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比较分析*

2012-04-13 16:3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程 凯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1450)

一、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辩证而客观的阐述,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合广大劳动人民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理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精髓和特点体现如下:

1.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做人的思想沟通工作,是关于人的科学,涉及到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深刻地阐明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0)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强调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全社会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与发展中去分析和了解人的本质,这就为人们认识人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恩格斯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73)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的进一步发展。这充分体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育全面发展的新人。在培育新人的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3](P9)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在依靠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育人目的才能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才能逐步实现。

2.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具有的阶级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反映着本阶级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学说从诞生起就公开承认其学说要为工人阶级服务,是代表工人阶级的世界观。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并没有刻意隐瞒学说的特性,反而是公开承认自己学说的阶级性。因为他们承认:自原始社会以后,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每个时代的精神生产和思想意识都会受到当时特定的阶级特性制约而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4](P52)说明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言论、学说,都贯串着阶级性,贯串着各种不同阶级的特殊利益与要求。因而,带有阶级性的精神生产体现为: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或能强力支配物质生产的阶级,它在精神生产和意识形态方面也能居于支配地位。这与马克思主义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原理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统治阶级在支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础上,把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道德加以推广和深化,以占领道德制高点,并以代表者的姿态展现出来。因而,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阶级性,其阶段性能够在其思想教育或控制的过程中强化性地体现出来。

3.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关于什么是判定认识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和理论是否是真理的根本标准,离开实践来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和现实性是错误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因此,“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1](P46)这便启示我们:人在实践中通过教育来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是要改造世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用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来空谈理论,也就变成了纯粹的经院哲学,甚至会失去了认识对象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所以,马克思强调,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19)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南,是指导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列宁的“灌输”理论和斯大林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1.坚持“灌输”原则 1902年,列宁针对当时的俄国现状,发表了《怎么办》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理,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的思想和原则。这些思想和原则一直到现在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列宁所处的时代,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而这种重要的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只能用灌输的方式才能产生效果。可见,列宁强调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必须灌输。因为,他认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4](P363)列宁阐述的通过对工人运动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工人阶级才能产生觉悟性的原理,为工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当然“灌输”理论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它具有历史发展性。灌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创新。

2.注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1920年10月2日,列宁做了题为《青年团的任务》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深刻阐述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共和国内青年组织应当是怎样的组织等问题,强调青年人要善于吸取人类的全部知识,要实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要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并在道德的内容中强调了有学识、有教养、守纪律和能斗争等内容。他提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1](P307)列宁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寄于青年,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寄于青年。在列宁的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根本的任务,并且这种教育一定要重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

3.斯大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 斯大林作为列宁的继承人,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就是他在工人运动史上首次提出的。他也对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基本任务。他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1)把党的理论水平提到应有的高度;(2)在党的一切环节中加强思想工作;(3)在党的队伍中不倦地宣传列宁主义;(4)以列宁的国际主义精神教育党组织及其周围的非党积极分子;(5)不要掩饰而要大胆地批评某些同志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倾向;(6)不断地揭露敌视列宁主义的派别的思想体系及其残余。”[5](P341-342)并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两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是提高党内的理论水平,使党的思想工作队伍更加纯洁,并培养更多的政治觉悟较高的列宁主义者,达到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人的目的。斯大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使这方面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发展,同时也能够让教育的实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得到改善。

三、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毛泽东思想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6](P28)在当时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用他极赋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笔撰写了一篇篇充满马克思主义哲理的理论文章,其中很多地方就论及了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年代,他注重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7](P1248)他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措施和方法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军队锻造成威武之师、雄壮之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在党内的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要使全体党员不仅在思想上更加坚定,而且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当时的中国国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同脱离国情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证了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符合国情和实际。

2.用“生命线”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深深懂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945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指出:“要通过思想教育来进一步团结全党”,并指出其对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重要意义。建国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述。[8](P449)以此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转变的时期,要以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实际上,他是用统筹的眼光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联系在一起考虑,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1958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9](P351)这表明,在和平年代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仍然是牢牢抓紧思想政治工作这根弦的,并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的进行。只是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被抬高到不应有的地位,并被错误地当作了促进社会发展工具。但不管怎么说,他对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确立,对我国以后所进行的很多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突出党的领导,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人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等血的教训以后,毛泽东意识到,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绝对要加强和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并要将军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他对军队领导权高度重视的体现。但是,仅仅拥有这个领导权还远远不够,因为中国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由农民组成的,这便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教育人民,使他们认识到在中国的环境下,只有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彻底推翻压在人民头顶的三座大山,才能给中国人民带来光辉灿烂的前景。他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0](P1094)在他的著作中,他还论述了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也较好地践行了这个传统。毛泽东认为,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更要通过这样强有力的思想队伍去影响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以便能在社会实际中阻止歪风邪气,发扬正气,促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同时,他强调,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这个前提下,要号召全社会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因为,这不仅是党的事业,也是全社会的大事。所以,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要求各个部门都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管好这项工作,用适当的方式引导教育人民,以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在改革开放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邓小平强调:“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1](P342)认为,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只重视物质生产,也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其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所在。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要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12](P156)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的力度愈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愈要加大。他指出:“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12](P48)在改革开放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需要,实际上更是督促各级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忘了这项工作。各级党和政府要以这项工作来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当时条件下使人们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其艰巨性。

2.既突出“人”,又坚持多种具体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一直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因为,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体现,既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也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相联系,而这二者又都与思想教育相联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达到人的具体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也遵循着这样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12](P110)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而“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2](P380)这说明,邓小平对人的因素与意义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因为,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心志健全且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能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多种具体的原则。为了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并取得实效,邓小平非常重视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还提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的原则等具体原则”。[13](P29)并要求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打开工作新局面,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3.坚持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 坚持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既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贯做法,也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一个大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意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已经作为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摆在全党同志面前。”所以,他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7](P365)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理论主张能够深入人心,能真正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使大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入脑入心,学以致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斯大林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董 艳.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实事求是,2004,(1).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