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稻8号沿海滩涂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技术

2012-03-29 00:27钮红霞巫锦森陶雅萍商绍朋黄一华陈大勇陈兆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滩涂分蘖江苏省

钮红霞 巫锦森 陶雅萍 商绍朋 黄一华 陈大勇 陈兆明

(1.盐都区楼王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31;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 224002)

盐稻8号 (原名盐稻99-1)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近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2008年开始在沿海滩涂小面积种植,表现耐盐性较强,熟期早,产量水平高等特点,适宜在沿海滩涂种植,2011年进行大面积机插秧种植,为更好的做好大面积示范推广,根据沿海滩涂特点及品种的特性进行系统总结其高产机插技术。

1 沿海滩涂概况

盐城沿海滩涂是中国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滩涂、湿地。盐城海岸线绵延582 km,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61%,其中沿海滩涂长达444 km,滩涂面积达到45.5万hm2,此滩涂的潜力巨大还表现在它还在“长”。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20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的“江苏省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江苏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且每年仍以1.4万多hm2的速度淤涨。具体讲,到2020年,盐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大丰、东台、如东、启东海岸和弶港外的辐射沙洲等地,能围垦出18万hm2地来;而从远期看,起码还有470万hm2土地,可能成为“后备资源”。加快沿海滩涂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建设沿海水稻生产基地,对于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加快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滩涂盐碱地种植水稻必须以脱盐培肥、防治返盐、熟化耕作层为目标,在排盐、隔盐、防盐的同时,引进选育适宜滩涂种植的耐盐水稻品种,同时进行滩涂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的试验和集成研究。

2 盐稻8号种植表现

2.1 产量表现

200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联鉴试验,平均单产606.72 kg/667 m2,居第三位,比泗稻9号增产16.22%(极显著),比镇稻88减产0.74%。2001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26.2 kg/667 m2,比对照泗稻9号增产19.8%(极显著),比对照镇稻88增产0.9%(不显著),居第二位,2002年继续参试,平均单产662.55 kg/667 m2,比对照泗稻9号增产12.93% (极显著),比对照镇稻88增产2.38%(显著),居第三位。两年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44.35 kg/667 m2,比对照泗稻9号增产16.16%(极显著),比对照镇稻88增产1.66%(不显著),居第二位。2002年在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40.7 kg/667 m2,比对照镇稻88增产3.17%,居第三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苏审稻200307),2003年7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权号:CNA20020148.4),是江苏省第一个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中熟中粳稻品种。

2.2 主要特征特性

盐稻8号幼苗矮壮,芽鞘短粗无色,叶片短挺,叶色淡绿,分蘖性中等偏强,分蘖发生早而集中,低节位分蘖多。成株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00 cm左右,主茎一生出叶17~18张,5个伸长节间,茎秆粗壮,叶鞘肥厚抱茎程度好,不露节,上部三张功能叶片挺直,受光姿态好,成熟时剑叶上举呈草盖顶,秆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较高,一般70%以上,有效穗20万~22万/667m2,穗型较大,穗长15.8 cm,每穗总粒130粒左右,每穗实粒1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 g。谷粒呈黄色,饱满度好。米粒透明度好,心腹白较小,米质优,2001年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糙米率85.4%,精米率76.6%,整精米率66.8%,粒长4.8 mm,长宽比1.7,垩白率35%,垩白度3.0%,透明度2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99 mm,直链淀粉含量17.0%,蛋白质含量9.3%。12项指标中除垩白率 (35%)外,其余指标均达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性较强,据2001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抗~高抗白叶枯 KS~6~6(1级)、浙173(3级)、PX079(1级)、JS49~6(1级)四个致病型菌株,高抗稻瘟病中B1、中D1、中E3、中G1四个生理小种,感稻瘟病中B5、中C13两个生理小种,高抗穗颈瘟 (0级)。中抗纹枯病 (0.264)。抗倒性较强。据各试点记载,盐稻8号田间抗性较强,抗条纹叶枯病,秆青籽黄熟相好。盐稻8号在江苏作麦茬中稻栽培,全生育150 d,比泗稻9号迟熟2 d,比镇稻88早熟1~2 d,属中熟中粳类型,茬口适应性好,大麦和小麦茬均可种植,适宜本省江淮及淮北中粳稻地区中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3 盐稻8号沿海滩涂种植表现

盐稻8号2008年开始在金海农场 (大丰沿海滩涂)种植,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小面积测得单产为275.3 kg/667 m2,后经单选择,2009年继续种植,对所选单株混收进行大区种植,仍然表现耐盐性较强,经测产产量水平达260.5 kg/667 m2,田间穗粒结构为有穗数14.7万/667 m2,实粒数108粒,千粒重25.8 g,结实率78.6%,均比正常种植条件下明显偏低,但与同条件下的其他品种比较,盐稻8号具有明显的耐盐性,这可能与盐稻8号选育的过程有关联,因该品种选育基地土壤的盐碱性较重。

4 盐稻8号沿海滩涂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己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

