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主义”词源考

2012-03-31 12:34马晓颖
关键词:意涵译法社群

马晓颖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共同体主义”词源考

马晓颖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在伦理学界,communitarianism的译法主要有三种: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和社区主义。英文community是考察共同体主义的身世来由和涵义的切入口。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始终构成community的基本意涵。社群主义与社区主义是communitarianism两个更为常见的译法,但共同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多的文化植入,保留了源语言上的基本意义,也更能体现其政治哲学背景。因此,共同体主义是最为贴切的译法。

共同体;共同体主义;词源考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作为对自由主义的一种批判理论引起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广泛重视。今天,共同体主义仍是与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形成明显对照的最主要的话题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它的译法却未尽一致。

目前,communitarianism在学术界比较常见的译法有“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社区主义”等等。这种译法上的分歧主要是由communitarianism的英文词根community引起的。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一个词的意义都与它的本源有着最根本的联系。通过考察一个词的最初意思或形态,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它的身世来由,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今天的涵义。因此,有必要以community作为考察communitarianism译法的切入口。

一 community的意涵和演变

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词根是英文community。诚如罗伯特·贝拉所言:“‘共同体’(community)一词引领着两种生活。它使大多数人感觉良好,相互联结,因为共同体意味着热情、友谊和接纳。但在学术界,‘共同体’却引起了质疑。”[1]这是因为共同体community本身是一个多元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共同体是一个并不乏见的词语,有“家庭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等等,共同体似乎“已经成为任何根据某种社会或是文化认同所形成的想象群(imagined grouping)的同义词”。[2]共同体一词在表达含义的同时,也能传递一种感觉,它总是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迎合着我们的某些固有的情愫。我们总是属于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但在学术用语中,共同体却是社会科学领域最模糊、最难以准确描绘的概念之一,因为“它似乎意味着一切,同时意味着什么也没有”。[3]

在新近出版的英语词典中,我们能初步发现共同体community在指涉上的这种复杂性。在《新牛津英语大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二版,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列出了community四大方面的意思:

(1)住在同一个地方,特别是从事共同事情的一群人,如一群尼姑(a community of nuns);被其居住者视为一体的一个特殊的地区或地方,如农村共同体(a rural community);某共同体(the community)指被集体地,特别是在社会价值观和责任背景上,认为是一个辖区或城市的人们;贡献人力或资源以服务特定区域的人们,如共同体健康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2)有共同的宗教、种族、职业或其他特殊特点的一群人,如科学界(the scientific community);由共同利益联合在一起的民族或国家,如欧洲共同体(the European Community)。

(3)共享或具有某些共同观点和兴趣的状态,如“有组织的宗教能产生的共同体之感”(the sense of community that organized religion can provide);相似的或同一的,如“该法假定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有一种同一的利益”(the law presupposes a community of interest between an employer and employees);共同所有权或连带责任,如共同货物(the community of goods)。

(4)(生态学)共同生长或生存在一个自然条件或有一个特殊栖息地的相互依赖的一群植物或动物。

显见,尽管community意涵复杂,但“共同的”(人群、地域、关系或状态等)是其基本意涵。不仅仅是《新牛津英语大词典》,其他一些新近出版的英语辞典,也都对共同体community作出了与上述意涵类似或相近的解释。这些解释,如果仅就理解日常用语中的“共同体”一词而言,已经比较充足和明确了;但却显然无法全然消解在学术研究中对共同体community理解和使用上的若干困扰。由于“英语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受过多种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拉丁语和希腊语以及由拉丁语分化而来的法语、西班牙语等印欧诸语言的影响”,[4]因此,对共同体 community意涵的厘定,还需要进一步从其起源与发展中获知更为明确的词源理据。

