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应用初探

2012-04-13 16:55汪永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民办跨文化交际

汪永新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 362121)

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应用初探

汪永新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 362121)

新《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从培养纯语言专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就要求学生要同时掌握英语语言专业技能和知识(语言、文学、文化)。民办高职的特征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综合性的职业素质,其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有密切关系,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在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强调应用性,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不能忽视汉英两种语言中那些普遍和典型的文化差异,应该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加强文化知识的输入和文化适应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地道的英语。

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应用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根据2000年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从纯语言专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1]64。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建立在不同文化上的不同语言,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如果按中国文化的思维来学习和理解英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错。同时,民办高职在我国教育宏观结构的形成中起着积极作用,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民办高职的英语专业如果要培养更多高等技术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1]128。因此,民办高职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主动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距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1 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认为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3]57,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记录和表达人们的认识、思维、交际,是文化的组成要素,语言记载文化、传承文化、反映文化,能反映各国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不仅影响语言中的词汇的发展与使用,在语法、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方面,文化都施予很大的影响[3]61。所以,只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与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也就是说,要正确而恰当地运用语言去进行交际,人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的形式规则的,更需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的,是文化所能认可和接受的。具体地说,就是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等。

1.2 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我国文化与英语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两种语言在词汇、习语和句法篇章结构上都存在很多差异,这是英语学习者要特别注意的。

1.2.1 词汇

就语言要素与文化关系而言,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就是词汇[3]64。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成分,一个民族具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等等往往首先通过这个民族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对于词汇意义通常有“指示意义(denotation)”及“隐含意义(connotation)”之说,而不同语言之间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首先,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者喜庆日子相关,而在英语中尽管有the red carpet(红地毯,比喻隆重的接待或欢迎),但在更多场合中,红色为不祥之兆;此外,红色还指“负债”或“亏损”。其次,还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也因中英文化不同而意义不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狗”了。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通常带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咬吕洞宾等等。然而在英语国家,狗则被看作是人的亲密伙伴,因此习语中多数是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等。另外,中外文化的差异由于各国社会历史不同还体现在许多其他词汇上。如在英美字典中peasant是指“教养不好,粗鲁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是贬义的,并不是我们所指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民。同时,还有些词汇的意义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汉语中的“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草长莺飞,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而“西风”往往给人萧条、凄凉之感,如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等。然而在英国文化中,因其地理环境不同,使得这两种“风”的含义完全相反,才有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1.2.2 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等,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块”,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淀形成的,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它们当中既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中英同在一地球上,有些经历与意识是相似的,如都把心脏(heart)作为灵魂、思维、感情的中心,所以中英语言中出现了心心相印(heart to heart)等相同的习语。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地域环境中的不同的生活经验,许多习语就有了显著的民族性,如“混水摸鱼”是指趁混乱之机为自己捞得好处;而英语中的“to fish in muddy waters”则用来形容多管闲事,自讨没趣。又如,“love me,love my dog”翻译成中文应该是“爱屋及乌”,由此可以看出“dog”在英语族人和“房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还有,汉语中有许多有关谦虚的习语,例如格言“满招损,谦受益”;但英语中却有“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肉吃)”,对我们来说翻译容易,理解不易。

1.2.3 句法结构与思维习惯

中外学者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最显著的差别在于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4]188。形合语言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语言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语境及言外事实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所以,中国人说“你来,我就走”,在汉语中其意思可以根据上下文及语境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而翻译成英语可能是“if you come,I'll go.”也可能是“when you come,I'll go.”用if还是when就很明确表示出来了说话者的真实目的。另外,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英汉文化思维方式的核心区别是:英语族人的自我中心(egocentrism)和汉族的群体观念(group-orientation)[4]208:英语族人倾向于形式分析,抽象思维,从小到大,从未知到已知,突出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主客体界线分明;汉族人倾向于整体思维,情感思维,从大到小,从未知到已知,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

1.2.4 篇章结构与文风

根据林大津教授的观点:英语族人在行文中偏重“实在”信息的传通,而汉族人不仅考虑“实在”信息的传通,而且还倾向于以重复论点、利用形象化语言来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4]219。所以在行文上:英语族人的话语结构是直线性的,即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其间不附加任何与主题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其篇章结构倾向于作者责任型,作者会考虑到读者对文章各命题缺乏了解,因此行文中明确标明各命题间承上启下的相关联系;语言风格是朴实简洁,没有拐弯抹角;而我们汉语族人的话语结构是螺旋性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团团转”,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其篇章结构倾向于读者责任型,主要靠读者自己去理清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靠语境判断各命题的意义联系;语言风格是华而不实,行文中往往使用大量的文学典故及比喻性语言。

从上面几点可看出,中英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显著差距,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英语的文化,在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在写作时,英语汉化式,不自觉将汉语的“流水句”结构搬入英文之中;在英汉互译时,不能有意识地将英语中有复杂结构的长句拆成能够“流动”起来的汉语“句读”等。所以,如果我们在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指出这些差异,会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好语言。

