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2012-03-31 11:52龙定梅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0期
关键词:无菌气管气道

龙定梅

(荆州市传染病医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龙定梅

(荆州市传染病医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气道干燥、无菌观念不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治愈率为73.6%。结论:为防止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方法,气管切开后可将呼吸道积蓄的大量内分泌黏稠物快速吸出,使得患者呼吸道保持正常的通畅状态。但作为一种有创伤性的人工气道,如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恰当,则极易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预后。本研究拟分析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5例肺部感染患者为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气管切开治疗的病人,经影像学(X线和CT)及血常规检查均已明确诊断。其中男89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52.7±10.5)岁。原发疾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4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0例,高血压脑出血24例,脑梗死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5例患者病历进行调查,通过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内,直至患者出院。

1.3病原学检测

选取所有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和有效护理,92例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最后痊愈出院,治愈率为73.6%(92/125);21例因原发疾病严重而最终抢救无效死亡;12例因肺部感染程度严重且难以控制而导致最终死亡。

2.2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

经细菌培养结果的相关分析,导致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为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2.3相关因素分析

经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气管切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与下列多种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① 病室空气环境欠佳。②无菌观念不强。③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④气道干燥。⑤护理操作不规范。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

3 护理措施

3.1加强病室空气消毒工作

晨间护理期间应采用1次性湿床扫套进行扫床,更换患者床单和被子时,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剧烈的抖动;清扫地面时应洒水后再扫,避免室内灰尘飞扬。限制患者家属的探访次数,病室内要始终保持空气流通的状态。紫外线灯照射病房,1~2次/d,每次照射时间至少2h[1]。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触患者前后及吸痰、侵入性操作时均应使用手消毒液清洁双手;使用雾化器治疗患者以后应立即予以清洗处理,全套设备使用以后应彻底予以消毒处理;每日还需及时更换呼吸机的管道,湿化时则应采用无菌蒸馏水,每日均需更换1次,防止细菌污染现象的发生[2]。接触患者血、尿和粪或呼吸道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或将患者污染物转移至清洁部位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3加强呼吸气道的湿化

气道湿化的效果是影响吸痰操作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患者肺部的临床体征和痰液黏稠程度,均需采用不同的湿化方式。呼吸道状态较好,痰液比较稀薄以及咳嗽反射较为敏感者,需采用小剂量、短时间和反复性的方式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其作用优点是避免药物对气管的直接刺激作用,避免患者的剧烈咳嗽,减少药物对气管局部组织的有害损伤[3]。常规气道湿化方法为:将40万U剂量的庆大霉素和25mg剂量的α糜蛋白酶加入到50ml体积的生理盐水中完全混匀,吸痰前冲洗干净,将5ml体积的湿化液注入气管内,稍后进行常规吸痰操作治疗,吸痰后将2ml体积的湿化液滴入气管内,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部位,并用生理盐水浸湿无菌纱布以保持手术切口的湿润状态[4]。

3.4采用正确吸痰的操作方法

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常见且十分重要的操作方法,当患者肺部出现痰鸣音,患者表情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检查示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或稳定性较差时,应及时予以吸痰处理。吸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先吸去痰液较多的部位,根据听诊对痰液位置加以确定,痰液位置较高时应由上向下依次进行吸引处理,首先应将浅部位置的痰液完全吸净,痰液位置较深时,则应关闭负压吸引,轻轻的插入管腔内,避免因深部吸引或操作动作粗鲁而导致的气管黏膜组织损伤[5]。吸痰时不应插入管腔过深,必要时需患者家属配合将患者翻身轻轻叩背将痰液振动至浅部以后再予以吸引处理。

3.5建立严格和完善的抗生素使用制度

依据患者痰培养的具体结果,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而造成菌群失调。如果因病情需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则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审批单以后才能实施[6]。

4 小 结

经过对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调查和分析,可知采取上述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相当重要,其中采取合理的吸痰操作和对气道加强湿化是预防气管切开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同时还应注意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和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赵咏红,左明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311.

[2]陆成芳,张玉红,高玉玲.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1,29(6):685-686.

[3]贺英,赖静.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64-65.

[4]郑佳坤,赖素勇,陈默蕊,等.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6(8):98-99.

[5]时亚平.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3-14.

[6]吴艾霞,邵小平,沈锡珊,等. ICU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62-63.

[编辑]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15

2012-07-28

龙定梅(1969-),女,湖北荆州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5

A

1673-1409(2012)10-R035-02

猜你喜欢
无菌气管气道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