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漫谈(七)
——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之二

2012-04-02 10:55梁世楷
成才 2012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师生探究

■梁世楷

语文教学漫谈(七)
——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思考之二

■梁世楷

新课标提出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观”,无论是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比以往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延伸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观,是先进的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

先说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仅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这“心灵接触”便是互动。推行新课标以来,在理论上变教室的“一言堂”为“多言堂”,学生由“听”转为“学”,一般老师都容易接受,然而做起来往往走样。有些老师“包打天下”的习惯很难改变,在课堂上让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活动活动,只是为了走走过场,做个样子。究其原因,大抵有三。其一,是这些老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根深蒂固。其二,是受了应试教育的牵制。这类老师从应试考量,依旧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看作教学的主要任务,认为中考或高考要考出好成绩,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当头炮”,那么老师的中心位置是万万放弃不得的。其三,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身发展和生命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真正理会到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的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实践证明:课堂上没有师生互动,就不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师生不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的课堂教学,必然缺失生机,缺乏生命的灵动。当前,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是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完整的人的培育的必由之路。

再看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实际上也包涵着师生互动。就信息传递来说,这样的互动属“多向型”。这种多向型的互动,往往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老师诱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呈现高频率、高强度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互动。对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过教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不过当时没能把这种互动升华到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所倡导的生生互动,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潜在意义。

第一,与师生互动相比,生生互动更经常、更亲切、更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能逐渐学会沟通、理解与合作,养成应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适应生活和改造生活的能力。

第二,社会学认为,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而,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

第三,即使在同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彼此受到启迪,有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生生互动多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进行,小组学习质量的好坏,是生生互动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老师对学习小组应科学组织和精心指导。否则,会流于形式、适得其反。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有人曾把长期耕耘在课堂上的老师比做骆驼,并发出感叹:“对于远行的骆驼,最可怕的不是眼前尽是沙漠,而是心里没有绿洲。”愚以为:互动正是“沙漠”——课堂上的“绿洲”!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师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