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2012-03-17 01:59姚志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氟西汀羟色胺神经内科

姚志厚

河南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商丘 476000

脑卒中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0%~70%,脑卒中后抑郁常加重对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增加卒中后正常病死率和意外死亡的风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04—2010-04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2例抑郁症PSD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制定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符合美国DSM-Ⅲ-R抑郁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在15分以上,在急性期内,脑卒中病程在2周,排除既往有抑郁症或卒中病史,以及有明显失语或严重的智能障碍,随即分为2组,每组86例,2组在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片(生产厂家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用法:初始剂量每晨服20mg,病情严重者每晨服40mg,共服8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BI评分和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BI评分和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统计发病率为34%~76.1%,卒中后抑郁症的产生机制有多种因素,首先为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其中大脑优势半球额叶皮质和基底节区损伤多易发生抑郁症状且很严重,其次为神经内分泌改变,脑卒中病变破坏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两种递质含量下降火-羟色胺受体不能上调导致抑郁,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精神压力及社会等方面因素共同促使抑郁症状产生,其核心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心情低落,悲观失望,使卒中患者缺乏参与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信心,对任何爱好、活动及事物失去兴趣,不愿与外界接触,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与疗效,抑郁状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甚至加重神经功能损害无法从家庭,工作或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加重患者精神痛苦、焦虑、自罪、自责,降低其生存质量,甚至产生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使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上升,故应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引起足够重视,早诊断、早治疗。盐酸氟西汀是一种新型高度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抑制突出前膜吸收突出间隙5-羟色胺,使突出间隙5-羟色胺增加,产生抗抑郁作用,增强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信心。另有研究盐酸氟西汀可改善和促进神经细胞运动功能,诱导新突触联系,促进感觉运动突触生长,增强脊髓运动兴奋性,有利于瘫痪肢体恢复。脑卒中患者多位老年人,基础病多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且肝肾等功能差,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服药顺从性低,故老年人应选用不良反应小,服用次数少的药物。盐酸氟西汀作为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小,服药次数少的优点,故适合用于治疗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氟西汀羟色胺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浙产藏红花单方联合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氟西汀致单侧眼球震颤及瞳孔扩大1 例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酸枣仁汤加失笑散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7例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