很肤浅,且粮食补贴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牧草业的发展。因此,应尽快出台种植牧草与种粮同样的优惠政策。牧草良种补贴、种植牧草直补和牧草种植、收储、加工机械补贴等政策的颁布将有利于推动处于幼稚阶段的牧草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扶持牧草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加大技术支持和推广力度。

4.4苜蓿产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拉动 每一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有其相应成熟、完善的市场来支撑,牧草产业更是如此。牧草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最终流向奶业等养殖产业,同时还要有高度发展的消费市场来拉动和引导。所以,牧草产业只是一个中间产业,提供的产品也仅是中间产品,必须通过养殖产业的“消费”和转化才能产生最终产品。因此,发展牧草产业,必须实施紧密的草畜结合,充分依靠优质、绿色、无公害等特色畜产品品牌的创建来拉动对牧草的强劲需求。当前国内对高价苜蓿的强劲需求就是奶企生产高端奶产品和创建优质品牌所导致的,只要养殖户有持续强劲的需求,种植牧草的经济效益就会得以体现,从而进一步刺激更多资源进入牧草行业。

致谢: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对牧草产业的深入调研基础上,在第四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上所作报告后进一步拓展完成的。文章的完成得益于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相关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的大力配合和支持,特表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明利.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方法研究[R].博士后基金报告,2006.

[2] 王明利.推动苜蓿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奶业[J].农业经济问题,2010(5):22-26.

[3] 李胜利. 目前中国奶业发展存在一些误区[EB/OL].(2010-05-28)[2012-08-25].http://www.taoniu.com/nainiu/shichang/2010/0528/42470.html.

[4] 张春梅,王成章,胡喜锋,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5(1):15-17.

[5] 石全红,王宏,陈阜,等.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369-373.

[6] 王明利,刘亚钊,杨春,等.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 (2008-11-13) [2012-06-20].http://www.gov.cn/jrzg/2008-11/13/content_1148414.htm.

猜你喜欢
奶业苜蓿牧草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的种植技术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要造就一片草原……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