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违反合作原则的修辞格

2012-03-31 12:34何翠微
关键词:辞格修辞格双关

何翠微

(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浅析违反合作原则的修辞格

何翠微

(成都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

格莱斯语用学会话原则主要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这四条。这些准则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我们分析人们遵守、使用原则的情况,更在于揭示人们在说话者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字面意义推导出说话者的内在含义。修辞活动中各种辞格的运用就是为了与受话者更好地合作以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本文以反复、夸张、通感、双关四种辞格为例来分别说明违反四条准则的情况。

合作原则;反复;夸张;通感;双关

一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

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会话含义理论,由牛津大学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①。格莱斯发现,在日常交际中,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都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就是要求会话参与双方有共同的交际目标,在整个会话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者方向,格莱斯把这些原则称作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写为CP)。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CP,格莱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②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1.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际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即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

要有语境、语意的关联。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

4.要有序。

合作原则之下的四条准则是指导人们进行交际的“规约”,会话含义只有依赖合作原则才能推导出来。理想中的语言交际应该是数量适宜、信息真实、简明有序,这样交际双方就不必作进一步推理,便能最快最准确地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从而顺利完成交际。但在多数情况下,说话者出于交际策略的考虑,为了更好地达到某种表达效果,会有意违反某一条甚至是几条准则。这样的违反并不是说谎,因为谎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含义,其前提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出于特定需要的违反,不仅不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说话者的话语没有局限于字面意义,让受话者体味话语中隐藏的真实含义。

由此可见,合作原则中四条准则的违反在实际交际中并不是不合作的,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它有其现实的可行性。③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等就是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效果。人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意不遵守那些准则,使会话含义隐藏在字面意义下,以期达到各种表达效果,这在汉语的修辞格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 违反合作原则的修辞格

王希杰先生在《汉语修辞学》一书中,④是这样给“修辞格”下定义的: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就是说,第一,修辞格具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二,修辞格是对语言的和语用的常规的一种偏离;第三,修辞格是一种格式,有它自己的结构模式。根据王希杰先生的“零度与偏离”理论,如果我们把在严格遵守合作原则下,准确无误、顺利完成的交际定为零度,那么削弱和损害交际效果的,或者把交际引入歧途的对合作原则的偏离就是一种负偏离,而与此相反的是正偏离(王平,2005)。因此,在汉语中,常规偏离的修辞格无疑就是一种正偏离,其目的都是为了产生会话含义和言外之意,从而取得最佳交际效果,使得交流变得妙趣横生、令人回味。

托娅和赵伊娜在其文章中,⑤把暗喻、拟人、夸张、反语和借代归入违反质量准则;把移就和拈连归入违反关系准则;把重复和矛盾归入违反方式准则。而在王平的归类中,⑥认为闪避、同语和岐疑是违反了数量准则;倒反、夸张和比拟是违反了质量准则;移就、拈连和比喻是违反了关系准则;反复和折绕是违反了方式准则。李昕辉的分析也与之不同,⑦因此本文在参考以上各位老师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反复、夸张、通感和双关为例来具体说明。

1.违反数量准则的修辞格——反复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在说话时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能多于或者少于所需的信息量,过多会超出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少则信息量不足。违反数量准则就是在交际过程中没有提供足够多的需要的信息量或者所包含的信息超出了所需的范围。在汉语的修辞格里,反复这种辞格就是一个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很明显地违反了数量准则,但由于使用得当,反而成了美化语言、深化感情的手段。

(1)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雨巷》这首优美的抒情诗,巧妙地结合了词语反复、句子反复和语段反复。一位沉醉于感情追求的青年(“悠长、悠长”的反复),等待一位姣好的姑娘,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雨巷是寂寥的。抒情主人公希望逢着的这位姑娘,她结着愁怨(“像梦一般地”的反复),显然是受到了命运的打击;她仍然是那么妩媚动人,在沉重的悲哀中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一样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丁香一样的”五次重复出现)。五次“丁香一样的”反复出现,让读者很容易把“丁香”与“姑娘”联系起来,体会到作者孤苦、凄清和惆怅的心情以及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的追求。首尾两节的语段反复更是在表面上违反了数量原则,但正是这种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读者的心头。除了在诗歌中恰当运用反复,其他文学形式甚至在口语中反复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了。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4)徐承宗:“你给我滚!滚!滚—!”(陈建功《皇城根》)

(5)“打—官—司!跟你打—官—司!”孙守备一字一字清清楚楚的说。(老舍《老张的哲学》)

(6)唐铁嘴:“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福气不小!不小!”(老舍《茶馆》)

理解反复的修辞方式时应抓住说话者特别强调的部分,并从中领悟其言外之意和感悟说话者的情感。(2)句和(3)句就强调了作者的强烈情感,一个是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一个则是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4)句增强了行事行为的效力;(5)句增强了重点信息的刺激程度;(6)句则可以使言外信息更加显豁。⑧

