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012-04-13 21:02陈爱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玩具车小班幼儿园

陈爱英

(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幼儿园,福建霞浦355100)

小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陈爱英

(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幼儿园,福建霞浦355100)

谦让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竞争。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有三大特点:具有谦让意识,缺乏谦让行为;谦让行为易受情境影响,缺乏稳定性;谦让行为易受他人暗示,缺乏自主性。培养小班幼儿谦让行为应在集中教育活动中展开,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在家园合作中形成。

谦让行为;小班幼儿;一日生活;角色游戏

谦让是人类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要社会行为。从古至今,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保护及传承这种美德应是每位国人的义务及责任。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是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因此培养谦让行为应从小开始。让幼儿学会谦让,是我国当前对于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21世纪是个高度要求全面发展的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即要成为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合作、善于谦让的人。作为幼儿教育者,要把培养未来的人才放在首位,因此培养幼儿谦让行为是势在必行的。

一、谦让行为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的教育提出,教育应该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是否懂得并学会这四点,谦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谦让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竞争这两方面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一)谦让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

小班幼儿从家庭这个小社会步入到幼儿园这个的较大社会,接触及交往的人员发生了变化,本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家庭中幼儿是疼爱对象,而在幼儿园教师对所有幼儿的爱是平等的,没有特殊性。刚入园的幼儿会出现缺爱而产生没有安全感的现象。但是较之于家庭,幼儿的人际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同伴这一新人物。幼儿与同伴交流产生友爱,从而满足爱的需要。在集体中幼儿是被同伴认可的、是受同伴欢迎的,那么幼儿就会喜欢去幼儿园,会得到爱以及交往的满足。反之,幼儿是不被同伴认可的、不受同伴欢迎的,那么幼儿自然就不会喜欢去幼儿园,会产生入园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如何使幼儿成为被认可、被集体所欢迎的人呢?谦让行为就是决定因素,谦让行为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考虑,把他人放于首位。不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幼儿世界,懂得谦让,善于谦让的人一定是在集体中被受欢迎的,是集体成员愿意交往及合作的人。

(二)谦让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竞争

21世纪需要的是善于合作、善于谦让的人才。具有谦让精神的人,往往同时具备有合作精神,因此是否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谦让处于重要的地位。有些家长认为,谦让行为会使幼儿失去东西,例如:谦让了食物,幼儿自己就失去了吃的机会;谦让了玩具,幼儿就失去了玩玩具的机会。有这样想法的家长眼光较为短浅,把眼光放于目前幼儿的得失上,而忽略了幼儿漫长的成长道路[1]。这样培养出的幼儿性格是自私、任性的,如此幼儿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站住脚跟吗?情况是不乐观的。因此要把眼光放长远,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才能使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二、小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

为了了解小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笔者应用谈话法及情景测试法,对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特点进行了总结。谈话对象为某幼儿园小班34名幼儿;作为情景测试对象,将34名幼儿分为6组,每组6名幼儿,最后一组4名幼儿。

(一)有谦让意识,缺乏谦让行为

小班幼儿自我情感需要占上风,具有谦让意识,但是谦让行为表现较差。如教师问:“小朋友想玩你的玩具,你怎么办?”91.2%(31人)的幼儿都会说“我让给他先玩”而实际上没有让。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让呢?”幼儿偏向三种回答,第一种是自己还没有玩够;第二种是自己喜欢这个玩具;第三种是自己也要玩。在午点的环节,运用情景测试法,每组幼儿发的水果数量比本组人数少一个。教师问:“有六个小朋友,只有五个苹果怎么办?”有15%(5人)的幼儿愿意谦让,说“让给你吃吧!”9%(3人)的幼儿提出“我们一起吃吧!”而76%(26人)的幼儿将苹果拿起直接咬。事后对这76%的幼儿进行谈话,教师问“你为什么没把苹果分给他吃呢?”幼儿侧重两种回答,一种是自己喜欢吃苹果;另一种回答是自己还没有吃。

从以上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具有谦让意识,会说“我让给他玩”,“我让给他吃”,但是由于自我需要的满足,最后真正做到谦让的幼儿人数寥寥无几,问其原因,回答侧重于我喜欢……我自己也要……可见幼儿一般从自我需要出发,停留在知道要谦让,但没有谦让行为的阶段。

(二)谦让行为易受情境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幼儿谦让行为具有不稳定性,易受情境的影响。如在幼儿都有玩具车的情况下,教师提出:“你们都有玩具车了,我没有怎么办呢?”80%(27人)的幼儿都表示愿意给老师玩。在幼儿都有玩具车的基础上,一名幼儿没有玩具车。教师观察,发现没有幼儿愿意主动谦让自己的玩具车,教师提出:“你们都有玩具车了,他没有怎么办呢?”20%(7人)的幼儿表示大家一起玩,30%(10人)的幼儿表示借给他玩,50%(17人)的幼儿拿着玩具车没有表示。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幼儿谦让行为易受情境的影响。在教师没有玩具车的情况下,大多数幼儿愿意将玩具车让给老师玩儿,因为教师与幼儿地位的不同,幼儿会乐意把玩具车给教师玩儿,通过谦让玩具,来满足自己被教师喜爱及表扬的需要。而在地位同等的同伴之间,幼儿谦让行为出现不同的表现,幼儿自我玩玩具的需要占主要地位,没有表现出谦让行为。

