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诚信”在现代社会受阻的原因

2012-04-13 21:02贾胜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论语诚信文化

贾胜茹

中国式的“诚信”在现代社会受阻的原因

贾胜茹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诚信”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核心文化的内容之一,但诚信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受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诚信”逐渐淡漠,但是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诚信”是一把双刃剑,不讲诚信就会伤及你、我、他。所以“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通行证。现如今,我们不得不把中国核心文化之一的“诚信”再次搬出来,通过弘扬中国“诚信”的传统文化,解决现今的一些社会问题。

诚信;中国核心文化;非诚信现象;产生非诚信的原因

一、非诚信的现象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周围的世界变得那么不可靠。首先是物质,假农药、假种子、假药、勾兑的食醋,国家知名品牌的奶粉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三氯氰胺,双汇火腿因质量问题而下架,食品的保质期问题,有问题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蛋,农药超标的蔬菜……当我们站在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中,不停地翻看食品的成分时,发现可买的少之又少。其次是人际关系,现如今的人事纠纷日渐增多,人们之间怀疑、互不信任。我们现在回想一下,你身边可信的朋友有多少?你的朋友到期归还借款了吗?你被朋友下过脚绊吗?再看看我们的报纸,二奶、小三、劈腿的花边新闻已成为某些报纸的主要内容,翻翻娱乐杂志,哪一本没有他们的身影,夫妻因不忠而反目,离婚率直线上升……

当所有的这些已不是个别问题而成为社会问题时,作为这个社会的各个成员都应反思,我们身上是否存在非诚信现象,因为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作用的合力才是这个社会的风气。

二、中国的核心文化之一“诚信”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核心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思想,这三家都把诚信列为自己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儒家的诚信思想

做事诚实守信,是儒家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通观《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强调最多的就是诚实守信。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论语·学而》第8章)他还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发布政令一要谨慎二要守信用。”(《论语·学而》第5章)孔子又说:“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长兄,做事要谨慎,诚实讲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学问的人。”(《论语·学而》第6章)他还要求国家的储君要诚实讲信用,他说:“百姓对国家没有信心,国家则难以立足。”(《论语·颜渊》第7章)孔子又说:做人“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没有才能而又不讲信用,这种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呀!”他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第19章)子张问孔子应该怎样行事,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行为要忠厚恭谨,即使到了南蛮、北貊的部落里,也都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为不忠厚恭谨,即使在自己的小洲里,能行得通吗?”(《论语·卫灵公》第6章)孔子强调:“君子行事应以义为根本,以礼仪来实行,以谦逊的语言说出,以诚信的态度完成。”(《论语·卫灵公》第12章)

孟子把诚信上升到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他说:“真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真诚是做人的规律。真诚到了极点却不能感动别人的事,从来没有过;不真诚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12章)

荀子进一步地阐述了忠诚守信的重要性,他说:“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荀子接着说:“君子改造感化人之道是这样的:如果不真诚,就不能慎独;不能慎独,道义就不可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道义不能在日常行动中表现出来,那么即使发自内心,表现在脸色上,发表在言论中,人们仍然不会顺从他。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郡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保持真诚就会获到同类;丢掉真诚就会失去同类。人们的真诚养成了,他们的才能就会完全发挥出来,永远使人们向往真诚不返回他们邪恶的本性上,那么他们就完全被感化了(《荀子·不苟》第12章)。荀子指出,诚实守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力量,他说:“大凡人们的行动,如果为了赏赐和表扬去做的,那么看见对自己有损害就罢手不干了。所以赏赐表扬、行刑处罚、权谋诡诈不足以竭尽人们的力量,使人们献出生命,不足以团结广大民众,使国家的风俗纯美……尽力做到诚实守信来爱护他们……就像保护出生的婴儿一样……明明白白地把高贵的官爵和优厚的奖赏摆在他们的面前,把彰名罪行的刑罚与最大的耻辱放到他们的后面……残暴、凶狠、胆大、强壮的一类人都会被感化而变得忠厚老实,偏颇、邪僻、搞邪门歪道、偏私的一类人都会被感化而变得大公无私,骄傲、自大、尖刻伤人、争抢不让、纠缠不休的一类人都会被感化而且变得和气温顺,这叫深广的教化、极大的一致。”(《荀子·议兵》15.11)《荀子》一书叙述了尧与舜的一段对话,尧问舜:“我想招引天下的人该怎么办?”舜回答:“主持政务专心一意而没有过失,做细小的事也不懈怠,忠诚守信而不厌倦,那么天下会自然归顺……忠诚充满在内心,散发于外表,体现在四海之内,那么天下岂不就像在室内的角落里一样啦?又哪里要去招引呢?”(《荀子·尧问》32.1)[1]

(二)道家的诚信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有关诚信的思想,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他所说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且不带着贪念,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有着服务的价值。向善的人,处于像水一样的地方,心胸像水一样渊博,和人相处能有像“道”一样的仁德,说话像“道”一样有实质,为政能从服务者的态度去治理,处事能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行动能够按照规律寻找合适的时机。因为不带着贪念去生活,所以没有多余的忧虑。老子从自然万物去解读人应讲道义,用诚信之心与人交往,就算自己的利益损失一些也无所谓。

