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矛盾问题的精髓
——学习《矛盾论》的一点体会

2012-04-12 09:38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条件性矛盾论精髓

邬 奇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刍议矛盾问题的精髓
——学习《矛盾论》的一点体会

邬 奇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源于斗争的无条件性和同一的有条件性;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才能树立彻底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对事物及其矛盾如何存在和相互关系的最高概括;割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否定矛盾,否定人类的认知。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辨证的世界观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庞大的互相交织着的矛盾统一体。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称做矛盾问题的精髓。他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因此,要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精髓。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普遍存在或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人们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使用和指称矛盾的普遍性:一是指某种(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及其共同的对立统一关系;二是指某种(类)事物的集合和全貌;三是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存在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特殊性存在或矛盾的存在具有特殊性。即具体事物和矛盾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特点。人们通常也在三种意义上使用和指称矛盾的特殊性:一是指某种(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对立统一关系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包括各个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中的特点及其两个方面的特点;二是指具有某种(类)事物共同本质和特性的特殊本质和个性;三是指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事物和矛盾,也即存在的条件性和相对性。

两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矛盾既普遍存在又特殊存在,普遍性存在和特殊性存在既是事物和矛盾存在的两重性,又存在于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二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比普遍性丰富,二者之间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了对立统一法则。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建立起彻底而完备的唯物辩证法学说。

二、特殊性来源于同一的有条件性,普遍性来源于斗争的无条件性

矛盾是指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内部两方面之间的两个基本属性关系(双方的其它关系都是隶属于、服从于这两个属性关系的)是关于矛盾这个概念的自身规定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矛盾的存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特性,是矛盾的最高存在方式。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正是通过无穷无尽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获得无限多样的具体表现。

从学理和范畴之间的关系上讲,它们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决不能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而把它们与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混为一谈。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指的是矛盾的产生和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所以事物或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存在的条件,何谈存在的特点?二者显然不能等同。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指的是任何条件下所产生的任何同一性中都具有相应的斗争性,也就是矛盾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之中,所以事物或矛盾又具有普遍性。我们只能说矛盾的特殊性来源于矛盾存在的条件性,即来源于同一性存在的有条件性;矛盾的普遍性来源于矛盾存在的无条件性,即来源于斗争性存在的无条件性,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由此可知,事物及其矛盾的存在既是有条件的,又是无条件的,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是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的统一。“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其之所以有条件存在,是因为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其之所以无条件存在,是因为斗争性存在于一切条件所产生的无限多样的同一性之中。承认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必然承认矛盾存在的特殊性;承认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必然要承认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的结论部分讲到:“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性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这段话决不是把同一性等同于特殊性和相对性,把斗争性等同于普遍性和绝对性,而是明确的告诉我们,矛盾的存在及运动变化,既具有特殊性、相对性、条件性,又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无条件性,其特殊性源自于同一的有条件性,其普遍性源自于斗争的无条件性。

三、采取研究的方法,突出论述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一般教科书所采用的叙述方法。反过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到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研究的方法。《矛盾论》之所以采取研究的方法是因为:第一,当时正面临日本全面对华战争的严峻形势,而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严重影响着党的各方面工作和党对抗战的组织及领导,反对教条主义当然不能只从本本和原理出发。第二,作者不只是要一般的叙述矛盾,讲解矛盾,而是要通过研究和揭示现实的矛盾,具体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来解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问题。第三,作为党的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从世界观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条主义),所以,在提出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宇宙观)之后,紧接着就用大量实例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指出了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之后,才回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其目的显然是为进一步树立唯物辩证的宇宙观进行论证。因为只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回答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即必须进一步上升到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的高度。采用研究的方法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娴熟的把握能力和高超的运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还批评了苏联德波林学派所犯的外因论和机械论错误,明确指出:“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彻底坚持了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四、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哲学贡献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称做矛盾问题的精髓,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一)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道理是树立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关键环节。如前所述,承认矛盾法则,承认矛盾同一的条件性和斗争的无条件性,必然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没有对立统一规律和整个辩证法学说,就不可能树立彻底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矛盾的其它诸种范畴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其在各领域的普遍适用,也都是以事物及其矛盾既普遍性存在又特殊性存在为前提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对事物及其矛盾如何存在和相互关系的最高概括。它不仅普遍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方面各环节及相互关系,而且是对自然矛盾、社会矛盾和思维矛盾关系的最高概括,是一切事物和矛盾及其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方面和环节所共同具有的关系特性。认识事物“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因斗争性的无条件存在而使得该事物或矛盾具有普遍性,又因同一性的有条件存在而使得该事物或矛盾具有特殊性。不仅事物及其矛盾都是既作为普遍性的存在又作为特殊性的存在,矛盾与矛盾之间也同样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

(三)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否定矛盾、否定人类的认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人类的认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逐步提高、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古今中外各种唯心主义者和形而上学论者总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唯心主义者杜林就认为“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的组合,而不归属于现实。”也就是只承认思维领域里的矛盾。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只承认“理念的世界”,而不承认“现实的世界”,认为“现实的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也就是只承认普遍性的存在,不承认特殊性的存在。与柏拉图相反,以“白马非马”论著称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就只承认有特殊性的存在而否认有普遍性的存在。在理论上,只承认普遍性会导致唯心主义的神秘论,而只承认特殊性又会导致虚无主义的诡辩论。其结果就是否定矛盾的客观存在,陷入不可知论;在实践上,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陷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潭。可见,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微把握和贡献。

B0

A

1003-4145[2012]专辑-0048-02

2012-04-23

邬 奇(1962—),男,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责任编辑:宋绪芬)

猜你喜欢
条件性矛盾论精髓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
关于“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区别
缝补Boro items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
用国学精髓为企业家“洗心净目”
论人的解放的时代性条件性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