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脑瘫

2012-04-13 12:11陈廷辉
世界中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原方面色肌张力

陈廷辉

(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八三一路178号,362400)

小儿脑性瘫痪在中医学中属“五迟、五软”的范畴,在临床中,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加用中药补气舒筋、活血养血、通络、醒脑开窍等治疗,收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分型:1)肝肾亏虚:面色无华,肌肉筋骨痿软无力,颈软,腰软,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2)脾胃两虚型:面色苍白,肌肉筋骨痿软无力,纳少便溏,四肢不温,头发稀疏,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3)气滞血瘀型:面色青黄,四肢屈伸不利,筋挛拘急,言语蹇涩不清,舌质淡,苔薄,指纹淡紫。疗效评估:显效:在姿势、运动、反射、肌张力4大指标中有1项以上由实质性进步者;有效:脑瘫症状和体征减轻者。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入院时对比无变化者。

2 方法及结果

中药:肝肾亏虚型:六味地黄汤。脾肾两虚型:参苓白术散。气滞血瘀型:补阳还五汤。加减:言语蹇涩不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智能低下加桑椹、益智仁、紫河车;筋挛拘急加天麻、钩藤、白芍;遗尿加桑螵蛸、何首乌、金樱子;竖头无力加葛根、肉苁蓉;腰软加杜仲、补骨脂、菟丝子;食欲不振加谷芽、麦芽、山楂、神曲。全部病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确定的诊断标准。结果显效21例,占58.3%;有效5例,占 13.9%;无效 10例,占 27.8%;总有效率72.2%。

3 病案举例

例1:某,女,1岁,于2004年6月初诊。第一胎,7个月早产,出生体重2080g,产后窒息,经儿科抢救转安。至今智力发育、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不会笑、不会讲“爸”“妈”等简单语言,腰软,竖头无力,不会爬。体检:神呆,面色青白,营养发育差,反应迟钝,智力和语言发育明显落后,舌质淡,苔薄,指纹淡。脑CT检查,提示脑轻度发育不全。中医诊断:五迟五软,属先天不足,髓海失养所致,肝肾亏虚型,治疗宜滋肾填髓,益肝补脑,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3g,山茱萸 3g,山药3g,牡丹皮 2g,泽泻 2g,茯苓 3g,肉苁蓉3g,菟丝子 3g,炒川杜仲 3g,桑椹 3g,益智仁 4g,葛根3g,每日1剂,连服30天。治疗1个月后,腰软好转,仍守原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症状继续好转,能坐,会笑,头竖正。改为中药颗粒,原方加枸杞子4g、淫羊藿3g、巴戟天2g,每次1包,每日2次,又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好转,扶立能走路。

例2:某,男,20个月,于2001年10月初诊,第一胎,8个月早产,顺产。出生后5个多月父母才注意到患儿四肢乏力,后发现纳少便溏,肌张力低下,腰软,坐不稳,不会站立。体检:神清,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低下,不能直立行走。舌淡,苔薄白,指纹淡。脑CT示:脑室、脑池、脑沟扩大。中医诊断:五迟五软。证属脾胃两虚型,治疗以健脾补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5g,茯苓4g,白术3g,薏苡仁4g,山药4g,扁豆3g,莲子3g,陈皮2g,桔梗2g,砂仁2g,山楂3g,神曲4g,黄芪4g,每日服1剂,治疗3个月后,食欲大增,面色红润。改用原方中药颗粒加山茱萸4g、补骨脂3g,经治疗5个月,病情好转。

例3:某,女,3岁,于2003年4月初诊,第一胎,产科助产,头颅血肿,阵发抽搐,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收住院。至今不会说话,坐不稳,不会爬,近1个月发作四肢抽搐2次。体检:神志清楚,四肢屈伸不利,肌张力增加,膝腱反射亢进,尖足,扶走剪刀步,舌暗红,指纹紫滞。脑CT示:广泛皮质轻度萎缩。中医诊断:五迟五软。结合新生儿颅内出血史,证属瘀血阻窍,脉络不通。治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醒脑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桃仁6g,黄芪12g,红花4g,当归6g,丹参 4g,川芎 5g,牛膝 5g,刘寄奴 4g,甘草 2g,天麻3g,郁金5g,石菖蒲5g,每日1剂煎服,治疗3个月后,未再抽搐,肌张力有所下降。改用原方中药颗粒冲服,又治疗3个月,剪刀步好转,扶着能走路。

治疗脑瘫,必需根据患儿不同特点,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重点以培养元气、滋肾补肝、调理脾胃、醒脑开窍、补益气血为主要手段。临床运用中药能改善循环、增强体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提高四肢及颈腰部肌力。同时也改善智力、语言能力。中药须坚持服用3个月以上才有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原方面色肌张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图片赏析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