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川南蚕区克服低温干旱蚕桑助农增收

2012-04-13 02:12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蚕区珙县攀西

□四川省农业厅

攀西、川南蚕区2012年春季再次遭遇前期低温、后期干旱天气,给全年蚕桑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积极行动,组织龙头企业及蚕农采取多种措施抗灾夺丰收。今春攀枝花、凉山州、宜宾3个市州共计发放蚕种21.8万张,蚕茧产量达到17.5 万担,均稳中有增,蚕农售茧收入2.89 亿元,同比增加0.35 亿元,春蚕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一、加强桑树田间管护 去冬今春,宁南、盐边、高县、珙县等县加大桑树的冬春管理力度,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控,针对旱灾情况,及时调整桑树剪伐型式,组织群众结合春肥施用对桑树浇水抗旱,提高了桑树的发芽率,盐边县第一批春蚕增发蚕种16%。

二、及时调整养蚕布局 针对今春桑树发芽推迟,生长减缓的情况,各县及时延后蚕种出库发种时间。宁南县针对产茧乡镇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立体小气候不同的情况,合理调整养蚕时间,改变过去全县一刀切的做法,分两批安排蚕种发放;珙县、高县和兴文等县针对后期桑树快速生长的情况,及时增养了第二批春蚕,提高了桑叶利用效率。

三、狠抓轻简化技术推广 选用抗逆性强的桑蚕品种,全面推行小蚕共育和轻简化养蚕技术。宁南、高县、珙县、兴文县大力推广统一消毒防病、小蚕集中共育、蚕台省力化养蚕、自动化上蔟技术,与过去传统的养蚕上蔟方法相比,减少用工40%以上,蚕茧上车率提高8%,解舒率提高5%,质量明显提高。

四、综合开发蚕桑资源 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桑养蚕模式,在果桑、桑枝食用菌、桑园间套等方面注重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攀西蚕区利用“6215”桑园,在冬春桑树落叶期间套作马铃薯和青豆,亩桑增收4000~5000元;德昌、盐边发展果桑产业,亩桑产鲜果1500~2000kg,增加收入5000~6000元;珙县桑园间套“黑五类”、开发桑枝食用菌,亩桑增加收入3000~4000元。

五、执行蚕茧收购政策组织蚕茧收购协调,统一收购标准、开秤时间、收购价格。根据蚕茧质量,龙头企业严格执行蚕茧收购价格,今春凉山州蚕茧收购均价33~35元/kg, 攀枝花市蚕茧收购均价36~40元/kg,宜宾市蚕茧收购均价32~35元/kg,在省定价格基础上上浮了10%以上,确保了蚕农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蚕区珙县攀西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路线图”的用心探索
——评《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发展研究》
国家级“非遗”珙县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攀西地区钒钛铁精矿球团制备工艺及应用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攀西烤烟化学成分与有机酸含量的典型相关
珙县355.4万元良种推广补贴惠粮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