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2-04-24 07:13陈文丽文蕾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音准解决方法歌唱

陈文丽 文蕾

摘要:在歌唱艺术实践活动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常常会发生歌唱音准失控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唯有正确分析造成歌唱音准偏离的深层原因,才能逐一克服可能出现的音准问题,为准确地塑造歌唱艺术形象铺平道路。

关键词:歌唱;音准;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歌曲创作和演唱有了飞速的发展,而歌唱教育事业已越来越普及和深入,大量的优秀作品及出色的演唱方法和人才不断涌现,这是歌唱艺术发展的可喜可贺之处,但另一方面,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音准问题,在歌唱学习过程中,解决音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演唱者演唱水平就无法施展,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就不可能很好地展现。

所谓音准,指能有效地保持歌唱音调的调式调性关系,能正确把握各音间的音程关系及歌唱对音高关系的控制力。在歌唱艺术实践活动中,歌唱音准的精确控制有其自身复杂的音准规律和控制机理的制约,同时还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形形色色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多重影响,从而造成歌唱者嗓音音高的实际驾驭产生偏差,并屡屡导致歌唱音准失控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了真正杜绝歌唱跑音现象,唯有正确分析造成歌唱音准偏离的深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逐一克服可能出现的歌唱音准问题,为准确地塑造歌唱艺术形象铺平道路。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歌唱中音准偏离的原因

1.1 音准感知和听觉的原因

每个人的发声生理机制或机能运动控制不一样,对音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最起码的音乐听觉能力,无法正常地区分不同乐间的音高差异,或是对连续出现的持续性音高偏差从听觉上难以识别,没有能力掌握音与音之间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即使是随着乐器也唱不准音,甚至根本不成调,这种就是“五音不全”。“五音不全”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但是实践证明,通过一定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五音不全”是完全可以纠正的,纠正少数学生的“五音不全”,也是体现素质教育和普及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不具备较好的音高感和良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素养的一般歌唱者而言,往往他们自己心里没有一个准确的音高度,对音的敏感度较低,唱着唱着就容易跑调,例如有的人跟着乐器或别人歌唱时可以把握音准,而一离开伴奏就会发生音高偏移,有的人在中声区或正常音量下可以唱准音高,但在高音区或强音下却会发生较严重的跑音现象,有些人常在快节奏的歌唱中跑音,有些人却总是在慢节奏的歌唱中跑音等等。还有由于变声、咽喉不适、身体欠佳或是过于疲劳等,由于发声器官和身体机能的协调性不好,而使音准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提醒歌唱者有意识地努力会有好转,但真正解决问题不在于克服表面现象,而是要医治好歌唱者咽喉、身体疾病,适当休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技术的原因

在歌唱中由于歌唱发声技术方法驾驭能力的欠缺也会导致音不准。首先是气息。一些歌唱者没有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而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在演唱中气息支撑不够的话,严重影响音的准确性,如用力过度会使音升高,唱得过响而气息支持得不够会使音偏低,气息吸得过满、给气过猛、气僵、流动性不好会使音偏高、音色尖亮,过分尖细或缺乏低泛音的嗓音会使音感偏高,反之,缺乏高泛音空洞的嗓音会给人以音偏低的感觉。其次是声区不统一。声区不统一、音不准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换声点的区域,而且往往是偏高,这些歌唱者在“换声点”以上或以下的音都唱的很准,这是由于真假声的音量搭配不合理、咽喉部位肌肉协调技术能力低所造成的,我们都知道,人有真声和假声之分,歌唱者的声区可以分为三个,即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歌唱者唱低声区部分音域的音是以胸腔共鸣为主,咽、喉、口腔共鸣为副,鼻和头腔共鸣更少,当歌唱者唱中声区部分音域的音时,是以咽、喉、口腔共鸣为主,胸、鼻和头腔共鸣为副,但随着音域往上发展,咽、喉、口腔的共鸣逐渐减少,胸腔共鸣更少,鼻和头腔的共鸣成份逐渐增多,接近换声点时就产生一个技术上的难点,在这个部位上的音真声应该用多少,假声应该用多少,并且如何合理混合声音,该用多少气息支持声音,肌肉达到一个怎样紧张的程度才能使音準确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这个难题,如若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声区不统一。最后是歌唱时母音的不准确。歌唱者由于母音唱的不准形成的声音不集中、音色暗,有的甚至有漏气声,听起来像是音唱低了,也可能确实唱低了。

