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2012-03-17 01:59郭亚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监护室神经外科

郭亚君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音乐护理(music nursing care)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利用对患者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音乐,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的方式,更好地提供一个有利于患者在精神、心理、身体、社会等方面康复的护理环境[1]。有资料表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倾听舒缓、轻柔的音乐,能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情绪稳定,减轻压力反应,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2]。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自2011-01开始应用音乐护理模式,选择时段播放背景音乐,现将应用后的效果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士:12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年龄21~35岁,平均26.5岁,1名男性,11名女性,学历均为大专以上。住院患者:随机调查65名2011-01—2011-12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成功救治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56.3岁,其中男41例,女2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

1.2.1 音乐护理:①乐曲选择:选择柔和、舒缓的轻音乐、民乐和世界名曲等30余首作为播放乐曲,如《天鹅湖》、《水边的阿狄莉亚》、《安妮的仙境》、《春日》等,音乐曲目的选择是经过多数护士、患者试听后确定的;②播放时间:每天集中三个时间段(8∶30、16∶30、20∶30)每次播放1.5~2h,遇有危重抢救病人时暂停播放;③音量选择:35~45分贝。

1.2.2 效果评价:①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护士和患者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护士问卷由护士自行认真完成,患者问卷由调查者逐条逐项说明后被调查者完成,根据被调查者与调查项目的选择,计算出每一项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②护理综合质量评价:比较实施音乐护理前后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综合质量合格率。

2 结果

2.1 12名护士对实施音乐护理的效果评价 见表1。

表1 护士对实施音乐护理的效果评价

2.2 65名患者对音乐护理方式的效果评价 见表2。

表2 患者对实施音乐护理的效果评价

2.3 音乐护理前后护理综合质量评价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合格率由2010年全年(1~12月)的92.1%提升至2011年全年(1~12月)的97.3%;综合质量评价合格率有2010年度的93.4%提升至98.7%。

3 讨论

3.1 音乐护理更新了护理模式,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和生理的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和行为。聆听背景音乐,用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和谐的氛围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使护士以良好的心情去感染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耐心、富有爱心的服务。但是,音乐护理运用良好是一种享受,运用不良则成为一种噪音,影响护士工作,干扰患者休养。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更应体现轻柔、舒缓,音量选择以护士及患者均能接受分贝的背景音乐为宜。有护士及患者担心工作时间播放背景音乐使护士精神不集中,影响护理工作质量,但从音乐护理前后工作质量综合考核及单项考核合格率上显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较前均有明显提高,因而可以消除少部分护士及患者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播放背景音乐影响护理工作的担忧。

3.2 音乐护理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临床环境 通过本次调查,全部护士和患者均认为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心理紧张、压力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噪音,100%的护士和95.3%的患者认为音乐护理有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在对12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调查中,大多数(>95%)的护士认为在柔和、舒缓的音乐背景下,边听音乐边工作,不仅不会影响工作,还可以缓和护理工作紧张的气氛,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有试验证明,播放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工作人员白班、夜班的工作效率可分别提高6%和18%[3]。患者普遍认为,由于疾病的痛苦,脱离日常的环境带来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导联线的缠绕连接,各种导管的留置,监护仪、呼吸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及其他噪音干扰等不良刺激,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音乐能够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可有效改变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4]。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音色对人体有提高兴致、减轻悲痛、祛除疾病、缓解疼痛的作用,另外对心情焦躁、烦闷者还具有镇静作用[5]。选择上午集中治疗的时间播放背景音乐,可分散患者对各项治疗操作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对操作的恐惧感与痛苦;下午选择在家属探视后播放背景音乐,可以让患者减轻对离开家庭、亲人产生的孤独无助感,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晚上选择患者生物睡眠时间前播放背景音乐,可起到安神、静心、促进睡眠的作用。调查结果96.9%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综合质量评价为满意,认为音乐护理这种新的护理方式更加贴近患者,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3.3 音乐护理对昏迷患者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声波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蜗神经传导到脑桥时可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当这一系统兴奋,上行冲动增加就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增加,此时即出现觉醒状态脑电波,故易被唤醒[6]。因此,将音乐护理模式贯穿于昏迷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促进昏迷病人的康复[7]。音乐护理在今后的危重症及昏迷患者中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播放背景音乐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的尝试,为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创造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工作、治疗环境,对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保护及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1] 黄耿嫦,余瑾.音乐治疗与音乐护理[J].广州医学,2005,36(6):70-72.

[2] 赵鹏,姚海芳.ICU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9(1):27-29.

[3] 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74.

[4] 马杰.试论音乐治疗[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16(2):137.

[5] 胡世萍.日本音乐疗法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手册,2000,19(3):118.

[6] 史月田,王碧艳 .呼吸治疗-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6):3-5.

[7] 梁飞凤.音乐疗法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8,13(5):146-147.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监护室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背景音乐在医院环境中的运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