2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在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高职的定位是“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2]。所以,民办高职的办学形式相对新颖,其教学相对灵活多变,具有高职的一些特点:(1)服务方向的基层性,培养适应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性人才。(2)职业素质的综合性,学生要求基础理论适度,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3)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原则等。可以看出,对于民办高职英语专业来说,培养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是其最重要的目的。这就要求民办高职的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加强文化知识、文化适应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法,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应用性能力。

2.1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概论

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根据《高职高专外语发展报告》(刘黛琳主编),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1]148。也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音材料,主张通过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和使用好该民族的语言。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纳入其教学大纲中,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进入刻不容缓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民办高职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也就是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传授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并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比较能力,从而加强其跨文化意识。

2.2 充分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民办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要想培养出英语运用准确、流利、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者,我们要运用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进行实践,充分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输入跨文化知识外,还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和创造真实语言运用情景,也就是说创造条件让学生与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个体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2.1 树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意识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土壤中,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两者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如果不能根据场合理解文化,那么他们对英语将会一窍不通。所以,对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语言要与文化相结合,把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教授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首先,学校和教师都要树立起并使学生也树立起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观念和思想倾向。要认识到,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不仅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一种目的。其次,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英语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语言,也就是说,让学生充分置于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之中。最后,在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测试他们所学的文化知识。只有把有关的文化知识纳人考试范围,学生才会对文化给予更认真的对待,他们的文化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这样一来,就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地树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2.2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树立了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意识后,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2.2.2.1 课堂教学前

首先,通过修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把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其次,广泛开展关于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科研教改课题研究,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树立跨文化意识的重视;再次,在专业教师的教研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作为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最后,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把“culture background introduction”纳入其教学计划,写入教案和讲稿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2.2.2.2 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首先,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针对英语单词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含义的介绍。因为如果不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就难以理解某些词语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讲授语法的学校”,实际上它指为升大学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科。另外,我们还要通过让学生正确认识、正确运用英语词汇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如love,dear等词在西方一些非正式场合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样的词语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

其次,在进行课文讲解和阅读训练时,让学生增加文化积累。文化内容本身既广又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文化的积累,教师要详细讲解每篇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和文化信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圣经,阅读外国原版名著的节选片段、外文刊物和报纸去思索里面所映射的文化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文特点,更地道地使用英语。

最后,结合实践,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文化背景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语言得体性。我们知道,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体背景等得体、恰当地进行语言表达,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英语文化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当所学的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在日常交际中有密切联系,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文化因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比如:一位新老师来给学生上课,首先要做到自我介绍,“Hello ,I'm Mr.Wang”,此时可以告诉学生,这里的 Mr.指男老师,英美国家习惯这样称呼老师,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做称呼语用。再如: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经常碰到吃饭这种场景,在上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看有关西方宴会情景的电影视频,并让学生同中国的宴会场景进行对比,这样不仅能通过对比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风俗,也能给学生听懂之后的对话和文章打下伏笔。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做一些水果沙拉等西餐并举行英语party等活动,让这种生活化的活动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感受到了英美文化的气息。

2.2.2.3 通过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地体会英语文化

首先,通过文化节活动,让学生感受国外的文化习俗。例如,东西方各国都有些特别的节日,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联欢晚会上,学生们互相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表达互相的祝福;在圣诞节活动中,他们带着圣诞帽,学着圣诞老人的样子给大家分发礼物,使同学们感受到友情和亲情;西方有个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的日子,其实在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贺,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父母朋友或任何喜爱的人,使学生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和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节的含义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

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英语交际实践活动。学生要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除了进行记忆理解之外,还要多多进行实践交际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并要求学生打电话时用英语交谈,学会运用打电话的常用语,用英语与同学之间在E-mail和QQ上进行交流,并强调注意中英书信书写的差异;学生生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举办简单的生日Party,告诉学生从邀请到举行聚会的整个过程都尽量练习说英语,并告诉学生们中西方关于“守时”的差异,在西方赴约都要准时,不要迟到,而不要像多数中国人一样赴约要么来得很早,要么迟到好久;还可以让学生组织或参加“英语角”活动,“英语角”是练习听和说英语的好场所,同学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增长知识,又可提高听说水平,还可以交朋友,并且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多创设“氛围”,多进行交际实践活动,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英文化存在着本质的差别,鉴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和民办高职的特点,在民办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只讲解语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传授其所承载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中的重要差异,从而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文化关注,应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教会学生得体地使用英语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专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王丽萍.把握高职特点 办好民办高职[EB/OL].柳州教育,2005-08-2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ong-xin
(Huaguang College of Quanzhou,Quanzhou 362121,China)

The new edition of“The College Teaching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proposes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training target in the new century should change from cultivating pure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o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Englis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knowledge(language,literature,culture etc.).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and to foster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so its teaching content requires applicability and its teaching process emphasizes practicality.According to linguists,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If you don't know the culture of a nation,you cannot really learn its language.Therefore,in the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c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but also not igno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And so,we can apply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input of cultur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daptability.Thus,the students can master and apply the idiomatic English better.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English major;curriculum teaching;cultural differenc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application

H319

A

1001-7836(2012)11-0191-04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73

2012-08-22

汪永新(1976-),男,福建泉州人,助教,从事英语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跨文化交际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