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调查的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现状研究

2012-04-12 10:35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3期
关键词:预案危机应急

程 璇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27〕

*程 璇 女,出生于1988年,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

现代社会危机频繁发生,各种突发危机事件威胁着人类安全,并影响到社会稳步发展,这使危机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图书馆作为社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也需要重视危机管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和师生读者聚集地的高校图书馆,其安全稳定工作更是不容忽视,必须在高校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图书馆危机的预防和管理工作。本文对国内外著名高校图书馆的安全危机管理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现状作一简要论述。

一、危机管理及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几方面:转移与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1]。

(二)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

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是指对自然灾害、事故或故障、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对图书馆的建筑、设备、信息资源、员工、读者构成威胁或破坏的危险情境进行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2]。

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现状网络调查

(一)样本选取

利用搜索引擎对国内外60所著名高校的图书馆网站进行访问调查,登录各图书馆主页,调查项目包括在其网站页面上是否有安全方面规定和相关应急措施或预案,以此对其安全危机管理情况进行一定考察。由于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情况进行剖析,因此调查选取的样本多集中在我国大陆各高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共50座),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各一座(香港大学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占全部样本比例的83%;此外还选取了国外7座(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悉尼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主要是与国内进行一些对比。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这60座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调查,我们发现,有安全方面规定的高校图书馆所占比例为90%,有应急预案或灾难反应的仅有20%,而拥有相应安全应急措施的内地高校图书馆仅有7所。

在内容方面,我们可以从网络调查过程中看到,有关图书馆安全方面的规定基本都集中发布于“规章制度”或“入馆须知”中,并且需要多次链接才可以看见相应文档。内容主要是:“图书馆是重点防火单位,严禁在馆内吸烟、用火;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有污染等危险物件入馆。”而且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读者的,没有从图书馆自身管理角度进行相应应急管理;另一方面,从已制定有应急计划的图书馆中,其应急计划主要集中在有灾难、火灾或消防、停电等方面。在这一方面国内高校图书馆做得比较全面的是吉林大学图书馆,首先,其应急管理计划可以从网站主页上直接看到,体现了图书馆对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视;其次,它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疏散预案、消防安全知识五大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3]。在组织机构上,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有各子环节领导小组,保证了责任到人,防止混乱;在规章制度中,对治安、消防、门禁安全等作了相应规定;在工作计划总结中,对新一年的消防工作做了具体计划;在疏散预案的制定上,各分馆有不同的方案及领导、消防人员;另一方面,网站上列出的消防安全知识,对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普及宣传作用,这一方面如果开展得顺利也有利于应急工作的展开。但是,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紧急预案也仅局限于消防方面,没有相关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及卫生事件的应急方案。

三、研究结论及问题分析

本研究实施的网络调查虽然也涉及到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但最终目的则是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情况。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涉及安全危机的意识、管理范围、制度、持续性等方面。

(一)安全危机意识淡薄

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足够的安全危机意识,没有制定并在网站上公布自己的安全危机应急处理预案。大量的图书馆仅仅是对读者宣传安全预防知识,希望读者遵守馆内规定,并且相关规定也只局限于防火、保持馆内清洁卫生方面。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图书馆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亦是如此,而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普遍在网上公布了其灾难应急及保护计划文本。

(二)安全管理过于片面化

通过网络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大多还是处于传统安全管理阶段,管理过于片面化,只重视防火、防盗等安全事故处理及馆内清洁卫生规定方面。但近几年国内外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及地震等灾害的发生,使我们应看到,图书馆的安全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防火、防盗方面,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等都应该纳入图书馆安全管理的范畴。

(三)有规定、无对策

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有规定、无对策的状态,这可以从各图书馆的网页上看到。最明显的就是其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是在图书馆网页中的规章制度链接下。由此可见,我国的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表层,对有可能出现的火灾、停电等突发事件只是强调“防”,但对于如何预防,即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还没有进一步的计划。可以想象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图书馆必然处于被动应对局面,损失也固然更大。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时代发展,制定适宜的安全危机管理计划,以使安全危机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运行有条不紊。计划中应该将可能发生的安全危机加以说明,并根据危害程度划分一定的等级,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另外,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危机管理机构,专门处理安全危机事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计划和工作流程。这些机构的主管一般由图书馆馆长兼任,机构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应该由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和外聘顾问组成[4]。

(四)安全应急计划文本缺乏修订完善

从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现在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安全规定,大多是在几年前制定的,拥有安全应急计划的文本也没有定期补充、修改,明显缺乏修订完善。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发生后,哈佛大学图书馆结合这次自然灾害的经验教训,在图书馆如何应对飓风与洪水灾害方面对危机预案进行了修改与调整[5]。另外,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全面展开,在制定安全危机计划时,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安全应该被重视,以防数字资源被破坏。

(五)安全危机管理忽视整体预防

面对危机,预防是关键。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安全预防方面,仅从读者一方作出了预防火灾的禁烟、禁火规定,而没有从图书馆各个方面作出整体性的预防措施。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就注意到了这一方面,它从馆舍的内外部威胁、预防措施评估、员工人身安全等角度设置了“风险分析与评估模板”,对图书馆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识别并加以预防[6]。

由各种安全问题引发的安全危机是图书馆危机的重要方面,也是图书馆危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7]。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引进危机管理理论,并加强对安全危机的足够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该从安全危机预防评估、安全危机预案制定、安全危机应急处理、安全危机恢复总结方面对图书馆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使图书馆正常稳步运作,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2.

[2]徐淑慧.高校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16.

[3]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综治防火[EB/OL].[2011-06-24].http://lib.jlu.edu.cn/zhzl/index.html.

[4]马学伟.浅论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8,28(4):160~163.

[5]王磊,高波.国外图书馆危机预案制定现状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3):79~83.

[6]Bodleian Libraries.Conservation and Collection care[EB/OL].[2011-06-26].http://www.bodley.ox.ac.uk/dept/preservation/information/emcp.htm.

[7]潘梅,刘兹恒.图书馆安全危机的防范与处置[J].图书与情报,2007,(2):46~52.

猜你喜欢
预案危机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