4.1 高质量整地

做到一平、二深、三少。既耕耙平整,确保高差≤5 cm,秸秆深覆盖,上茬残物少。平整结束到播种前必须保持水层压制盐分,针对沿海滩涂砂土地特点,沉实一般为3~4 d。淀浆期间畦面不能脱水,防止被晒干返盐。全田畦面宽3~4 m为宜,配套完整沟系,做到横竖沟相通。

4.2 秧苗移栽

1)一是适龄移栽,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15~20 d左右,叶龄3~4叶,苗高12~18 cm,株行距30 cm ×13 cm,栽1.7万~1.8万穴/667 m2,苗数3~4株/穴,基本苗5万~6万/667 m2;二是正确起运,起秧时小心将秧块卷起,运送时堆叠层数2~3层;三是做到薄水浅插匀栽,水层深度1~2 cm,寸水活棵,栽后建立3~4 cm水层,促进返青活棵,切忌断水返盐造成死苗。

2)及时补苗:沿海滩涂机插水稻由于盐份较重,目前高盐田块达到8‰,一般为2~3‰,栽后与到大风天气,碱沫聚集地段死苗特别重,应及时补苗,如果大田耕整质量差、沉淀时间短、水层深、田边机械不易操作等因素,均易引起缺棵。机插后应及时补缺,减少空穴率,确保基本苗数,为高产奠定基础。

4.3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的原则为“栽后压盐保活棵,浅湿灌溉促分蘖,超前烤田控苗峰,干湿交替促灌浆”。整田后适当沉淀一段时间,避免深栽僵苗,栽后适宜清水灌溉,切忌晒田,防止盐害。有效分蘖期浅水灌溉,阴天可放空,进行通气,高温天气保持水层。提早搁田,轻搁为主。机插秧分蘖快,当田间总茎蘖达预期穗数的75~80%时实时搁田,据地表情况进行复水,反复3~4次,直到倒三叶抽出一半时转入正常灌溉。搁田复水后至扬花结束,坚持浅水灌溉次次清。灌浆结实期坚持浅水至湿润交替,防止脱水过早。

4.4 肥料运筹

施肥掌握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施用的原则。由于沿海滩涂地力中等偏下,氮肥控制在纯氮 20 kg/667 m2,P2O5为 4.5~6 kg/667 m2,K20为9~12 kg/667 m2,基 (蘖)肥与穗肥之比为6∶4,按照平衡施肥技术的要求,在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增施硅肥、锌肥等微量元素,以增稻抗逆性,提高稻谷品质。分次施用分蘖肥。水稻移栽后5~7 d施尿素5 kg/667 m2,移栽后15 d施尿素10 kg/667 m2,移栽后18 d看苗适量补肥促平衡。长粗肥一般在7月中旬施用,施氯化钾10 kg/667 m2。穗肥施用遵循查叶龄定施肥时间,看叶色定肥料用量的原则。穗肥促保结合,叶龄余数3~3.5叶时施促花肥,用尿素10 kg/667 m2,生物钾肥 200 ml/667 m2,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保花肥,用尿素7.5 kg/667 m2,穗期看苗情酌施粒肥4~5 kg/667 m2。

4.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杂草防治。秧田期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用10%苄嘧磺降10~15 g/667 m2于秧苗2叶期后,拌细土20 kg撒施,田间建立浅水层,并保水3~5 d;以稗草、莎草等杂草混生的田块,用50%二氯喹啉酸25 g/667 m2加苄嘧磺降10 g/667 m2,对水100 kg喷雾,喷药时先排水,药后隔1 d复浅水层,并保持浅水层3~5 d。大田期在秧苗移栽后5 d左右,结合施第一次分蘖肥用50%稻旺星4O g+7.5%草灭星10 g/667 m2拌尿素撒施,并保持水层5~7 d,确保防效。

2)病虫防治。病虫防治在栽培避虫的基础上,以水稻生育期为主轴,以病虫发生轻重缓急为依据,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瞻前顾后,采用一药兼治、多药混用、药肥混喷的方法,防治水稻病虫5至6次。采用“抓两头 (秧苗期、孕穗破口期)、放中间 (分蘖期)”和“治小田,保大田”,按照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效农药的施用策略。具体做法是“苗期集中用药,治秧田,保大田,这一时期主要是注意防治二化螟兼治稻蓟马;中期按病情和虫情适当用药;孕穗破口期是防治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应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和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穗期综合症等病害。具体措施:二化螟在稻苗枯鞘高峰期,用18%杀虫双200~250 ml/667 m2,或 90% 杀虫单 40~60 g/667 m2,或20%三唑磷150 ml/667 m2,或5%锐劲特30~40 ml/667 m2,或 5%虎蛙 80~100 ml对水50 kg/667 m2喷雾,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化螟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卵块发生量在50块/667 m2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稻飞虱防治:当百丛虫量达1500~2000头/667 m2,用25%噻嗪酮30 g~40 g/667 m2或10%吡虫啉15 g~20 g/667 m2对水50 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猜你喜欢
滩涂分蘖江苏省
霞浦滩涂
江苏省交通图
上岸的鱼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滩涂上的丹顶鹤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