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

2012-04-13 17:31梁毕明姜桂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财经青年教师培育

梁毕明,姜桂莉

(1.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长春130117;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长春130012)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在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目前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强调对学生培养方向,要和社会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而且是动态培养,也就是对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也就是作为教师,在这场转变战役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某财经院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为例,阐述其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对策。

一、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前进历程中,吉林省财经院校也毫无例外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规模的扩张,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时教师队伍也充实了大批青年教师,而且这些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理论水平较高,是教师队伍的少壮派和新鲜血液。但多数青年教师是校门到校门、理论到理论的直接过渡,对自己所学和所教的专业,欠缺实践的应用,对于财经院校来讲,可能不是所有的青年教师都需要或有机会经历实践经验,故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青年教师难以践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赵普指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是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已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同学问起:“我们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到底能干什么?我们觉得什么也没学到。”这是个很可怕的问题,从基础教育,经历初等、中等教育,等到了高等教育却不知何去何从,这不得不让人反思,这其中对于教师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值得深思的,尤其是占人数较多的青年教师,存在着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尚且自己不知道如何实践,也就难以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更不用说实践教学的效果了。会计专业的很多年轻老师没有企业实际财务核算阅历,对于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列是纯粹的纸上谈兵,这样的话对于来源于实践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可能就会有所偏离,仅仅停留在“借贷”的理论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

(二)财经院校缺少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

财经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育,多是注重教学方法和教态等常规性的指导和考核。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改变课堂教学所采用的灌输式、单向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仪表着装等较为传统考核或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很少把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放在考核之列。对教师在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培训,因为在培训时限、方式、成效考核、奖励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方面没有加以制度的规定,也难以调动教师参与实践培训的积极性。

(三)只注重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单行

财经院校对于科研、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与职称评定、奖励等的挂钩是很通行的做法,而这些荣誉和奖励又是很直接的、有形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只要努力钻研就一定有显现的收获。对于实践能力的培育短期内是不会有成果的,这也是青年教师不注重实践能力培育的原因之一[2]。这种导向也就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对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倾向,没有形成实践经验的磨炼,也无法反过来促进教学,实现提高科研能力的双赢。

二、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存在质疑,而事实上这在很多企业中也备受争议,那就是高等教育培育的含金量被认为已大大降低,至少从表面上受到质疑。究其原因,当然无可退却的首先是高校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生源质量下降,大学生整体素质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下降的可能。另外就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对高校的办学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专业特征决定实践教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实施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作为财经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的院校,不只是培育有较强理论知识的“学者”,同时必须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无论从财经院校的发展愿景、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学生最终的培育目标,都迫切要求财经院校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现代教学方法使然

现代高等教育学习,强调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逐步增加。就是试图削弱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可以因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发展方向、在一定范围内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因此,实践学习就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必要途径。而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极为重要。

三、培育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路径探究

(一)学校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财经学校在制度上应该引导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育,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比如《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考核制度》、《青年教师实践课时量核定标准》等系列制度。要让青年教师知道实践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同时也有考核。但必须注意的是要有度,度就是要把握和处理好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实践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学校要“引进来”

学校要引进来,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横向课题的科研,把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实际需要什么,学校就培育什么样的学生,做到“以需定产”。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在专业方面有经验的管理者、实践者走进学校的课堂,做演讲和专题报告[3]。这些过程青年教师要尤为关注和参与,要听要思考。学校要尽量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把知识创新、人才培育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引进一些与学校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大企业、国际企业分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开发中心,把市场引进校园。

(三)青年教师要“走出去”

青年教师要走出去,那就是可以在企业挂职或实习,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的管理信息,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带入到教学课堂,比如:在实际大型跨国企业中,会计核算账户用二级科目作为日常核算的一级科目,最后合并对外披露。这些在教材里是没有的,需要青年教师“走出去”,挖掘找潜无疑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把教师在企业的实践,作为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深入生产一线,在实践中锻炼青年教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吉林某财经高校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安排教师到基层部门进行挂职;鼓励相关教师取得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证书;鼓励部分教师在各类企业、事务所、证券公司兼职;对外招聘教师时以是否有实践经验为重要参考[4]。

(四)学生也要“动起来”

地方财经院校作为提供教学的平台,青年教师作为执行的主体,而最终一定要注意学生这个最终的受益体和参与者,如果让青年教师“唱独角戏”的话,估计效果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的,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参与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参与性,反过来又推动和激励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兴趣,形成有利的互动局面。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育,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避重就轻地回避教学和科研,忽略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内容。财经院校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转变,以支撑高等财经院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实践教学,要清楚作为人才产出的教育工厂,我们的产品要有销路,就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脱离市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目前地方财经院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育,是完全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贯通,实现地方财经院校培育专业人才摇篮的根本作用的。

[1]赵普.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问题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17):88 -90.

[2]任昌玉,等.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7):60-61.

[3]张红灯,等.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路径论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8):88-89.

[4]于晓红,等.财经院校青年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118 -119.

猜你喜欢
财经青年教师培育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财经日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财经阅读时代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