(三)谦让行为易受他人暗示,缺乏自主性

在对家长及教师的谈话中发现,小班幼儿会在语言暗示下将物品进行谦让,如与家长谈话:“有客人来您家中,您的孩子会谦让吗?”20%(7人)的家长回答会,70%(24人)的家长回答要提醒,幼儿才会把玩具谦让,而10%(3人)的家长反映在提醒之后还是不会谦让。在幼儿园,教师强调“老师喜欢懂得谦让的宝宝,这样的宝宝是聪明的宝宝”在教师提出这一观点后,幼儿会去谦让,但是持续时间不长。

从以上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处于低水平,他们不知道谦让的真正原因。听到教师及家长的语言暗示,知道谦让是好的,所以会出现短暂的谦让行为。语言暗示一旦结束,幼儿的谦让行为也到此结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谦让行为。

三、培养小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策略

小班幼儿具有谦让意识,缺乏谦让行为;具有不稳定性,易受情境影响;具有可暗示性,易受他人暗示。根据这三大特点,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专门集中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谦让意识

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深,组织开展专门的集中教育活动,有助于幼儿获取知识。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从专门的集中教育入手,通过集中教育培养幼儿谦让的意识,让幼儿知道谦让是一种好的行为。可以通过讲故事,创设活动情景达到提高幼儿谦让意识的教育效果。

1.讲故事

教师可选择图书如《孔融让梨》、《两只小羊》等,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引发幼儿讨论,让幼儿理解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使幼儿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为榜样,树立榜样意识。

2.创设活动情景

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活动情景。如物品数量比人数少,大家都喜欢一个物品等情景,通过让幼儿讨论,想办法解决的形式强化幼儿谦让意识,使其知道可以用谦让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二)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培养幼儿谦让行为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长,在一日的生活环节中,大多数教师重视集中教育环节,而忽略了在各个环节中的随机教育[2]。幼儿集中教育活动只占幼儿在园时间的50%,教师应当把握剩余的50%的时间,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随机教育较之专门的集中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如吃点心的环节,幼儿抢着拿点心,教师就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谦让。在入厕环节,幼儿都向门口挤,抢着入厕,教师就可以表扬没有去挤的幼儿,让幼儿明白谦让是好的行为。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把握好幼儿一日生活环节,而不因只注重集中教育,要在生活环节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知道了解谦让行为后去运用,用行动进行表示。生活环节就是幼儿实现行动的最好时机,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去强化谦让意识,培养谦让行为。

(三)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谦让行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意愿进行游戏,是使幼儿学会谦让的最佳手段[3]。在进行角色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易出现纠纷、争抢等现象。本文以在娃娃家中培养谦让行为为例,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明确角色职能

分配角色之前引发幼儿讨论,让幼儿确定每个角色是干什么的,如教师问“谁可以在厨房煮饭”幼儿回答“妈妈,外婆”。通过确定角色职能,可避免一堆幼儿挤在厨房,争着煮饭的现象。

2.以教师角色介入游戏

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以教师的身份进入游戏,通过确定身份解决纠纷。如在“爸爸”与“宝宝”争着拿东西吃的时候,教师对“爸爸”说:“你在家里的时候,爸爸有跟你抢东西吃吗?”让幼儿知道爸爸要把东西谦让给“宝宝”。

3.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游戏

教师以同伴身份进去游戏,敲门来娃娃家做客。让幼儿知道客人来了,娃娃家里所有的人要把东西谦让给客人,通过角色定位让幼儿知道谦让。

(四)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

新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受教育之外,还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要在家长的配合之下才能完成。对幼儿进行谦让品质的培养,需要家园双方的合作及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期召开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通过教师及家长双方交流,了解本班幼儿目前的谦让水平,共同制定适合培养本班幼儿谦让行为的近期目标及学期目标。

2.制定家长通讯簿

制定家长通讯簿,包括家长的电话、地址及邮箱等,使教师与家长交流顺畅,便于了解不同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谦让教育。

3.设立家长意见箱

家长可将对幼儿谦让教育的意见放入意见箱,教师定期开启意见箱,并对家长的意见给予反馈。

总之,要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而不应幼儿园强调谦让家长不赞同谦让,使幼儿产生矛盾,无法形成谦让行为。只有家园一致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使幼儿成为善于合作、善于谦让的21世纪的人才。

[1]孙云晓.成功父母必读[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52.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8.

[3]金雪珍.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谦让[J].山东教育,2003,(27).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Small Class Children's Modest Behavior

CHEN Ai-ying
(Xiapu County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of Fujian Province,Xiapu 355100,China)

Modest behavior helps children integrate into the collective,and adapt to future competition.Small class children's modest behavior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firstly,they have the modest consciousness but lack behavior;secondly,their modest behavior is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situation and lack of stability;thirdly,their modest behavior is susceptible to others'suggestion and lack of autonomy.Training small class children's modest behavior should be taught in class,trained in a day life activities,developed in role game teaching and formed in home and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modest behavior;small class children;a day life activities;role games

G611

A

1001-7836(2012)08-0080-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8.033

2012-01-04

陈爱英(1973-),女,福建霞浦人,办公室主任,幼儿教育高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幼儿园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玩具车小班幼儿园
大大的玩具车
爱“上”幼儿园
玩具车变跑车
学生的思维了不起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