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2012-04-13 21:02朴金花王迪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创新型本科生

李 晶,朴金花,王迪迪

科研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李 晶,朴金花,王迪迪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体,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入手,分析在本科生中开展科研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实际,探讨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证明科研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科研式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追求的两项重大指标,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高等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来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和生命科学人才。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2]。

一、高等医学院校科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的统一。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3]。大学应肩负两种职责,即传播科学(教学)和发展科学(科研)。

(一)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的科研人员往往来自教学人员,特别是一线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

教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其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高校科研课题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教学活动中课程逻辑系统的发展,学生常常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新见解、新问题,促进教师去思考,为科研提供新的生长点。

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是对科研的传播和验证。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播知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利于把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科研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教师活跃于本学科前沿,及时更新补充知识,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科学研究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只有亲自参加科研才能保证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是教师;而要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由此可见,教学和科研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本科生开展科研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外,医学生还需要了解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开阔视野。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应运而生,因此需要更多具有能够挑战医学难题、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如果能在本科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接触医学科研,将有利于培养医学生未来参与科研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摒弃以往传统认为的只有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才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观点,引导医学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与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教育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4]。医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上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思想上接受与否,接受多少,效果较难把握。而通过自身探求得到的认识是最深刻的。本科生具有活跃的思想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大学创新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接受新的知识信息的能力强,希望自己能处理事情,勇于攻坚。他们自学、分析与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利用图书馆对知识进行初步整合,通过对知识不断进行思考研究,能够自己领悟与分析其中的道理,所以在本科生阶段开展科研教学具备可行性。

三、科研式教学方法应用模式探索

(一)在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融入科研新进展

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教师采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内容一般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新的现代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可将其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讲述前人和教材中的知识,也介绍任课教师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观点和经验,缩短了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应把自己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相应知识和好的技术方法介绍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带教和互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创新意识。

(二)开辟多种科研渠道,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1.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组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已连续几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通过“大学生创新科研活动”等科技项目,让学生以科研小助手的形式参与一定的真实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在此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因材施教,更可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而言,通过一个实际课题的实施,使学生的文献检索、信息综合、方案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总结分析、论文写作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参与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由被动地按步骤进行实验到自己动手准备、设计实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培养细致、耐心的品质,更益于促进思索,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目的重在学生参与,在更大范围内锻炼和培养学生,它代表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开放,在造就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院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建设多个开放实验室面对学生开放,如解剖开放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实践、研发,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开设科研选修课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着重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主体作用。高等医学院校课程通常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课时设置不够,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降低。因此,应增加专业课比重,并开设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的选修课。设置专门的开放性实验模块和创新性实验模块,并作为选修课程,还可适当地组织一些学科领域或有造诣的专家专门针对本科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学习到相关联的课程知识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是中心,科研是保障,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提升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以科研促进优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科研工作的培养和实践知识的传授。

[1]欧阳峣,柳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科研促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7):41 -42.

[2]金可可,陈雷,汪洋,等.医学本科生科研发展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58 -59.

[3]郭丽芳.论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112-114.

[4]陈一栋.在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49 -151.

Train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b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LI Jing,PIAO Jin-hua,WANG Di-di
(Basic Medical College,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ese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focal point of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use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On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ence research,the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carry out research teaching in the undergradua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medical school,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Jiamusi University,and then illuminates the viewpoint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developing the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

G642.0

A

1001-7836(2012)08-0039-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16

2012-03-05

李晶(197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硕士,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中药抗衰老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创新型本科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