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跃进渠

2012-04-11 16:27徐慧前安阳县县委书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9期
关键词:修渠安阳县渡槽

□徐慧前(安阳县县委书记)

初春的早上,云空湛蓝,高阳朗照。站在跃进渠首大坝远眺,但见群山逶迤,层林尽染,赤澄黄绿如画;峰峦如怒,峭壁如削,远近高低错落。跃进渠一百多公里长的主干渠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夹岸青山之间,隐现在丛翠起伏的群山之中。被大坝锁住了的漳河,像一只被驯服了的怪兽,温顺地钻进涵洞,清澈的春水逶迤东去,流进安阳县西部山区焦渴的土地。

到安阳县任职前,我不知道有跃进渠。第一次听说,是跃进渠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想象它应该是一段废弃的、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水利工程。但是,当我来到她的身边时,我的心都被强烈地震撼了。她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静静地飘动在蓝天白云之上,飘动在太行山的怀抱里,无言地诠释着人定胜天的精神特质。她是一首辉煌的史诗,每一行都闪耀着那个的时代光辉。跃进渠建设的背景、目的和价值与红旗渠有惊人的相似。十年餐风宿露,十年抛血洒汗,500多人为修渠臂断肢残,108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拼将热血化宏图,誓教日月换新天,在那极其艰苦的年代,安阳县人民开凿了这条人造天河,创造了不朽的神话!

在这里,我听到了太多关于因干旱缺水而背井离乡,而家破人亡,而发生械斗的悲惨故事。通往南天门的山路,曾经是山民们祖祖辈辈取水的必经之路,由此可以想见他们当年生活的艰辛。水是山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水决定着这个族群的生死存亡。三千年前的西门豹在这里进行了治水的尝试,于是被传颂了三千载。安阳县委意识到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等同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的意义,于是,一场重新安排河山的战斗拉开了序幕。山民们不甘被恶劣的生存环境困于地狱之门,他们以坚韧的性格与血肉之躯向命运挑战,向大自然挑战,义无反顾地登上通往天堂的云梯,将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天堂的门口。几经挫折,历时10年,投工3818万个,投资5300万元,完成工程量1009万方,一个举世罕见的壮举写入中国现代水利的历史画卷。

看着这条蜿蜒于天穹边缘的宏伟工程,我们不禁感叹:即使在今天,在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修建这样的大渠,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当时经济困难,资金、设备、技术等建设大型工程的条件都不具备。如此浩大的工程,倘若全靠金钱物质去刺激,别说5300万,就是5个亿也不一定能够成功。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安阳县人民创造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千秋伟业呢?是谁点燃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精神火炬,使他们自觉自愿地踏上向太行挑战的精神苦旅?这种力量是如此巨大,可以转化为开山凿渠所需的任何能量!

力量的源泉在于坚定的信念。

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崇尚变革、崇尚理想、崇尚英雄的时代。跃进渠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淳朴的山民们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步伐,他们一定能让大自然低头,让漳河慰藉他们那世世代代干涸的田园,慰藉他们祖祖辈辈苦涩的心灵。为了这个信念,他们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坚持,选择了牺牲和奉献。除险队员腰系绳索凌空除险,哪一次不是九死一生?运输队员夜闯十八盘,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除险英雄牛漳来八次负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放炮能手张玉生勇排哑炮,即使是刀山、火海也敢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们为了大渠献青春,献了青春献子孙。有的父子两人,有的祖孙三代,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年仅22岁的除险队员吴生运壮烈牺牲,留下新婚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老父亲望着他的遗体悲痛欲绝,可是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竟毅然决然地将女儿吴秀芳拉到领导面前:兄死妹继。这是何等悲壮,何等感人的场面!炮手田保青牺牲后,他的父亲和妹妹争着顶替他上修渠工地。民工王金生牺牲后,老年丧子的父亲强忍悲痛,将年仅12岁的小孙子送上了工地。女民工李金茹牺牲时年仅17岁,她的妹妹不顾旁人的劝阻,毅然继承了姐姐的遗志。站在烈士纪念碑前,看着一个个并不熟悉的名子,我不禁心潮澎湃。英雄们芬芳的青春生命将长驻青山绿水之间,太行金风将永远为他们歌唱。

