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探讨
——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党日”活动为例

2012-04-13 11:24
关键词:金氏党日孤儿

徐 琦

(沈阳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沈阳 110034)

近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坚持开展 “创新党日”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包括学生党员和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党组织把这项活动作为党组织增强活力、党员受教育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党日”活动已成为党团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开展“创新党日”活动,对高校党团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党团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对在新时期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实现学校适度超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基础,是学校二级院系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直接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

应当看到,虽然高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创新党日”活动已有几年的经验,但由于受原来的组织体系、传统的思想观念、固有的工作格局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地呈现出许多与新形势不太相适应的地方,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1.1 活动内容过于陈旧,时代感不强

高校的党组织中青年学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内容浅显的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内容、方式、手段的创新,提高活动实效,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新问题,当前我们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有些办法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有的还是原来的“老面孔”,时代感不强。

1.2 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创新性差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就要突破前人。但有些所谓的“创新”,实际上只是总结后所产生的“新名词”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创新,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花样,而无实质上的创意和内容。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注意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在继承传统好做法、好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创新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割断历史,而是对过去的一种扬弃、一种升华。要确保创新的正确方向,才能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 活动进度迟缓,质量和效率不高

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各高校纷纷制定出很多制度规定,但这些新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难度,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操作,尤其是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其次,制度建设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有的规章制度的条款不少,但针对性不强,缺少约束力,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活动进度迟缓,不能保证质量。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各项制度措施的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

1.4 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影响范围不广

一些基层党组织宣传力度不够,内部宣传有一定成果,对外宣传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没有很好挖掘一批突出的、叫得响的典型,在对外宣传上没有形成规模和声势。这对于工作的继续开展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2 “创新党日”活动经验

结合工作实际,就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党日”获奖的活动经验作一简单介绍。

2.1 与“金氏孤儿之家”联合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曙光”创新党日活动

2006年10月10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响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曙光”系列活动。活动以“金氏孤儿之家”的感人事例,号召当代的大学生党员用爱心关注社会,用爱心回报社会,用爱心激励他人。

“金氏孤儿之家”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师白渝红老师之家,位于沈阳“东油馨村”。白老师与儿子金辅中全家共收养了20个孤残儿童,这个大家庭现有27口人。2005年1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05感动中国”大赛活动中,白老师的儿子金辅中和他的20个孩子的感人故事成为沈阳唯一的入选者,并且在辽宁省妇联举办的全省“和谐家庭”评选中,白老师一家成为沈阳市妇联推荐的候选家庭,在年底受到表彰。为帮助“金氏孤儿之家”的孩子们树立起信心,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同时,也为激励广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出一份力量,学院精心安排布置了首次慰问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活动计划,为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曙光”活动做好了准备。

2006年10月10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同“金氏孤儿之家”联合开展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曙光”创新党日活动。学院派出的大客车载着“金氏孤儿之家”的家长、老师以及19名可爱的孩子驶入了校园。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在锦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学院团学组织又开展了一系列精心准备的活动:参观校园、物理趣味实验、《插上科学的翅膀》专题讲座、“关爱·和谐·进取”主题文艺晚会。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交流,“金氏孤儿之家”与学院党总支和团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正式成为了学院学生党团活动基地。同时,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定期开展慰问活动。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义务家教小组,长期从事金氏孤儿之家的孩子学习辅导工作,且收效显著。

本次活动主要由本科生党员组织,研究生党员以及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的学生干部参与。精心安排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金氏孤儿之家”充满爱;通过心理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结合专业优势,通过物理实验和活动游戏,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见闻,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同时,借此活动,学院广大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让世界充满爱的曙光”创新党日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获得了“沈阳市创新党日活动二等奖”、“沈阳师范大学创新党日活动一等奖”的好成绩。

2.2 开展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创新党日”活动

2007年11月17日,学院又开展了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创新党日”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有物理学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干部共20人。活动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七大“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为“空巢家庭”送去温暖。让他们体验到爱心和关怀的同时,也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到弱势群体的生活情况,培养了学生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而且学院还与沈阳市文华社区签订了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这两年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和“创新党日”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活动的专业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对于活动的开展和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专业性方面,法学院党总支组织的“普法宣传服务社会”,音乐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的“弘扬先进文化,共建和谐社区”都以本专业的内容为主导,进行创新和提高。创新性方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党总支开展的“学生考研竞争力提升工程”,教育技术学院党总支开展的“共产党员义务送教下乡活动”,以独特的视角开展活动,为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石。时代性方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开展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和谐校园新风尚”以及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为沈阳办好‘世园会’做准备”都契合了时代特性,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3 “创新党日”活动对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启示

3.1 在理念上创新

要树立创新观念,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思想,营造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宽松和谐民主的创新文化氛围,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党员队伍。

3.2 在活动方式上创新

新时期高校党团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不断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高校党团工作的新领域。大力开展党团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赋予党团工作新内容。注重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和娱乐要素,围绕丰富见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既开展面向社会,又面向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高校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

3.3 在工作机制上创新

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智慧和力量,采取支部书记、委员轮流组织支部活动,党员设计支部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分析评议阶段,找准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深入剖析。要扎扎实实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征求意见,查找不足;要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在组织生活会上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邀请党外人员参加支部活动,加强党内外人士之间思想交流,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3.4 突出重点

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一系列部署,作为活动的重点内容,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和新举措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来。

3.5 注重实效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注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注意工作实效。坚持落实与创新的统一,通过抓好落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开拓创新,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邢贲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俊伟,赵晓刚,张大能.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金氏党日孤儿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省植保药检党支部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侦探日记
孤儿
两碗寿面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人生智慧与生存哲学的讲述——《聊斋志异》中《邵女》之主题解读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