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0年郑州市腹泻病患者志贺病原菌检测

2012-03-17 07:34程春荣田宏茹赵慧霞刘战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年龄组

程春荣,李 伟,田宏茹,赵慧霞,安 戈,罗 琦,刘战伟

(1.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7;2.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3.郑州市二七区妇幼保健所 河南郑州 450052;4.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范县 457000)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本研究为了解该病在郑州市区发病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流行菌型的变化,从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监测点共采集2 851份腹泻病患者的标本(其中儿童病例和成人病例约各占50%),进行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监测,现将病原学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收集 收集2005年至2010年郑州市5个腹泻病监测点门诊就诊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1~2 g,立即保存至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并及时送达实验室。

1.2 试剂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购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培养琼脂所报含营养肉汤、营养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双糖铁琼脂、MIU琼脂等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I20E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志贺菌诊断血清购于兰州生物制品所。

1.3 检验方法 依照《痢疾防治手册》,将粪便标本直接划线接种到SS和Mac培养基上,置37℃温箱培养16~24 h,每个平板上挑取不分解乳糖菌落5个,接种于克氏双糖铁(KIA)和动力-靛基质-尿素(MIU)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进行初步生化鉴定试验。分离物中出现K/A反应不产气或微产气,硫化氢、动力、靛基质、尿素均阴性者疑为志贺菌属。可疑志贺菌落进行纯培养,用多克隆及单克隆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和亚型;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API20E板条进行生化鉴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菌群分布 自2 851例腹泻病患者中共检出183株痢疾杆菌,占腹泻病发病率的6.42%。标本血清学分群结果为:福氏菌145株,占79.2%,其中F4c菌55株(30.0%),F2a菌39株(21.3%),F1a菌36株(19.7%),F2b菌6株(3.3%),Fx变种4株(2.2%),F4a菌2株(1.1%),Fy变种1株(0.5%),F1b菌1株(0.5%),F6菌 1株(0.5%),宋内菌 38株(20.8%),其中宋内Ⅰ菌30株(16.4%),宋内Ⅱ菌8株(4.4%)。F4C痢疾杆菌为本市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

2.2 年龄分布 183例志贺菌腹泻病患者中,1~5岁年龄组最多,占粪便培养阳性总数的45.9%;其次是21~30岁年龄组,占粪便培养阳性总数的17.5%。F2a和F4c菌型各年龄组均有,最大的90岁,最小的才几个月,但大部分分布于小年龄组。见表1。

表1 2005-2010年郑州市各年龄组阳性菌株分布及血清型分布

2.3 分离率和流行菌血清型的变迁 2005年和2006本市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是F4c,2007年、2008年和2010年都以F2a菌为本市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2009年宋内菌为本市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见表2。

经秩和检验,2005年至2010年阳性分离率至少有2组存在差别(HC=101.8071,P=0.0001),2005和2006年阳性分离率明显高于其它年份阳性率,2007年至2010年阳性率无差别。

表2 2005-2010年郑州市阳性分离数及各血清型分离数

3 讨论

痢疾是一个遍及世界、发病率高且严重的古老传染病[1],志贺痢疾杆菌感染除了引起水样腹泻以外,主要导致痢疾症状(发烧、腹痛、脓血便),这也是妨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受感染的婴幼儿肠腔被痢疾杆菌侵袭破坏而致使生长迟缓[2]。通过2005年至2010年对郑州市腹泻病人病原检测,结果显示菌痢占腹泻病发病率的6.4%[3],提示细菌性痢疾仍是我市常见、高发的肠道传染病。

志贺菌在发达国家的流行特点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在发展中国家以福氏志贺菌为主[4]。本文检测结果显示郑州市菌痢的优势流行菌群仍为福氏痢疾杆菌(145株),占分离菌株数的79.2%。其中2005年F4c菌(24株)占当年总阳性数的57.1%,为本市2005年菌痢的优势流行菌型。2006年的优势菌株F4c[5](18株)占当年总阳性数的37.5%,宋内菌(11株)占当年总阳性数的22.9%。2007年的优势菌株不明显,F4c、宋内、F2a、F1a各占近20%。2008年的优势菌株为F2a,2009年优势菌株为宋内菌(13株),占当年阳性总数的41.9%,显示郑州市2005年至2010年志贺菌优势菌株由F4c型逐渐向F2a和宋内志贺菌型转变.此与河南省相关报道相一致[6-7]。此种变化对菌痢的流行强度和流行特征所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长期而深入的监测研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市5岁以下儿童组菌痢阳性84份,占总阳性数的57.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小年龄组儿童的预防工作,如学龄前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儿童看护人防病知识及个人卫生习惯的提高等。本文结果提示,今后我市的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工作除加强卫生宣教及改水、改厕预防工作,还应着重加强菌痢优势菌型监测、流行趋势及发病特征研究,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研究,降低痢疾发病率。

[1] Changyun Ye,Ruiting Lan,Shengli Xia,et al.Emergence of a New Multidrug-Resistant Serotype X Variant in an Epidemic Clone of Shigella flexneri[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0,48(2):419-426.

[2] Shengli Xia,Bianli Xu,Lili Huang.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Shigella from humans in Henan province,China[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1,49(1):232-242.

[3] Sivapalasingam S,Nelson J M,Joyce K,et al.High prevale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Shigella isol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ested by the nation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from 1999 to 2002[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6,50(1):49-54.

[4] Vargas M,Gascon J,De Anta M T J,et al.Prevalence of Shigella Enterotoxins 1 and 2 among Shigella 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Traveler’s diarrhea[J].J.Clin.Microbiol,1999,37(11):3608-3611.

[5] 茹维平,黄丽莉,赵嘉咏,等.河南省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概况及病原特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092-4094.

[6] 沈丽珍,徐斐,余玲玲,等.浙江省温州地区志贺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5):334-336.

[7] 徐兰英,许汴利,郭万申.河南省2005-2007志贺菌多中心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2):2003.

[8] 赵嘉咏,罗琦,李孟磊,等.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征研究[J].疾病监测,2010,25(12):950-952.

猜你喜欢
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年龄组
白头翁汤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某市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多吃抗菌菜夏日不腹泻
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天津市红桥区2012 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