在拉丁语中,与共同体(community)最为接近的词源是communitatem(主格是 commūnitās)。Commūnitās 由拉丁语commūni(s)和 -tās组成,而 commūnis又由 con- /com - 和-munis组成。con-/com-源于原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中的kom,kom的基本义是“共同”(together)、“每一个人”(everyone);-munis源于原印欧语中的 moin,moin的意思是“交换”(change)和“分享”(share)。概言之,在 community的原印欧语涵义中,community包含的是一种强调共同(common)的含义。拉丁语commūnis延续了“共同”这一基本含义,意指“共同的”(common)、“公共的”(public)、“公众的”(general)和“所有人或很多人分享的”(shared by all or many),还衍生出“共同体”(community)、“同伴”(companion)、“公益”(commonwealth,又译“共和国”、“联邦”)等等词语。[5]而拉丁语 communitatem是一个取自 commūnis的身份名词,“意思是‘有关联或情感的团体或共同体’(fellowship,community of relations or feelings);但是在中古拉丁文(med.L.)中,……它在‘一个同伴或一个同乡好友’(a body of fellows or fellow -townsmen)的意义上具体使用。”[6]

在希腊语中,共同体(community)写作 κοινωνια,其字根是 κοινωζ,具有“共同”(common)之意,亦可解作“公众的”、“社会的”。κοινωζ相对于 ιδιον(即“私有”),意指“属于两人或两人以上”(belonging to two or more)的共有状态。[7]在《政治学》(Politics)中,亚里士多德一开篇就指出,“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那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8]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共同体”的希腊文是κοινωνια πολιτικον。πολι(即“polis”,城邦)对希腊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很多极为重要的政治学概念,如政治的(πολιτικον)、公民 (πολιτεζ)、政体 (πολιτεια)、政治学(πολιτικε)、政治家(πολικοζ)等都源于这个词。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城邦学。

尽管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我们能找到共同体community的最初形态及其在古英语中的早期应用,但一般认为共同体community最早是在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中使用的,写作“communnete”。[9]《新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修订版》一书支持了这一观点,并着重阐释了共同体community在不同时期涵义的发展演变:[10]共同体community的使用最早出现在14 世纪,当时“指的是一个‘共同体’(a 'body of commons')或一个社会或政治实体”,如1380年,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威克里夫就曾用“communnete”代指国家。从此以后,共同体community被抽象成一种具有共同性的关系与感觉,被广泛地用于表达友谊(如玛丽·雪莱笔下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怪诞之谈“在你我之间没有共同体;我们是敌人”)、共有权(joint ownership)、一个国家或有组织的社会、一个共同身份或者共同利益。而用共同体community来表明在亲情、文化遗产、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等中存在着一种“有机的”或“自然的”连接,更普遍的应用。因此,共同体community比“理性的”或“契约的”个人结合,如市场或国家,更强大也更深入。到了19世纪,不论是在政治、哲学、历史编纂,还是在社会学思潮中,都可以看到共同体community一词被赋予道德与情感涵义的趋势,用来表示更直接、更完整、更具体与更具有道德意义的群体关系,以与更具有形式的、更抽象的和更功能性的国家关系或“社会”(society)关系相对照。

此外,与 community对应的德文是 gemeinschaft或 gemeinde,法文是communauté或commune。这两个词的基本含义都是普遍的、共同的。但在跨文化转译中,德文gemein-schaft和法文communauté与英文community存在着一定的意涵差异。1887年,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原名为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又译《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社区与社会》)中对共同体(Gemeinschaft)和社会(Gesellschaft)进行了二元对比分析。他认为,共同体Gemeinschaft是工业化前的小规模社区,其特征包括:社会生活简单稳定,人际关系是初级的和面对面的;价值观念稳定;自由共享规范,尊重标准,几乎没有失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温和。社会Gesellschaft则是现代化的附属产物,其特征包括:混乱情况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是具体的和正式的;利益通常是对立的;角色不明;规则不明确且经常有很大变化;失范、个体化和异化成为流行;随着关系变动和冲突对日常生活的扰乱,公民间的联结变得涣散。他认为“共同体生活意味着相互拥有和相互欣赏,以及对共同善(goods held in common)的占有和享有。”[11]他承认,从 Gemeinschaft向 Gesellschaft的过渡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社会变迁的总体趋势。显见,滕尼斯提出的gemeinschaft是与工业社会或城市社会相对的概念,这是一种自发产生的有机的社会关系,其特点是在一个共同的传统内有强烈的共同情感和血缘关联,此外也指具有这种关系特点的社区或社会。因此,gemeinschaft比英文中的community的意涵要窄,主要是一种回溯型的共同体。