1.3 歌唱心理因素或歌唱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干扰

歌唱者的情绪和歌唱时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因素很容易造成音的不准。歌唱者演出前对歌曲不熟、场地不熟、对观众不摸底、没有自信心、精力不集中等各种心理状态的产生,会使心情过分激动,引起有关歌唱肌肉的局部运动失调,不能有理智的控制感情,从而造成声音偏高;而演出前突然因某一事情意外插入,造成歌唱的情绪低落,往往会使声音偏低;歌唱者心情焦急或过于兴奋也会导致音升高;还有的人被自己所演唱的作品深深地感动,心情过分兴奋或悲痛,以致达到不能自控的程度,从而失去了对自己演唱的控制能力和鉴别音准的能力等等。

一般来说,歌唱中因心理因素出现的“音准”问题有三种类型:一、“冒高”型;二、“偏低”型;三、“失衡”型;“冒高”一般出现在演唱上行旋律的高音部分,在下行低音部分也偶有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表情僵硬,声音偏离,音高往上走或者落不下来,音色缺乏柔和、流畅的美感;“偏低”现象在上、下行旋律中都有出现,表现为上行音时,达不到应有的音准高度、声音迟钝、音色发暗,给人以声音站不住,力不从心的感觉,下行音的“偏低”现象一般出现在高声区的起音部分,具体表现和上行音时相似;“失衡”型往往出现在长时值音的保持过程中,表现为声音极不稳定,不停作小幅度的上、下抖动,音色或明或暗,完全破坏了应有的统一感。上述三种情况在紧张心理的驱动下,有时会出现更大程度、更大面积的音准偏离现象,就形成为“跑调”,一旦形成“跑调”,音乐艺术形象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1.4 歌曲本身的原因

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演唱者必须首先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理解,歌曲本身的和声织体、对位、调式、调性、临时变音记号等复杂的难度变化都对音准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演唱者对一首作品(特别是音准方面较为复杂的艺术歌曲或咏叹调、宣叙调)的调式、调性的转换与交替这样的基本问题没有清晰的、准确的理解,对作品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就容易出现音准偏高或偏低现象。而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不仅要熟悉旋律还要熟悉伴奏,如黄自的《花非花》,其旋律是五声音阶,而伴奏却是七声音阶。俄罗斯民歌《红莓花儿开》的第一乐句:“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旋律是西洋和声小调,第七级音升高半音,在演唱时许多演唱者尤其是业余合唱团在演唱时,往往升高的第七音唱的音高不准确。而演唱者在面对声乐作品时,不仅是面对本国语言的作品,也会面对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其他国家多种语言,一些演唱者在演唱本国语言的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时都存在着发音、吐字等问题,更不要说其他国家的语言,所以语言方面的问题对音准、音高的精确控制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那么演唱者在选择歌曲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表现自己特点的作品,并认真分析、处理好音乐作品,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做出观察、分析、理解。

