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型城市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及对策

2012-04-12 10:35鄂丽君许子媛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创新型主体

鄂丽君 许子媛

燕山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4〕

*鄂丽君女,出生于1978年,馆员。

**许子媛女,出生于1980年,馆员。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来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创新的主体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组成。它们在推动城市创新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企业需要原始文献资料、科技数据、报告、标准、专利等应用性较强的信息资源[1],科研机构和高校则需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业图书等基础性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根据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分析本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其提供专业性的知识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型城市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资源保障能力。创新主体在研究活动中,主要需要专业性的学科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但数量多、种类全,而且系统性、专业性强,能为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重视本校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在文献资源采购中也会向重点学科倾斜,拥有各自的特色馆藏,在某些学科专业领域内,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其他信息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呈印刷型资源、电子型资源兼备的特点。

2.资源整合能力。整合网络资源、开发二次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是专业人员集中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也纷纷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招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门槛,吸纳了一大批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才,逐渐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馆员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熟悉各种信息资源和利用方式,而且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3.区域服务能力。随着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基础上,开展了类型多样的服务项目,包括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定题服务、科技查新服务、数据库利用讲座服务、专利检索与查新服务、企业咨询服务等。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纷纷构筑了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向读者提供数据库一站式检索、信息咨询等服务。诸多服务项目的开展及现代化设施的投入,使得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区域服务能力,能满足城市创新主体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加强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促进了高校各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为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缺乏营销意识。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专门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服务对象单一,而且图书馆缺乏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意识。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为本校科研服务才是他们的工作,缺少为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服务的积极性。受此思想的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营销意识[2],他们满足于读者主动提出信息服务需求,而没有主动向读者宣传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意识,造成了高校图书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的严重障碍。

2.缺乏信息资源深加工。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针对性强,且要求二次、三次文献。创新主体往往是面对海量信息无从下手,需要图书情报机构加强特色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需要可供其检索、查询和运用的网状知识系统,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形成能够满足创新主体需求的高智力的知识资源。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直接购买的资源为主,开发的二次信息资源也是为满足本校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的,尚缺乏专门针对城市创新主体深加工的信息资源。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国家对各类科技研发支持力度的加大,城市创新主体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企业的情报信息工作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却严重滞后于企业自身的知识需求,企业内部从事情报信息工作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整合能力薄弱,因此企业急需借助外力获取情报信息以满足需求;我国的科研机构虽然一般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科高度交叉下的科研的需要,科研机构需要外部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

2.产学研合作的需求。产学研合作主要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的合作。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和持续动力的源泉,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受到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及高校的重视,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是多学科、多专业之间的协同,通过合理利用技术资源,能快速、彻底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企业的认可,高校图书馆可以对企业的科研信息进行调研,建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信息库,从而主动帮助企业寻找可以与其合作的科研单位或高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其专业情报人员对市场获得能力和市场预见、定位、比较评估分析,帮助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科研成果转化。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桥梁作用,建立起产学研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满足城市创新主体的需求。

3.国家政策及相关规程的倾斜。图书馆是满足创新主体需求的基础设施,国家加大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目前,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扶持,为图书馆赢来了发展机遇,各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馆藏资源得到了明显改善,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知识服务提供了基础条件[3]。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5年7月8日,50余所高等院校图书馆通过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宣言指出“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4]。城市创新主体是重要的社会读者,上述规定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指引。

(四)威胁(Treat)分析

1.用户获得信息的习惯。随着网络的普及,用户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第一选择,尤其是企业。地方政府网站、行业协会都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相关信息,Google等专业搜索引擎高度发展,用户已经习惯将其作为信息检索的首选。除了专门的网站外,还有专门的信息服务中心、科研院所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都开展不同方式的信息服务;而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只是近十年多才逐渐兴起的,用户往往习惯于首先向其他的信息服务机构寻求信息服务。

2.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信息服务机构包括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盈利性服务机构两大类。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均属于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对外服务也是一种收费服务,只是费用相对较低。高校图书馆必须在保障为本单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对外服务,而其他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却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用户。此外,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以保障经济效益,都很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众多服务机构的竞争,给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带来了挑战。

3.校外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的心理距离。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不仅要开展面向本校的科研服务、本城市其他高校的服务,还要开展面向本城市内的企业、科研机构的服务。高校面向城市创新主体信息服务的对象包括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校内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在长期的接触中,已经变得非常熟悉,没有陌生感;而校外读者,尤其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用户,对于高校通常有一种敬畏感,感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校外读者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产生一种心理距离,导致校外读者不愿意到高校图书馆获取信息。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的对策

(一)建立创新主体资料库

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信息服务,首先应了解本城市内创新主体的主要构成,即明确本城市内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分布情况;调查创新主体的科研领域、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了解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情况;研究创新主体的信息行为及其自身的特有规律等。将获得的创新主体的信息整理后,建立创新主体资料库,以此作为为创新主体服务的基本材料,并在服务过程中及时更新创新主体的基本信息。

(二)整合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信息服务的基础,创新主体需要二次、三次文献,特别是学科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馆藏资源,根据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建立学科特色数据库。另外,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网络信息冗杂的特点,加强网络信息的挖掘、整合和开发,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注重收集商业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免费的文献资源网站,并加以整合,形成系统的可供创新主体参考利用的信息资源。

(三)加强与创新主体的沟通

高校图书馆应改变坐等用户上门的传统服务理念,主动加强与创新主体的沟通,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服务模式。首先,设专门的人员与创新主体建立联系,调查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宣传本馆的文献资源特色,介绍本馆专业情报人员的构成情况,介绍本馆开展的信息服务情况,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感受到图书馆主动服务的意识。其次,根据不同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情况,利用寒暑假校内读者不集中的时间段,开展信息获取与利用方面的培训,主动邀请本城市内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参加,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在开展培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四)开展平台服务

平台服务能将创新主体和高校图书馆联为一体,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高校图书馆应联合网络服务提供商、计算机公司、通讯公司等建立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的知识单元和知识集成服务,完成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创新主体反馈交流、导航检索等服务。创新主体可以利用服务平台提供的良好界面和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根据自身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需求,随时从平台上获取信息服务。平台设有学科专家和知识链接专家,创新主体可以在线获得专家的帮助。在平台中为创新主体建立可以交流的论坛、聊天室等,创新主体之间可以实现在线即时沟通交流,交流学科知识单元和学科知识信息链接等[5],从而在创新主体之间建立知识网络,充分共享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与成果。

(五)建立区域性信息服务联盟

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城市创新主体的信息服务,应加强与本城市内的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主动和同城内的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联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知识服务联盟,以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通用性资源为基础,借助联盟内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力量,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并明确规定联盟成员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协调机制,以促进联盟长期规范的发展,切实达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

三、结 束 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信息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创新型城市的信息服务进行SWOT分析,可以扬长避短,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使高校图书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1]刘昆雄,杨文奎.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协同运行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70~73,65.

[2]郑文晖.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11):193~197.

[3]陆浩东,刘昆雄.基于SWOT框架的图书馆信息营销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1~4.

[4]陆宝益.以学习《宣言》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建设,2006,(4):85~87.

[5]罗贤春.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定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59~63.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创新型主体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