望着莽莽群山,茫茫云天,我陷入了沉思。那是一个全国人民都还在贫困中挣扎的艰苦岁月,喝野菜粥,吃红薯面,餐风宿露权且不论,危险也时刻伴随着。跃进渠的整个干渠施工线都在山区,特别是主干渠,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之上,有的山石坚硬极难开凿,有的土石混杂极易塌方,有的山上常有石头滚落,施工环境极其险恶。可是,人们没有退缩,胸膛里开凿幸福源泉的火焰在燃烧,他们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的缰绳就握在自己的手里。在太行天堑取水如同虎口拔牙,不能有任何怯懦和幻想。南天门山路十八盘,既陡且高而险,有人计算过,要一万五千步才能蹒跚上去。修渠的物资要送上去全靠人扛肩抬,民工们的鞋都钉着自行车外轮胎裁的鞋掌,但过不了几天鞋底还是磨出了窟窿。群英渡槽用拱石五千多块,最大的拱石重达600公斤,民工们硬是靠铁链和木杠,把拱石一块块抬上去。虽然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缺经验,但他们不缺勇气,不缺血性。他们用与生俱来的坚韧支撑起信念的大厦,在深谷险壑上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座彩虹般的渡槽,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跃进渠修建了147公里的渠道,穿凿了320座山峰,凿通了149个隧洞(其中千米长的隧道多达7个),跨越过600多个山涧沟壑,建了550余座桥、闸、涵洞,架起大型凌空渡槽17座,最高的渡槽超过15层楼,最长的近千米。跃进渠是安阳县人民创造的红色经典、时代神话、人间奇迹。

跃进渠的成功修建,是团结协作精神的胜利。当时的20多个公社共同协作,“全县一盘棋,同心修大渠”,沿线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无论受益与否,都甘心为修渠做出牺牲奉献。牺牲自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同心修渠。

跃进渠更是科学求实精神的胜利。“质量第一”既刻在大山的最显眼处,也深深地札根在每个人的心坎上。科学设计,严密论证,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近千公里的渠线历经30多年风雨雷电巍然不动,500多座渡槽、桥梁、涵洞,在一次次山洪袭击中安然无恙!

十年修渠,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精神比彩虹更美丽,比珍珠更宝贵。它就是令安阳县人民为之骄傲的“自力更生,不折不挠,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这种精神始终激励着安阳县人民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进。

因为工作的关系,近半年来我曾几次踏上跃进渠,沿着当年修渠勇士前进的方向,从渠首到总干渠,从群英渡槽到红旗渡槽,从南天门到分水岭,抬头峭壁如削,俯首深渊莫测,渠内清流哗哗,身旁山风呼呼,心中热血沸腾,眼前浮现着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的雄壮场面。多次见到修渠的同志介绍她的情况,多次与有关部门研究关于她的发展问题,我的心屡屡为她所震撼。我在思考,如何使这条运行30多年的工程永葆青春,如何使安阳县西部的水资源分配更合理,如何使这条上百公里的水渠与西部几十个大小水库有机衔接,从而改善西部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西部生态更美、环境更优,走出一条适宜发展和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是我们必须审慎面对的重要课题。

跃进渠全线通水,对于西部山区的山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今年十月份,跃进渠将迎来通水35周年纪念日,跃进渠纪念馆也将落成。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历史已经大踏步地前进了。时至今日,安阳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综合实力已进全省20强。以水冶为代表的6个乡镇已进入全省百强乡镇;沙钢、利源、顺成、鑫磊等进入百强企业;马氏庄园、曹操高陵在省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安阳县的知名度、美誉度有了空前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县上下众志成城,信心百倍,迎难而上,这是跃进渠人良好品质的继承,又是跃进渠精神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安阳县人,将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有机结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跃进渠,记住为她做出贡献的人们,更记住她的精神。唯此,我们精神的河流才不会干涸,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跃进渠,不仅是改善我们西部水利条件的重大工程,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修渠安阳县渡槽
浅谈水利工程渡槽基础承台施工
间谍修渠反助秦
傍山道路泥石流渡槽设计
安阳县
如何以H5形式报道典型人物——澎湃《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策划笔记
袁晓峰摄影作品欣赏
安阳县
基于ANSYS的渡槽三维有限元分析
情系岗黄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