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012-04-13 21:02吴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观传统

吴谦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0006)

中国传统美学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吴谦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0006)

在当代,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难度日渐增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来推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可行性。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视角出发,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教育能够在三个方面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即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帮助大学生抵挡不当价值观的侵袭。

中国传统美学;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他们而言,成长的环境相对优越,学习的资源相对丰富,社会的关怀相对全面,然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状况却并没有因之大幅提高,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其中,最需要警示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出现了价值观的缺失、错位或扭曲。价值观缺失者,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满足于平淡的生活,甚至“挂科、逃课”。价值观错位者,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奉行功利主义价值观,追求自我价值的极度满足,产生了“金钱崇拜”、“关系崇拜”,不再以崇高的价值追求为荣,不再踏踏实实地求学做人,反而与社会上不良风气为伍。价值观扭曲者,受到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以偏激的态度看待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要求。

基于此,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自觉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齐,是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所在。在价值观教育上,确实存在着诸多难点,比如价值观教育的长期投入与效果不明显的矛盾、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单一、单靠学校教育的不足等等。如何找到一种潜移默化、既能体现大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又能符合价值观教育特殊性的方法呢?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教育不失为促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益尝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美学以人为本的“审美境界论”,启发当代大学生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人生理想的阐释和人生个体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之中。尽管没有形成类似西方美学那样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基本形成了以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儒、道、禅三种主要思想相互矛盾、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其中,儒家美学主要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他们探讨了美与社会的关系,由此阐发出人生在世的智慧:以仁义道德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美学主要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探讨了美和自然的关系,强调参悟天地之道,人要自然无为;禅宗则追求自我觉悟,希望回到心灵自身,发现自性[1]。

可以说,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以人为中心,基于人的生存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境界,探讨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如前所述,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一种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安身立命处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感悟与领悟获得人生真谛,达到审美境界。儒家的“和”,道家的“道”、“妙”以及禅宗的自然适意,圆满自足,都体现了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追求因其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使心灵返璞归真,升华为一种审美人格。这种审美化人格的确立对于那些价值观缺失的大学生意义重大。它能使之进入较为崇高的精神境界,从而自觉远离空虚、无聊的精神境界。从更具普遍性的层面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竞争压力,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身份不再,他们要追赶时代前进的步伐,充实自身的能力与知识储备,为了一个个现实的、功利性的目标而奋斗,久而久之,自然会放松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淡化人生哲学层面的思考。要将这些学生引导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必须让他们适当跳脱出世俗现实的藩篱,抛弃纯粹的现实功利主义,转向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通过传统美学的人生境界对其加以教导,见贤思齐,不失为一种尝试的办法。

二、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教育契合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诸多矛盾之处:崇尚高尚的道德追求与理想情操,却也看重实惠,注重经济利益;向往自立自强,又对父母、师长有更多的依赖。在此背景下,要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正视他们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内在需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达成针对个人和群体的普遍性教育效果。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教育应该遵循“瞬间—永恒”、“超越—回归”、“个体—普遍”的审美关系,以真正审美的超越进入到存在自身,进入到个体和群体中,从而契合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缺失、错位和扭曲与其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息息相关。而思想道德素质的低下又与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思辨能力薄弱有很大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在提倡人本的同时,始终将人置身于宇宙万物、社会历史的变迁之中进行考察,由此而强调由“自然”状态的人向“文明”状态的人的过渡,意即从“非审美的人”向“审美的人”的转化。这一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性语言与文化形态绵延传承的奥秘所在。从先秦百家充满思辨性的对于真善美问题的激烈争鸣,到饱含着人文忧患意识的“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的审美理念,传统美学将人生体验与艺术、与自然社会相结合实现自我教育[2]。一些典型的审美人物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格物致知的理学大师王阳明,更是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反思将传统美学的自我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认知特征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可以借助便捷的信息技术迅速查找知识和发表观点,在短时间内达到知识结构与前辈平行甚至超越,他们追求效率,但同时他们也陷入了“浅阅读”、“快餐文化”的窠臼,难以达到文化内涵的深化。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教育,可以令他们一举两得,在此过程中,去体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体悟“素朴而天下莫与之争”,既能得到审美享受,增强文化底蕴;又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三、中国传统美学承载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立品格,有助于大学生抵挡不当价值观的冲击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在当代社会背景中,一些非主流文化、外来文化、亚文化较之从前在大学生中获得了更大的传播空间,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冲突伴随着主导性社会文化精神的缺失,在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传统价值观失范,而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并列的现象。其中,大学生可以说是受到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观挤压和碰撞而产生困惑的一个代表性群体。由于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实践的相对欠缺,他们更容易偏听偏信,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误导。例如当前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外国文化,照搬西方审美理念,甚至拒绝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就在于他们没有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缺乏文化自觉性,从而在价值观上也产生了盲从。

要增强文化自觉性以抵抗不良价值观的冲击,必须立足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美学本身即具备了这样一种民族特色。本文以艺术价值观为例来说明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首先,中国传统美学蕴涵着生命美学特征。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气”为生命的本质,生气灌注、气韵流动才有了文学艺术之美;其次,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体验,从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进入到内部实质的领悟再到深层人生意蕴的感悟,并最终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3]。鉴于此,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转换,中国传统美学在艺术价值观上的取向不变:将艺术作品与创作者合二为一,强调字如其人、文如人品,强调艺术创作的社会功用。从孔子提倡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到白居易所言的“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著”,都蕴涵着朴素而深刻的价值向导。此外,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美学视阈下通往诗化人生的途径,是文化知识群体心照不宣的共同追求。

在当代西方美学的视野下,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技术主义成为了时代思潮。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一般价值,也就是传统的真善美、崇高性和悲剧性。虚无主义强调艺术的无意义,享乐主义使一些大众艺术凸显其娱乐特色,大肆张扬欲望,技术主义则降解了艺术的审美特性,使之成为机械复制。这种艺术价值观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图景相关联,但毫无疑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背道而驰,既不符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

传统中国美学所蕴涵的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与张岱年先生所概括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通了精神内核,因此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价值观上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美学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实实在在地建构了本民族、本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上,应该注意批判性吸收传统美学的精髓,通过精心设计的审美教育促使其发挥独特功用。

[1]彭富春.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2]武立君,张群.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人文底蕴及内在意义[J].美术大观,2008,(7):25.

[3]张超凡.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语文,2008,(7):153.

G641

A

1001-7836(2012)08-009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8.038

2012-06-12

吴谦(1982-),女,湖北松滋人,助教,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观传统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