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研究

2012-04-24 09:54朱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大学生教育

朱林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但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校园虚度光阴、频频自杀、残害生命、等漠视生命的现象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影响着大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关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高校角度出发,探索高校生命关怀教育对策,将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关怀大学生的生命,重视大学生心理需求,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生命关怀;教育;大学生;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49-02

1 大学生漠视生命现象频频发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多数大学生心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大学生暴力、虐待生命、轻生等现象频频发生。2007年4月17日,上海一大四女生因找工作压力过重在家中跳楼身亡。2008年6月,南通大学大四某男生跳楼自杀,原因是学校未发毕业证。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对山东十多所高校6000名大学生 的心理调查显示,约有12%的大学生曾动过自杀的念头。新疆医科大学刘向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7所高校的各年级大学生中发放问卷3000份,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更高达21.6%。

由此可见,大学生因为恋爱失败、人际关机紧张、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他们走向了不归之路。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十分必要。因而要让教育走向生命关怀,更好的关注大学生的生命,培养大学生乐观生活态度。

2 生命教育的缺失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高校教育缺乏对生命的关注

在当代教育中,教育只关注学生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生命的了解与重视、个体人格的塑造,忽略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把学生当做静止的、封闭的“物”,从而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培养的是应该是全方面的人,而不仅仅是外在知识技能的培养。这种现象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且会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产生厌烦心理。当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各种矛盾形成且无法排解时,便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甚至对社会、学校感到失望,进而做出轻生,虐待生命的事情。另外,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生命观、信仰被忽视,使他们感受不到其重要性、感觉不到生命的乐趣,造成大学生失去了许多做人的意义和乐趣,缺乏了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他们便虚度光阴、自虐甚至轻生、不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2 高校生命关怀教育的缺失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可见,教育在学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生命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形成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倾向于对学生传授新知识、理论和观念的教育,缺少对学生生命教育系统的培养,缺少学生与老师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如开展生命关怀讲座、设置生命关怀理论课程等等。高校教育的乏味的理论不能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向往和积极面对挫折的勇气,不能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疏导,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悲观情绪以至于悲剧的发生。因此,高校教育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

2.3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在大学时期,还缺少自我判断能力。尤其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子女,很少经历挫折,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时,不能很好的适应与处理,难以摆正心态,从而带来不安与恐惧心理。同时,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思想多元化,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各方面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容易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他们内心深处常体验到失望与痛苦,在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无法排解时,将会对生活感到无助与迷茫、失去乐趣,最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其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引导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大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没有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在其个性的形成上易出现自卑、孤僻、狭隘、冲动、偏激等性格,这些都影响这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再加上学生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一旦遇到难以克服的问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而造成悲剧的发生。

3 高校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的必要性

3.1 生命关怀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也包括民众社会心理的健康、和谐。因此,保持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未来的主力军,更不能忽视其生命、关注其成长,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另外,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大学生的每一层面,包括生命、情感、精神等,从而在内在满足其心里需求,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体验生活乐趣之所在。这就突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把“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使大学生既成为生命关怀教育得以实施的主体,也成为生命关怀教育过程所追求的目标。

3.2 生命关怀教育是教育之本,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首先,教育是通过“干预”人的智慧、品德和情感等,引导生命个人坚持正确的生命方向,约束社会不规范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的活动。可见,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个人在遇到问题是所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解决问题办法。而生命教育是个人形成正确生命观的过程,使个体生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心里素质、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主动创造的精神。所以,正是有了教育,教师事业才有了意义。

其次,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都将遇到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等等问题,而他们由于社会阅历浅、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常出现内心矛盾与冲突。如果思想上不能很好的调节,有的甚至出现一些心里障碍,影响大学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正确判断,易导致大学生虚度光阴、漠视生命、虐待生命等现象发生。1996年3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道,上海高校学生中三成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令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200多种原因中,为人际关系、学业、恋爱、择业而担忧的约各占两成。可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关怀大学生的心理和内心需要,更离不开对大学生生命的关注与发展。

4 高校构建生命关怀教育的对策

4.1 提高教师修养,培养教师生命关怀教育意识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修养的好坏,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修养。学校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各种生命关怀讲座,帮助教师调整心态,完善生命教育知识,让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心态给学生以正面影响,从而更好的进行生命关怀教育、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生命教育的能动性,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过程当中树立乐观的生命和生活态度。其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怀学生的生命,锻炼学生面对挫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整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4.2 创建生命关怀教育的核心机构

在当今社会,高校设立了一些心理咨询室,主要对象是出现心理困惑不能自我调适的学生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但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访的学生,而不能主动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尤其是在面对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创建生命关怀教育的核心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和生命的态度,预防大学生出现消极的生命观。生命关怀教育的核心机构,可以由具有丰富知识的生命教育理论的专业人员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生命关怀教育人员组成。通过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开设生命关怀讲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知识,完成一种从被动受教到主动教育的心理转换,真正使关怀教育成为构建大学生和谐心理的基础推动力,有效地帮助和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定期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生命观,鉴别危险者。对于那些有一些心理问题或一些轻生意向的学生建立档案,并及时进行交流,发现其特点,给予帮助,控制学生发展趋势,在取得一些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观察,直至学生正确的面对问题,积极的配合并解决问题,树立大学生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4.3 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

在我国,至今为止很少有高校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只有个别的学校以心理公开课的形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在对学生直面生死观与人生观的问题上时,这对于处于思想转型期的大学生来说,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高校应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从而补充生命教育知识,提高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首先,担任生命关怀教育课程的老师应该有专业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编写适合本學校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教材。高校可开设生命关怀教育导论、生命与人格发展教育等等课程,通过专业课与选修课的方式相结合、学分制方式让学生及时接触生命教育理论,认识生命价值,激发生命热情,树立尊重与爱惜生命的生命观。其次,通过课堂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可以对学生心理进行预防性干预。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过程中,或者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调查问卷,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哪些大学生处在心理危机中,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分析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然后根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他们,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4.4 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环境中感悟生命、获得生命知识,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首先,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去孤儿院或者养老院开展帮扶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生命,爱护生命,激发生命热情,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生命、尊重生命。其次,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球类比赛、风采大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之于,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拓展了生命关怀教育的途径,深化了生命关怀教育的内容。

4.5 加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首先,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一方面,大学生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大学生在遇到失败和生活难题时,要合理宣泄,可以寻求朋友或者家长的帮助,向他们吐诉心中的烦恼,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消除内心压抑感,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虽然发泄情绪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要学会适当的控制情绪,否则过激情绪将会影响人的行为判断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宽容是心胸开阔的表现,生活中不肯宽容的人,也难得到他人的宽容,因而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别人。“退一步开阔天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大学生选择对人以宽容的态度时,有利于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人与事,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可以积极投身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适当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在逆境中勇敢顽强地与挫折作斗争。通过亲身实践,可以感受到战胜苦难的乐趣,提高挫折承受力和化解冲突的能力,让自己更加成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更加爱惜自己,感悟生活的美好。

因而加强高校生命关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根本上树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使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面对困难与挫折,树立大学生尊重生命与爱惜生命的态度,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刘继文,郑平.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9).

[2]@邓涛.教育视域里德生命教育[J].教书育人,2002,(8).

[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心理建设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5).

[4]@耿步健.大学生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