1.5 歌唱中所发的音高,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

乐音、音律、音高、音准,歌唱艺术同其他音乐艺术一样,都是以乐音为音乐声响主体表现材料,而乐音演唱必须要严格遵循乐音的音律规则和乐音歌唱的音高关系法则,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调性音乐或多调性、无调性音乐的声乐作品演唱中,歌唱者都必须将每个音的演唱纳入一种预先设定好的符合音乐运动规律的动态音律关系之中,倘若我们将这一关系打乱,我们的歌唱就会因音律混乱,而出现音准问题,从而使嗓音变成一堆缺乏音乐逻辑的杂乱的人声音响,进而损害嗓音歌唱的音乐艺术价值。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辨别和把握音准的能力被控制在相对细微的程度,且没有引起音准混乱,或是在其他音乐声响的听觉支持下,能够根据相应律制的基本音高关系来分辨和控制,有效地维护作品音调和织体的相对完整性,即可视为其具备了最起码的音乐听觉能力。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三大律制: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各有其优点;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是根据和弦形式定律的,双音及多音同时发声时较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十二平均律是将纯八度分成频率比相等的十二个半音的律制,所以亦称“十二等比律”;十二平均律是使律制简化的一种律制,从五度相生律和纯律到十二平均律,从律制上说是由繁杂到简易,五度相生律和纯律,都是随调的增加而不断地加多律制,而十二平均律则不然,它用十二个律应付一切的变化,这样就解决了五度相生律和纯律无法解决的转调问题。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难免要用到钢琴伴奏,有些声乐作品需要转调,有很多变化音(例如新疆民歌),而钢琴是用十二平均律转调,最大的优点就是哪怕是多么复杂的转调和繁多的变化音,十二平均律都可以应付自如,而音准问题实际上就是乐音音高的标准问题;在律制方面十二平均律也有其缺点,由于十二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在实际演唱、演奏中除定音乐器外,常常需要偏离十二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所以在倾向性强烈时可以考虑五度相生律的古代大小半音的应用。

2、解决歌唱中音准问题的方法

2.1 加强视唱练耳训练

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不仅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音程、音高的辨别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训练,以发展音乐听觉与音乐记忆,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体验,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并提高视唱能力。通过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基本解决学生对调式调性及繁难音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视唱能够较好地掌握有难度的音程模唱与构唱,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歌唱中去,学生要巩固音准,平时必须加强视唱练耳这方面的训练,在视唱前教师可用钢琴作准备的示范,学生听完一遍后再视唱,或者在学生唱完一遍后用钢琴检验,例如,学生唱不准的原因是由于声音控制得不好,老师可以用钢琴进行带唱或用口带唱帮唱,然后过渡到学生独立地视唱,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找准音准了。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差、听觉迟钝、识别音准、节奏困难,但生理上并无缺陷,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训练所致,所以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音准是至关重要的。

2.2 建立良好的歌唱呼吸习惯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只是歌唱的一个起点,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歌唱的灵魂, 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必须遵循高效节约原则,即呼吸控制,要学会去控制呼吸而不是呼吸控制歌者,歌唱中呼吸是用来保持的,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不是把气息“送来送去”的。要建立良好的呼吸习惯,首先做到吸气时声门和喉咽部位始终保持“打开”状态,同时两肩放松,吸气无声,其次要做到深吸气,全面扩展胸廓和降低横隔膜,气息运用时感覺到横隔膜稳定的支持力,可以结合练声曲做渐强的发声练习,注意气息的积极灵活和平稳有力。呼吸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整体,呼吸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中的呼吸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呼吸是为了歌唱事业而必须训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使歌唱能够继续下去的基础。

2.3 加强、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一个技巧再好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他(她)是很可悲的,声乐是一门集生理学、声学、解剖学、物理学、力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张嘴就唱而已,我们应该深入生活,广采博览,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加强、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我们在科学的海洋里去吸取营养,用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作品才有艺术价值,才能反映当代风貌和社会特色。

2.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声乐演唱活动受各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和支配,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演唱者所需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克服演唱中的“音准”问题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个好的演唱者除了保持良好的心里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只有把几者较好地结合统一时,才能做到在演唱上大方得体、自然流畅,才能达到歌唱的完美境界,把听众带人歌曲的情境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表面看来十分相像的跑音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导致音准失控的大相径庭的深层原因和复杂的制约机理,这些影响歌唱音准的制约因素有时是单独地发挥制约作用,有时又是相互交织着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歌唱音准控制。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依靠听觉获得审美享受,歌唱时如果音不准,必然会影响演唱效果,使演唱失去应有的审美价值。音准是音乐的灵魂,掌握音准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人的歌唱发声器官及听觉器官毕竟不是精密仪器,倘若不具备良好的先天生理条件,或者没有经过良好的后天训练,要想把音唱准,就要树立起爱好音乐的信心,以科学的态度对音准进行坚韧不拔的探索和追求,去发现问题,在心理上、技巧上、音乐理论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努力的探索,才能很好地解决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0.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I.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缪天瑞.律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5]余子正.声乐教学论I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俞人豪.音乐学概论[H].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音准解决方法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