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2012-04-13 21:02王杏周何蔚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政治

王杏周,何蔚超

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王杏周,何蔚超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94)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新时期,辅导员还面临着责任要求多元化、就业体制市场化、职业生涯指导化和工作任务精细化的考验,以至许多辅导员仅仅把辅导员岗位当做“跳板”。辅导员频繁变化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研究辅导员职业化路径选择可以有效缓解辅导员工作的困境,强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职业化;路径选择

国家非常注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1]其中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一、概念界定

高校辅导员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权威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的高校辅导员:“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在校、系(科)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系(科)和年级内,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

何谓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3]。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辅导员可以成为一种行业,可以在社会安身立命;(2)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3)辅导员需要明确的从业规范,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够具有归属感,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做到人尽其才,群策群力。

二、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职业内涵、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多方面的变化和挑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各异,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需要面临“四化”的考验。

1.从社会角度来看,责任要求多元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辅导员承担了大部分的育人工作,不仅仅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从思想政治引领、日常行为规范、入党评优、解困助学到同学人际交流、心理问题、学生安全稳定等各类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并且还是此类事情的第一负责人。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保证学校和学生及时联系。从社会的角度看,辅导员必须要承担着关乎学生成长的一切事情,事实上,辅导员已经变成“学生的高级保姆”,为学生服务,替社会承担责任。

2.从学校角度看,就业体制市场化

我国高校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学生就业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的需求,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学科建设未真正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的难点。有位学者甚至断言:在今后一段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它势必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屏障’,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4]这样,学生就业率就成为衡量高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学校承担了学生就业的重任,辅导员则直接成为学生就业的直接实施者。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成为辅导员工作的硬性指标,有些辅导员需要参与就业市场的开拓;有些辅导员需要负责接待用人单位的招聘;有些辅导员需要承担学生的指导工作……就业体制市场化使得辅导员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学生的就业工作,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就业、就好业。

3.从学生角度看,学业规划指导化

许多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学习方式、人际沟通、课程学习都面临着转变。在对大学生活感到新鲜、充满好奇的同时,又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存在自信与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5]。较多的同学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寻求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业会受到一定的困扰。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且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使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对接,培养出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的高素质人才。在学生求学生涯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位掌握学业规划技巧的辅导员将是毕生的幸事,能够避免走许多弯路,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遨游。

4.从辅导员自身角度看,工作任务精细化

辅导员工作虽然烦琐,但是却关系着学生的安全稳定和健康成长。当前,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维权意识强,但心理受挫能力低、依赖性较强,一旦事情处理不恰当,可能会引起校园危机。因此,需要辅导员工作精细化,充分关爱学生,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为此,南京理工大学特制定了辅导员基本工作“十个一”,即每天至少与一名同学谈心谈话、每周至少一次深入课堂了解情况、每周至少一次对宿舍检查、每周至少一次晚间在教育班值班、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骨干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年级大会、每两个月完成一份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每学期向每位家长发一封家长信、每学期参加年级各班主题班会一次、每学年撰写一篇工作案例。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有助于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的问题,有助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压力。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选择

责任要求多元化、就业体制市场化、职业生涯指导化和工作任务精细化要求辅导员必须能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职业素质和执行能力,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职业倦怠严重化和职业归属感缺乏的困境,致使许多辅导员仅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寻求在合适的时机转岗。辅导员频繁变化,不利于经验的传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

1.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郝伊特等学者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面临三大挑战:掌握足够知识满足时代对辅导员职业的需求,具备为大学生就业或深造提供帮助的能力,掌握帮助大学生学好所选专业的技能等。辅导员只有成为职业化的工作者,才能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6]。无论是三大挑战还是“四化”考验,都透露出这样的真理: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辅导员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辅导员可以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学校和社会提供进修的途径提高自身素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及时“充电”,才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解答疑惑。其次学校和社会要努力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甚至可以引入专业培训机构,让辅导员能够汲取最新的知识和技巧。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基础。

2.科学设岗,合理调配结构

科学设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证岗位制定的科学性;二是保证选配合适的人适应岗位。保证岗位的科学性涉及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问题。辅导员工作范围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咨询等;辅导员工作地点涉及到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辅导员工作时间基本是24小时。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核心到底是什么?哪些是辅导员必须承担的责任?这些都需要作出明确的界定。在选聘辅导员的时候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拔一些愿意把辅导员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应聘者。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辅导员结构,为辅导员职业快速成长提供合适的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到辅导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差别、个性差异、经验多少等因素,合理调控,优化组合,以院系为单位,形成合理的辅导员团队,辅导员可以取长补短,促进职业化发展。

3.增加激励,提高职业归属感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它主要是激发、鼓励、维持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心理过程[7]。辅导员的工作激励主要从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职称评定两方面入手。辅导员工作任务繁多,工作量较大,工作薪酬比较低,付出和收益的不对称是辅导员流动性大的原因所在。应给予辅导员一定的物质补贴,让辅导员能够安心工作,毕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此同时,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就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如上海大学实行的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了1—5级岗位,3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并享受相同待遇,4级辅导员相当于教授、硕士导师级别并享受同等待遇,5级辅导员则等同于博士导师级别与待遇[8]。有了激励和归属感后,就能提高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的动力。

4.创新制度,保障职业化发展

首先要创新思维,制定切合实际的考评制度。一般高校对于教师的考评标准是授课学时和科研,但是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事务性工作,如果按照定量考核的思维方式,则辅导员工作业绩将少之又少。例如维护学生安全稳定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却不能体现在现行的考核标准之下。因此,创新思维,积极改变现有的考评制度,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辅导员协会,维护辅导员利益。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会遇到多种问题,通过协会的相互帮助,有利于辅导员解决困难。最后要在宏观层面创新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制度,构建良好的环境,为辅导员的成长成才提供资源和平台。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08-24.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9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170.

[3]梁星庆,黄基秉,等.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4]唐瑛,钟汝能.生存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5]倪晓红,刘国仕.浅议大学生学业规划[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6]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7]毛建平,胡纵宇.加快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8]任英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Path Sele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

WANG Xing-zhou,HE Wei-ch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

In the new period,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front-line work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aced with the test of pluralistic requirements of responsibility,the market-oriented employment system,career guidance and refinement of the task,so that many counselors consider the position of counselor only as a“springboard”.Frequent changes of the counselors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herefore the path selec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counselors can be effective in changing the dilemma of the counselors work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unselor;professionalization;path selection

G645.8

A

1001-7836(2012)08-0016-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07

2012-02-07

王杏周(1984-),男,江苏盐城人,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何蔚超(1988-),男,江苏苏州人,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