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对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2012-03-31 07:07高家芝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3期
关键词:全麻体温液体

高家芝

(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公安 434300)

术中低体温对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高家芝

(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探讨低体温对成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胸腹部全麻手术72例,通过术前术后体温监测,对比外界因素对患者体温影响。结果:低体温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麻醉清醒延迟,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全麻并发症,术后渗血多。结论:术中预防低体温,使其在术后尽快恢复呼吸、循环,减少全麻并发症和术后伤口渗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低体温;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麻醉清醒延迟;护理

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其发生率为60%~80%,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1],特别是手术时间长、大手术、老年人和小儿手术尤易发生。体温过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致病人死亡,因此全麻手术中的体温管理尤显重要。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全麻手术且体温过低病例72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直肠癌根治术28例,胃癌根治术19例,子宫全切+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2例,食管癌根治术7例,肺叶切除术6例。手术时间最长4.8h,最短3h,平均时间3.8h。

2 术中低体温发生原因分析

2.1静注大量低温液体

术中需补充的液量包括术前晚至手术晨的不显性失水、麻醉对体液分布的影响量、术野蒸发及不显性失水、第三间隙转移量等,液体量比较多,因此输注速度也比较快。短时间内大量的室温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低体温液体进入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方能达到正常体温的温度,从而增加患者额外能量消耗,难以避免由于“冷稀释”作用而产生低体温[2]。

2.2手术时间长,创面大,热量损失多

手术中热量丢失与手术时间和手术创面大小成正比。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创面越大,热量丢失越多。此外,手术间温度低、冲洗液未加温也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之一。

2.3麻醉因素

由于全身麻醉,肌肉松弛后机体产热减少,抑制体温调节功能。全麻时下丘脑调节机制,血管运动、寒战及其他反射均受抑制,同时代谢率下降[3]。

此外,皮肤消毒液消毒后挥发吸热,操作不慎导致手术单浸湿都会增加患者体内热量的损失,增加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可能性。

3 低体温对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3.1低体温降低患者代谢率

低体温可使患者代谢率降低,但脏器的耗氧量降低程度与其功能降低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肝脏耗氧量中等降低时,其代谢则明显下降。因肌松药、其他全麻药物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低体温使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延长,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并发症。

3.2低体温抑制患者免疫功能

低体温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组织氧供,同时低体温往往伴有蛋白质的消耗和胶原合成的抑制,导致手术切口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引起伤口感染。

3.3低体温使患者血压升高

低体温早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而肾上腺素和可的松浓度无明显变化,故低体温时血压升高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低体温使患者术中与术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使患者血压升高。低体温使患者血压粘滞度增高,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使患者血压升高。

3.4低体温使患者心率增快,易使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紊乱

低体温抑制体温中枢对产热中枢的抑制,冷敏神经元兴奋,使肌肉颤动产热以维持体温平衡。患者燥动使耗氧量增加,导致患者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担。心脏储备能力严重受限的患者极易出现意外事件。此外,低体温使患者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功能紊乱。

4 护理对策

4.1调节手术室内温度

麻醉状态下的病人最主要的散热方式是辐射。提高室内温度于24~26℃,在剖宫产、老年患者手术时将室温适度提高。全麻复苏期间温度可调节至28℃。通过提高手术室的环境温度,从而减少这种由于深部和外周之间温度梯度而引起的热量再分布性体温降低[4]。

4.2局部加温

术前可在患者手术床上放置电热毯,对患者背部进行加温。术中如需拍片,可在手术开始时取出,手术将结束时再次开启或盖于患者身上以保持体温。

4.3液体加温

一是对患者在术中所输液体或血液制品可使用加热器,可减少体热丢失。但温度不可过高,控制于35~38℃,以免损伤血管;二是术中冲洗液加温,水温控制于35~38℃,应避免使用常温或过冷的盐水冲洗;三是皮肤消毒剂加温至40℃左右。

4.4常规使用一次性手术粘贴巾

常规使用45cm×45cm一次性手术粘贴巾,既达到了保护手术切口皮肤的作用,又可有效避免冲洗液浸湿手术单及患者身体,减少患者额外散热。

术中低体温可增加患者心脏做功,增加氧耗,加重心脏负担。心脏储备能力严重受限的患者极易发生意外事件。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苏醒延迟,并增加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致术后渗血多。而术中保暖,输入液体及术中冲洗液适宜的温度,手术粘贴巾的使用等,可大大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故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冬天,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可采取提高室温,输入加热液体,使用电热毯,使用体温监测等措施,以尽量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1]刘慧玲,吕宏江,何富霞.全麻术中并发体温过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甘肃中医,2009,22(1):58-59.

[2]昊治敏,岳蕤,曾俊,等.肝移植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的研究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98.

[3]吕仲英,李琳,赵晶,等.全身麻醉术中体温降低的影响因素及保温对策[J].当代护士,2012(1):107-108.

[4]杨秀霞,李美清,罗桂元,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8(2):2.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1.016

2012-07-29

高家芝(1973-),女,湖北公安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R473.6

A

1673-1409(2012)11-R035-02

猜你喜欢
全麻体温液体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液体小“桥”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