道家认为,做人之道的根本点就是懂得“尊道而贵德”。人是万物中灵性的最强者。人之所以与天、地、道并称“四大”,就是在于人懂得并能自觉地遵道而贵德。《庄子》一书中指出,人群中的成功者都是善于遵道而贵德的人。《庄子·徐无鬼》中说:“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成就伟大却不足以伟大,伟大而又完备,莫过于天地,然而天地正是因为从不求取什么才称其为大而又完备。伟大而又完备的人,没有追求,没有丧失,没有舍弃,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的本性,返归自己的本性就会没穷尽,遵循亘古不变的规律,这就是伟大做人的真诚。”能做到道家思想中的奉献精神,诚信就更不在话下了[2]。

(三)佛家的诚信思想

佛家告诉我们,要想出三途超六道,必须断十恶,修十善,不伤害任何众生,善于化解一切矛盾,其办法就是懂得转变观念,善于以德报怨,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你懂得了自立;感激一切给你出难题的人,因为他逼迫你开发无限的智慧德能。如果人们懂得用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伤害,不但善待了众生,而且成就了自己。纵观释迦牟尼成佛之道,道理就在这里。他懂得以德报一切的怨,所以得以圆成佛之道。哥利王一刀刀地割他的肉看他能不能忍,释迦牟尼不但没有丝毫的怨恨,反而感激哥利王,公然声明,我成佛后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对伤害自己生命的人都能用感激的心对待。如果我们能这样善待众生,做人还会难吗?佛家对伤害自己的人都如此宽恕,诚信待人更是一件轻易的事情[3]。

三、产生非诚信的原因

(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对物质的崇拜使得我们整日不停地劳碌。现在的你可能富有了,你拥有了大房豪车,丰厚的物质,试问,当你面对社会上种种的非诚信现象你会觉得幸福吗?你有亲朋好友对你真心实意的关爱吗?你的心灵有一个幸福的归宿吗?当你茫然地走在人生路上时,如有一双真诚的手握着你,即使你此刻并不富有,但你的心是幸福的、快乐的、充满希望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连续写了大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一部大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他教会我们如何走、如何做,告诉我们什么是追求、幸福、快乐。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

从实用角度出发,现在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考试的内容确定教材,现在无论是中小学考试还是各种过级考试、考研,都没有中国文化这一科目。就因为中国文化不是考试的内容,所以现在青年一代很少去读有关中国文化的书,他们总是挥汗如雨地忙碌各种过级考试,想用各种证件增加自己将来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机会,无心顾及其他。

(三)电子信息网络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很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如有什么疑惑轻松上网查找,读书已变成一个遥远的事情。尤其现在的年轻人迷恋网络的各种游戏、电影……即使网上的中国文化也很少有人关注,他们常常紧跟时代的脉搏,哪会注意170万年的文化。

(四)家庭教养方式

现在的家长是在中国文化断乳期成长起来的,自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缺乏中国式的“诚信”教育,而一味地追求成绩、出色、不吃亏的思想。这种在防止被他人欺骗的教育下的孩子,很难用诚信的思想去对待他人。而且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有很多的排他性、懒惰性,以求捷径为荣。现在学校中的考试作弊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常呼吁“诚信”哪里去了?今天的孩子就是将来社会的主人,我们将来的社会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五)利益的驱使

由于“非诚信”而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常常使人们迷失方向。利益的驱使使大家争相效仿,最后达到互相欺骗。卖假药的可能在喝假酒;卖假酒的可能在吃农药残留的蔬菜、醋酸勾兑的食醋;卖假烟的可能在吃有问题的鸡蛋、猪肉……所以“非诚信”所带来的不是共“荣”,而是共“毁”,表面的利益使我们丢掉了将来。作为这个社会的每个成员只有自觉地遵守诚信,才能为自己和他人营造一片纯净的天空。也只有对“非诚信”进行严格惩治,才能使“非诚信”现象得以杜绝。

(六)缺乏宣传力度

现如今的新闻广播、各种杂志书籍,都以当下事为主,现在讲究“流行”二字,去年的早已被人忘怀,今天的刚刚在记忆中。新闻之间的相互竞争都是普遍现象,要的是“新”、“奇”、“特”,以“快”为主,什么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就报道什么。所以翻看现如今的新闻,到处充斥着丑闻、暴力事件……很少有人对这些事的原因进行追究,只是一种一睹为快的心情。

四、结语

现如今我们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非诚信”现象都十分关注,立法制度越来越健全,对“非诚信”现象惩治也非常严格;也对“非诚信”现象进行了及时正式的报道,不断提醒我们“非诚信”不在远处,就在我们身边。随着国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国人也对中国文化格外关注。国内外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许多外国人都十分关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现在许多家长送他们的孩子学国学,有些学校和学生签订“诚信”协约,“诚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1]厐发现.中华优秀传统人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11.

[2]范子胜.道德经的光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8.

[3]秦浦.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8.

Reasons for Chinese Honesty Being Hindered in the Modern Society

JIA Sheng-ru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Honesty is one of the Chinese core culture content since the ancient time.However,honesty thought is hindered for various reasons in the modern soci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people gradually become indifferent to honesty,but with time passing by,more and more people finds honesty is a double-edged sword,for dishonesty will hurt everyone.Hence,honesty gradually becomes the passport for people.Nowadays,we have to re-apply the honesty,one of the Chinese core culture,and solve some social problems by advocating honesty,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onesty;Chinese core culture;dishonesty phenomenon;reasons for dishonest phenomena

B82-052

A

1001-7836(2012)08-0093-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37

2012-03-03

贾胜茹(1971-),女,黑龙江大庆人,心理系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研究。

猜你喜欢
论语诚信文化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如何读懂《论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半部《论语》治天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