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受事)+V起来+AP句式研究

2012-04-13 21:02赵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事主句法语句

赵静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研究

赵静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基于对英语中动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对汉语相关句式的研究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其中讨论最多的是“NP(受)+V起来+AP”结构。但学界对此结构仍存在不同看法,在范晓三个平面语法观下,一般认为只有当AP语义指向V时,“NP(受)+V起来+AP”结构才是汉语的中动结构,并认为在语义平面上此中动结构可以是受事主语句,在语用平面可看做话题句,并尝试用生成语法的理论对此中动结构的生成进行推导。

V起来;中间结构;界定

引言

英语中习惯把下面的句子叫做中动句:

1)The car drives easily.2)The book sells quickly.

其主要的句法特征是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意义,介于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间。与英语相比较,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句式,如:

1)这辆车开起来很快。2)这个案件调查起来很困难。

有些学者认为此结构为中动句或中动结构,有些学者认为此结构为受事主语句,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此结构为一般话题句。(本文暂称此结构为中间结构)

由于对汉语中间结构的研究基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参照国外的相关理论,因而对中间结构的界定就应该参照一些公认的中间结构的特征[1]69,即汉语的中间结构应该具有同国外中动结构相似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本文主要从现有对中间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的认识出发,在范晓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的框架下[2]1,尝试弄清中间结构的界定问题以及在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生成推导。

一、中间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一)施事的任指性

曹宏指出结构中的隐含施事在语义指称上具有任指性的特点,泛指任意的一个施事[3]。Ji指出英语中动句具有通指性特点,不表达特点的施事,而表示任意的施事,并指出汉语中动句也具有通指性解读[4]124。

(二)表述的状态性和非事件性

中间结构表述的是主语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不可表述特殊的事件。Fagan认为,中间结构是陈述某事物具有某一特定的属性,而不是报告行为事件[5]。何文忠认为,中动结构表述的是一种恒时性特征,跟事件无关,因而事件性特征的句子不能进入中动结构[6]12。

(三)修饰语特征

中动结构对动词的修饰语有一定的要求,英语典型的中动结构动词后需要有副词参与,从而构成合法的中动结构。Ji认为中间结构需要一个修饰语,因为这个修饰语是对主语特征的说明[4]127。

二、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

根据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的相关理论[2]27,语法研究中存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中一些句式的研究也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某句式。我们将先从句法层面出发考察汉语中“NP(受)+V起来+AP”结构是否是与英语相对应的中动结构,其次将考察此结构在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句法表现。

(一)从句法平面看

余光武根据AP语义分别指向句首主语、隐含施事、“V起来”,将“NP(受)+V起来+AP”分为三种类型,并结合中动结构所具有的句法语义特征,指出AP语义指向动词的结构才是汉语的中动结构[1]72。

而笔者认为似乎还存在另一种类型,如“奔驰车开起来很拉风”和“这本书读起来很容易”两句,似乎“奔驰车很拉风”和“这本书很容易”是可以说通的,也可以说成“开奔驰车很拉风”以及“读这本书很容易”。即AP语义指向V、NP均可,此结构具有同AP语义指向动词的结构相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因而也应包括在中动结构范围内。

因而,对于“NP(受)+V起来+AP”句式,我们不认为此结构完全对应英语中的中动结构概念,根据语言内部的特点以及跨语言对比,结合句法和语义两方面特征,认为当AP语义指向V时的结构为汉语的中动结构。

(二)从语义平面看

贾利平根据丁声树(1979)和黄伯荣、廖序东(1997)的研究,指出受事主语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是:a.结构上为句子主语;b.语义上为动词的深层逻辑宾语[7]。

对于“NP(受)+V起来+AP”结构,当AP语义指向V时,NP(受)在结构上是句子的主语,满足a的特征;NP(受)在语义上是动词的宾语,“V起来”是句子的主要谓语,NP (受)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满足b的特征;詹人凤[8]指出受事主语句中的主语是受事,句中没有使用被动标志,受事主语句的特征之一也是谓语动词不表示动作而表状态性,对照上文的汉语中动结构来看,汉语中动结构满足其特征要求。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此结构归入受事主语句。