总之,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几乎无所不包的词。这种复杂性与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的复杂互动有关,而这也使厘清共同体的复杂涵义变得异常困难。但行文至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共同体的基本要素澄清这种混乱:(1)一定的地理或地域;(2)一个特定地域内的人群;(3)有共同语言、风俗、情感、心理和文化,有共同的结合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赋予共同体以团结和意义感的共同结合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尽管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口因素并不是共同体的充足条件,但与心理因素共同决定了共同体成员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并传导出不同的血缘、亲族、种族和成员气质,等等。

因为研究重点和指涉不同,国内不同学科对community的翻译存在一定差异:社会学中一般使用“社区”、“社群”,人类学一般使用“社群”,政治学中一般使用“共同体”,而哲学和伦理学中则主要使用“社群”、“共同体”。但在现代汉语中,“社区”是一个“地域性”概念,是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因此,“社区”能强调社会群体是基于一定的地理区域的,能用于指涉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结合,但也仅限于空间上的指涉。“社群”是一个“集合性”概念,虽避免了空间指涉上的局限,考虑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群或族群,但其社会群体的基本意涵很难传达community在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共同性”的意涵,存在心理要素指涉上的不足。而“共同体”则不仅与community的词源含义最为贴切,而且涵盖了community的三个要素。尽管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共同体community的研究基本上都以社会学研究为主,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学术研究中提到共同体community时也往往采用社会学理论所建构的“社群”(community)概念,但如果我们将英文community一词译为“社区”或“社群”,不仅存在表面上看来的翻译差异,而且在实质上也蕴含了与“共同体”词源极为不同,甚至与共同体基本要素相对立的观点,这是我们在探讨共同体主义思想前所不可不知的。

二 communitarianism的出现和译法

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一词是由communitarian派生而来的,其现代用法也是由“communitarian”的原初涵义引申而来的。[12]尽管在整个西方历史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共同体主义思想,但communitarian一词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第一次出现。1841年,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古德温·巴姆比(John Goodwyn Barmby)创建了“普遍共同体者协会”(Universal Communitarian Association)。这里,巴姆比第一次使用了communitarian一词。如前述,community的基本含义是共同体。而名词后缀-ian表示“……地方的人”、“具有某种职业的人”或“精通……的人”。巴姆比用这两部分合成了communitarian,因此 communitarian或可直译为“共同体者”。至于communitarian在当时是否具备“主义”层面的意涵,尚没有充足的资料可考。不过在巴姆比和其他19世纪的使用者那里,共同体者communitarian指的是“一名将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共同体成员。”[13]这是“共同体者”communitarian的原初含义。1909年,韦伯第一次赋予了communitarian我们今天更常见的现代用法:“与共同体有关或具有共同体特征的……”[14]

尽管在西方历史上不乏对共同体理想的追求与尝试,但自巴姆比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使用共同体者communitarian一词。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communitarian一词才伴随着一群政治哲学家——特别是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和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探讨共同善(common good)的重要性,以批判新自由主义,特别是个人主义和权利至上观念等的可观的著述而重获新生。

但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作为一个词,并非出现在共同体主义研究日增的20世纪80年代,而是出现在比之更早的19世纪末。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发表了一篇名为《德国道德实证科学》(La Science positive de la morale en Allemagne)的文章。他在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一词。涂尔干认为,共同体主义是道德理论中两种极端立场中的一种,与共同体主义相对的另一端是自由主义。他强调“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是完全独立、分散的自我;共同体主义则认为个人是由社会决定的。”[15]可见,从作为一个名词出现伊始,共同体主义便被打上了与自由主义立场相对立的标签。