2.违反质量准则的修辞格——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目的是让对方对于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运用夸张手法描述后的语言比起真实情况要差得远,甚至到了按常规思维觉得不可思议的程度。当然,这也就违反了说真话的质量准则,但能取得的良好交际效果又是显而易见的。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8)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9)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夸张可以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如(7)句就属于扩大夸张,李白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夸张到比登天还难,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缩小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浅、少、低等等,如(8)句中鲁迅刻画的华老栓形象:在长期封建重压下变得愚昧、麻木,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侩子手交易。代表着旧中国人民群众的华老栓通过一个“缩小了一半”的夸张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9)句属于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农民才看到麦苗的生长,离收获还有一段时间,就能嗅到白面包子的香味,这是他们所期盼和期待的庄稼丰收后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说夸张所依赖的是“想象”这一心理机制,它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对事物的描写必须超越现实世界而进入想象领域,这也是夸张违反质量准则的一个原因所在。

3.违反关系准则的修辞格——通感

通感是否归入修辞格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⑨笔者认为应该把通感作为一种辞格,本质上和移觉是一致的。通感打破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界限,使得各种感觉相互沟通交融,彼此转换挪移。似乎这种声音具有颜色、颜色具有气味、气味具有声音的表达是不合逻辑,不合常规,没有关系的,也违反了关系准则所要求的关联条件,但只要细细品味,便能体味其中耐人寻味的奥妙。

(10)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11)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12)一个顽皮的笑,可真耐人咀嚼,许多天过去了,我还未解清味道,让它像颗冰糖,慢慢溶化在心上,可同甜丝丝的泉水,悄悄在岩层下流淌。(穆仁《调皮的笑》)

(10)句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诗人艾青笔下以耳为目、以目为耳的交叉通感,如(11)句,把正在演奏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神韵描写得十分传神和到位,我们不用在现场也能想象到那幅生动的画面。(12)句把视觉与味觉沟通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一个初恋者的感情潜流。

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看似是毫无关系可言,不具备关联性。但是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因此,通感这种违反关系准则的辞格运用,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像你看着满园的春色,会哼起“春之歌”一样。现实生活的文字的印记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记。例如,“摇曳的音调”、“表情冷漠”、“一弯寒月”等词语中,视觉、听觉、触觉构成了通感。

4.违反方式准则的修辞格——双关

双关也是一种正偏离,说话者有意识地使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意思。双关利用的是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我们已经知道,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要避免歧义,简练有序,而双关提供给受话者的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含意,也就是说,说话者的重点信息并不在字面意义上,而是隐藏在深处的那层意思。其实,说话者在某种意义上说遵守了合作原则,因为他提供了所需的信息,之所以我们认为是违反方式准则,是因为所提供的信息要靠受话者去理解。

(1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4)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15)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双关有谐音双关,如(13)句中,“东边日出西边雨”让读者能直接想象到“晴”,但又有一句“闻郎江上唱歌声”,所以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情”。原句的表达就比“道是无情还有情”要含蓄委婉得多了。还有语义双关,如(15)句,就是利用词的多义来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他们的马脚”就是匪徒们的破绽。例句(14)是谐音双关又是语义双关,表层意义上“夜”和“路”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但其深层意义则是暗指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正如漫漫长夜,革命的道路还充满着艰险。

余 论

通过本文简要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其主要价值在于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违反四条准则的修辞格揭示隐藏的语用意义,从而使言语交流更加生动多样,令人回味。在辞格的运用中,我们只浅析了违反合作原则中某一准则的修辞格情况,但还有一些修辞格是违反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准则的,比如比喻,它就违反了质量准则和关系准则;反语,违反了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再比如委婉辞格则违反了四条准则,但它们都是合理存在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注释:

①据表明,格莱斯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建这一理论的,但是直到1967年,他在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讲座作演讲时,这一理论才公布于世。1975年,部分演讲稿发表,题为《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参见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196-201页。

②不同的专著对合作原则的翻译有所差别,本文采纳的是胡壮麟的翻译版本。格莱斯的原版英文是:

Quantity Maxim:1)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for the current purpose of the exchange).2)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Quality Maxim: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1)Do not say that believe to be false.2)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Relation Maxim:Be relevant.Manner Maxim:Be perspicuous:1)A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2)Avoid ambiguity.3)Be brief(avoid unnecessary prolixity).4)Be orderly.参见何自然《语用学讲稿》,第67页。

③参见徐栾《合作原则中准则违背的可行性之探索》。

④参见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第11页。

⑤参见托娅、赵伊娜《论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修辞格及其语用功能》。

⑥参见王平《偏离合作原则的辞格表现及语用功能》。

⑦参见李昕辉《谈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⑧(4)—(6)句不具体分析,可参见任志萍、杜蓓《口语中同形反复的语用功能》。

⑨参见张海丽《略说“通感”》。

H043

A

1004-342(2012)05-87-04

2012-04-18

何翠微(1985-),女,成都大学(成都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辞格修辞格双关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论修辞格的本质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双关
浅议广告语言的辞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