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不认为汉语中动结构属于受事主语句,并指出其与典型受事主语句的不同,其原因大致出于:(1)对汉语中动结构的不同界定,主要在于一些非受事名词短语充当主语时的情况(有学者称之为“附加语中动句”)[6]10,这种情况下则不属于受事主语句。而李青[9]指出汉语受事主语句句型多,限制较少,受事主语与谓词性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除表受动关系外,主语还可以是表工具、与事等其他类型,因而汉语中间结构可以是受事主语句。(2)通过与典型受事主语句对比,中动结构的表层结构(如:中动句中有“起来”等)以及语义特点与典型受事主语句不同,而笔者认为这些并非判断是否是受事主语句的主要特征,因为在判断一个句式是否是受事主语句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要求句子的时态,虽然典型受事主语句在句子时态上没有限制,过去式和现在时都可以,我们不能因为中动结构一般使用现在时而将其排除在外。

(三)语用平面界定

曹宏[10]根据话题结构和传信范畴等理论,指出中动句的信息结构特点是:句首NP充当话题,提供了言谈的出发点,“VP+AP”充当说明,针对这个话题作出评论;中动短语VP具有特定的传信功能,表示说话人作出评论的根据和信息来源。殷树林[11]认为结构“NP(受)+V起来+AP”中AP语义指向“V起来”,是对“V起来”进行陈述,结构可分析为“V起来”是AP的主语,“V起来AP”一起评述话题NP,即话题+主语+谓语,为一般话题句。在此,我们同意殷文中关于结构是话题句的论述,但我们不认同将“V起来”看做是AP的主语,而AP是谓语中心语的看法。

三、汉语中间结构的句法生成

根据上文的分析得出,“NP(受)+V起来+AP”(AP语义指向V)结构是汉语的中间结构。根据生成语法理论,根据上文分析得出结构中AP语义指向V,在树形图中我们将AP放于V的补足语位置,这样处理既可以与语义指向相对应,又可以统一汉语中其他类中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如附加语中动句),因为不需要考虑主语NP是否是动词深层宾语的问题。以“这辆车开起来很快”为例,推导如下:

IP[这辆车I’[vP[这辆车v’[V开[VP[开 很快]]]]]]

而在语用平面,通过上文我们可知结构可以看做是话题句,宋红梅[12]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说,认为在IP之上的CP包含一个话题短语,功能语类Topic具有话题特征[+ T]。从生成语法的角度看,“话题”的形式特征[+T]在句法平面是一个功能语素,是在LF层面无法解读的强语素,必须加缀在有形的NP上,才能在CP指示语位置得到核查并删除。在此我们将用功能范畴[+T]对IP进行扩展,由于[+ T]具有强语素特征,NP需要移位到TopP的指示语位置,以核查其特征并得到删除。以“这辆车开起来很快”为例,推导如下:TopP[这辆车Top’[IP[这辆车I’[vP[这辆车v’[V开[VP[开很快]]]]]]]]

结论

综上所述,对中间结构进行明确的界定有助于弄清研究对象和范围,避免争论,从而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保证。本文主要基于现有中间结构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并针对学界争论的焦点,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并用生成语法的理论对其生成进行推导,旨在为汉语中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J].语言研究,2008,(1).

[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3):205-207.

[4]Ji Xiaoling.再论汉语的中间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6).

[5]Fagan,s.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181-203.

[6]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2005,(4).

[7]贾利平.受事主语句的界定[J/OL].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09-06-12.

[8]詹人凤.受事主语句(名—动式)的识别[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9]李青.汉英语言无标志受事主语句对比研究[J].汉语学习,2001,(3):41-46.

[10]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5):61-67.

[11]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5(2):29-38.

[12]宋红梅.“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J].外语研究,2008,(5):14-19.

H314.3

A

1001-7836(2012)08-0151-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08.058

2012-02-22

赵静(1986-),女,安徽舒城人,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事主句法语句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重点:语句衔接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