至于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这一概念本身,也不是被公认为共同体主义者的那些学者们提出的,而是1990年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在一次小规模会议上提出来的。[16]也正因此,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一词多被自由主义者或其他批评者使用。而几乎每一个共同体主义者都既对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表示“不安”,也很少使用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一词。在1996年的一次访谈中,泰勒才称自己是本体论意义上共同体主义者(communitarian),[17]桑德尔在1998年《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的第二版序言中才第一次使用communitarianism。

communitarianism迻译共同体主义,始于日本学者。在日文中,与community对应的是きょうどうたい。但因为英文community的涵义比日文的“共同体”要广,组织也更松散。因此,日本学者翻译英文“community”时,“有时迳用‘共同体’;有时因它的指涉未必是‘共同体’,就当做外来语,用片假名‘コミュニティ’来表示。”[18]此外,有些日本学者把德文“Gemeinde”译成“共同体”,而将德文中的“Gemeinschaft”译成“共同态”,把“Gemeinwessen”译成“共同组织”。至于法文,多数日本学者把“commune”或“communaut”都译成“共同体”。需要指出的是,日文中的“共同体”在日本学术界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术语,也常常是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概念。这是因为在日本“封建共同体”或封建式的“村落共同体”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日文中的“共同体”一般用于指“封建共同体”。由于日文中的“共同体”有时是用汉字来表示的,所以台湾学者曾一度直接移借这一词语,采用“共同体主义”这一译法或说法对应communitarianism。但这种译法很快就被社群主义取代了。

1982年,在翻译保守主义社会学家罗伯特·尼斯比特(Bobert A.Nisbet)的《社会哲学家:西方共同体与冲突思想》(1973)一书时,台湾社会学学者张承汉将community译为“社群”。[19]1993 年,张承汉再次从区别 Gesellashft和 Gemeinschaft的角度,指出Gesellashft的典型关系是契约,可译为“社会”;而Gemeinschaft具有共同的态度和目的,团结性高且无所保留地奉献的特征,可译为“社群”。[20]自此,不仅仅是人类学、民族学,还包括政治学、哲学和伦理学领域的中国学者开始较为普遍地采用“社群”这一译法。1998年7月,俞可平撰写了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共同体主义的著作《社群主义》。次年,应奇出版了同名著作《社群主义》。二人都沿用了“社群”和“社群主义”的译法,对应于英文community和communitarianism。“社群主义”的译法也就愈加常见了。

同样在社会学界,“社区”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译法。这种译法与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颇有渊源。帕克是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城市社会学家。在帕克1933年访华之前,我国学界把“community”译成“社会”。应吴文藻先生之邀,帕克于1933年到当时的燕京大学任客座教授。讲学期间,帕克提出了“society is not community”的观点。这种提法使费孝通等部分学生意识到“community”与“society”具有不同的涵义。他们认为,应该用一个新的译法翻译“community”,以与“society”的译法相区别。于是,费孝通想到了“社区”这个词。[21]后来,以费孝通为代表的这批社会学青年学者大力提倡实地调查,致力于中国本土社区研究,“社区”也由此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通用术语。所以,“社区主义”的译法也非常常见。

