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012-04-09 06:55李言秀
哈尔滨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轴索高凝下肢

李言秀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李言秀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 临沂 276400)

目的 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除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即进行足踝被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结果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显。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下肢DVT的形成。

弥散性轴索损伤;运动疗法;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下肢DVT多见。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由于伤后持续性昏迷,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致活动减少,使血流速度缓慢,血液淤滞并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DVT[1]。血栓形成可威胁生命,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能力甚至致残,但只要经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DAI病人36例,通过早期制定系统活动方案,仅有1例患者并发DVT,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病人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7~69岁。车祸伤29例,打击伤4例,高空坠落3例.36例患者中32例伤后立即发生昏迷,4例1 h后发生昏迷。损伤情况:闭合性损伤23例,开放性损伤13例,全部病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1例DVT患者在彩超确诊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抗凝和局部护理,成功治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由于伤后持续性昏迷,肢体活动障碍,卧床期间要保持患肢功能位,膝下垫软枕,以免妨碍血液循环,每2h翻身、拍背1次。饮食以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水分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观察呼吸情况,注意患者有无突发性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胸痛、气促、发绀、低血压,严重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2]每班注意检查双下肢有无肿胀、色泽改变、浅静脉曲张等,确保患者无下肢静脉栓塞发生。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考虑有DVT的可能。本组1例患者在观察时发现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肢肿胀,皮温升高,立即通知医生,在彩超确诊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同时患肢制动,禁止按摩、挤压防栓子脱落,后成功治愈。

2.2 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患者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用心电监护,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具体活动措施[3]: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为宜;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跖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频率15~20次/ 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按摩5min;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进行,均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完成。

2.3 药物抗凝治疗的护理: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DVT的形成。如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q12 h,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前后均应注意监测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便常规加隐血,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等;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有无呕吐,防止颅内出血;观察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发现出血倾向及时向医生汇报。1例发生DVT患者,我们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作为输入抗凝、溶栓药物专用通道,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形成的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疗效。要求护士穿刺成功率高,技术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防止损坏血管。每日测量肢体周径3次,同时观察皮温、色泽、浅静脉怒张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形成的必要条件[4]。临床发现任何一个单一因素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易引起血栓形成。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发生DVT与缺乏活动及进行一些外科治疗有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血管内皮损伤,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甘露醇、甘油果糖、脂肪乳、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可造成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高,易发生药物外渗,当静脉内皮功能受损时,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②血流速度缓慢,DAI患者伤后持续性昏迷,可造成肢体自主运动障碍,且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的作用,血管舒缩反射减弱导致血流速度缓慢。DAI患者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如胸、腹部损伤及脊柱、四肢骨折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本身是引起DVT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手术期间血小板受到许多刺激而发生聚集,组织损伤可以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集聚性,形成血栓[5]。③血液高凝状态,高颅压患者应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托拉塞米或呋塞米等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同时为防止脑水肿加重限制病人入量,造成机体水分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AI患者常伴发脑干受压病征,出现高热、高血糖、应激性溃疡等症状,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减少水分摄入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另外,止血药物的应用亦可影响凝血机制,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④解剖结构,骼股静脉的径路通过腹股沟管,前面有腹股沟韧带,尤其左侧右骼总动脉横跨左骼外静脉,影响血液回流。

4 讨论

弥散性轴索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并非常见,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甚至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导致严重的肺栓塞,病人很快临床死亡。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下肢,普遍认为由于下肢静脉血液流动比上肢缓慢,因为下肢静脉存在许多静脉窦,静脉窦内的血流大多依靠腿部肌肉的收缩作用才能向心回流,因此,保持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早期积极活动足踝跖屈、背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并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保持下肢肌泵功能[6]。临床观察越早活动,预防DVT越有效[5]。我们在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后,即可根据情况进行评估并开始实施系统早期活动,协助患者进行下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进行肌肉的按摩及翻身等床上活动,加快了静脉血流速度,使血小板有形成分不易在血管内壁黏附聚集,从而有效降低DVT。包括为患者安置合适的体位、定时翻身、进行足踝被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按摩时注意手法不能太重,应从足部向大腿方向轻轻挤压肌肉肌腹,达到最大程度地促进血液回流的目的。我们根据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患肢观察及早期功能锻炼,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宁洁.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60.

[2]李秋香.严重脑外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57.

[3]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8.

[4]高丽,马燕兰,苗军,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7-249.

[5]周玉凤.重症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1340.

[6]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11):965-968.

The Preventive Nursing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Complicated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LI Yanxiu
(The YiShui Central Hospital,Shangdong,LinYi 2764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complicated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Methods The 36 cases of DAI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besides usual care of neurosurgery,systemic early mobilization program was enforced,that was passive exercise of ankle,isometric contraction of gastrocnemius,biceps femoris,quadriceps femoris and ectogluteus.Results The systemic early mobilization program had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prevention of DVT.Conclusion The systemic early mobilization program can improve the blood flow rate of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VT in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 safely and efficiently.

Diffuse axonal injury;Exercise Therapy;Venous thrombosis;Nursing care

R473.55

A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275-02

2012-04-27

猜你喜欢
轴索高凝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