诚然,跨文化语言翻译存在诸多难处,但仍要避免自身文化的过度“植入”,尽量保留源语言的基本意义。对communitarianism的翻译,也需要秉持这种态度,不能忽视“共同体”的词源意义和communitarianism的基本意义。相较而言,“共同体主义”是更为合宜的译法。这是因为,尽管“社群主义”的译法更为约定俗成,而且固然有其翻译道理,但“社群”在政治哲学中不能指代共同体主义意义上的“community”,且社群主义的译法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学学术背景,并不必然适于理解由共同体community演变而来的“communitarianism”。而“共同体主义”的译法不仅更贴合communitarianism的词源上的基本意义,符合共同体对共同的结合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侧重,而且能体现共同体主义者强调“共同体优先于个人”的政治哲学立场。共同体是哲学、政治学中使用十分普遍的术语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个人主义的负面效应进一步突显,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关心也甚少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人们甚至不愿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这导致了共同体精神的失落,也加速了西方共同体组织或团体的松散,甚至瓦解。共同体主义者对共同体生活的衰落表示担忧,并对贬低或忽视共同体的自由主义展开了批判。他们强调共同体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一种基本的且不可取代的组成要素,个人不仅根植于共同体(或社会)之中,而且只有通过参与共同体活动才能实现自我。共同体主义的这种主张常常被概括为:共同体优先于个人。当然,给共同体主义者的某些概念,如共同体冠以具有“优先”(prior)的说法,可能有歪曲共同体主义者的整体视角之嫌,因为共同体主义者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到个人和共同体两个方面的要求,而非孰先孰后或非此即彼的单一方面要求。或许,“基础”(basic)比“优先”更能准确表达共同体主义者对共同体、公共利益等的强调。但将共同体主义者常用的“prior to”直译为“优先”,并不影响共同体主义者对个人与共同体、善与权利等孰轻孰重的已有认识,也不妨碍我们肯定人类对共同体生活的依赖和对公共利益的渴求。

:

[1]Robert Bellah."Community Properly Understood:A Defense of 'Democratic Communitarianism'".In The Essential Communitarian Reader[M].Amitai Etzioni(ed.),New York: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8:15.

[2]林开世.文明研究传统下的社群:南亚研究对汉人研究的启示.“社群”研究的省思[M].陈文德 黄应贵主编.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2:331-332.

[3]Tony Blackshaw.Key Concepts in Community Studies[M].Lo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10:2.

[4]冯梅 乔建珍.印欧诸语系对英语的影响[J].英语知识.2007(10):6.

[5][7]Carl Buck.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1364,1364 -1365.

[6]Community(2012,February 19).I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EB/OL].http://www.cyberartsweb.org/cpace/infotech/lectures/virtual/community.html

[8]颜一.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9]A.L.Mayhew,Walter W.Skeat.A Concise Dictionary of Middle English:From A.D.1150 To 1580[EB/OL].http://www.gutenberg.org/catalog/world/readfile?fk_files=917630.

[10]Tony Bennett,Lawrence Grossberg,Meaghan Morris,Raymond Williams edited.New Keywords: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5:51 -53.

[11]Ferdinand T?nnies.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M].Jose Harris(ed.).translated by Jose Harris,Margaret Holl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36.

[12][13][14]Amitai Etzioni.The Essential CommunitarianReader[M]. Lanham,Boulder,New York,Oxfor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8:ix,x,x.

[15]Mark Cladis.A Communitarian Defense of Liberalism:Emile Durkheim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

[16]希特.何谓公民身份[M].郭忠华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79.

[17]Ruth Abbey,Charles Taylor."Communitarianism,Taylor- Made:An Interview with Charles Taylor"[J].In The Australian Quarterly.1996,68(1):3.

[18]大塚久雄.共同体的基础理论[M].于嘉芸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ii,4.

[19]陈文德.“社群”研究的回顾:理论与实践.自“社群”研究的省思[M].陈文德 黄应贵.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2:1.

[20]蒲鲁谋.社会学[M].张承汉.台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3:168-169.

[21]费孝通文集(第五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530.

H13

A

1004-342(2012)05-75-05

2012-06-25

项目简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研究(2009JJD720020)阶段性成果。

马晓颖(1980-),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09级伦理学专业博士生。

猜你喜欢
意涵译法社群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孔子“正名”思想的法理意涵
社群短命七宗罪
终身学习在“两富”社会中的意涵与路径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快”字的不同译法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