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实施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12-04-24 07:13马卫滨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中职教育辅导员

马卫滨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迎来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就学人数大幅度上升,而在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学生的管理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学生基础差,年龄差异大,心理差异大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是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中职教育;学生管理;实践

一、中职教育的概况分析

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合理的就业,使就业人员具有就业能力和职业资格,就必须快速有效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劳动者。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質量的不断下滑,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然而,在各中职院校仍然采用的是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且还要从事教学工作,降低了学生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如果能够借鉴在大中专院校普遍采用的辅导员制度则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探索的方向。

二、班主任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在我国各类教育的大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制度普遍应用于小学,初中,高中,而辅导员制度则更多地应用于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这都是和不同的教育类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都是为了更加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却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仍然属于未成年人水平,相当于高中阶段;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级工人才,是为了使学生最大程度的适应工作的需求,性质有很像高职高专等高等教育院校。而长久以来,中职院校还是采用了班主任制度,这也是很符合当时中职教育的基本情况的,体现的优势在于:一班一人,专班专人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了解比较透彻,管理的密度大,也可严格的控制班级的基本情况,方便开展教育工作,当然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的经验,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体现出一些劣势: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同时还要担任一些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管理难度大,使得有时不能兼顾管理和教学两方面,尤其是在生源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教学任务重,分散班主任的精力过多,难免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疏漏,减低了管理质量。所以,班主任制度就类似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辅导员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为了要在管理上有所突破,从班主任过度到辅导员也是必然!其实,辅导员制度作为更高一级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就是要把教师的工作内容详细化,专业化。本身学生管理就是学生科,团委的职责,和教务科应该有清晰的责任界限,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分工要细化明确,管理才会高效!教师就是专心的教课,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教育,学生管理都可以;辅导员就应该负责招生,档案管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及就业等问题。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专业分工细化对历史的发展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只有不断地提高效率才能收获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专业分工可以使工人的劳动技能更加熟练,同时,专业性不断增强,这是工业革命促使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不可回避的。如果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既要教学又要搞管理,很容易回事两方面相互影响,精力不足时很可能没搞好教学,更没可能搞好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的辅导员应该科学把握教育的内涵,树立教育生态观,在正确认知学生群体的前提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诸如以学校文化为依托,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善于运用集体教育原则、注重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观察和管理学生;提倡赏识教育,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利用好学生会、团委会和班委会这一干部平台,调动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培养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保持开放的头脑,做学习型和研究型辅导员,等等,从整体、多层次的眼光来指导班级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管理班级

事实已经证明,尽管今年来中职教育招生数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是整体下滑了,可见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应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四、辅导员制度的管理模式

第一,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合理。很多高等院校都以不同的专业划分为不同的院系,学生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包括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以后的就业安置等各方面,使得辅导员管理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这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在各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并不是非常系统,所以,改善专业设置现状是实施辅导员模式的前提。

第二,培养强有力的班委队伍。在辅导员管理模式下,肯定不会像班主任一样针对每个班级设置人员,相近专业的若干班级可能只有两到三人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相对管理的密度不大,就必须结合班委的协助进行管理。同时,班委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相互监督与自我监督的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提高管理质量。

第三,任课老师的协助监管。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员的管理相对不是太深入,这就必须要求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尤其是学生出勤。任课老师拥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责任,但是这又不是教学的主要方面,可以保证课堂的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

第四,必须由严肃的考核制度做依托。相对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难度是最大的,既不像高中生一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也不想高职院校学生一样成熟,所以,只有依靠强有力的考核制度来约束纪律,才能够促使学生达到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不能严肃考核纪律,再加上辅导员不可能每天都进每个班级,就很可能造成出勤人数减少,课堂秩序混乱,卫生打造不及时等等问题,管理的效率较低。

第五, 设置学生班主任。在很多高校,都是由高年级表现较好的学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负责日常的考核以及各项班级管理工作的执行,由于都是学生,之间的隔阂较少,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可以更有效的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利于开展学生管理和心理引导工作。更能够减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负担。

五、易出现的问题

在中职院校实施辅导员制度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是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很多院校不愿或者不敢放弃长久以来所熟悉的班主任制度的原因所在。问题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管理密度的降低,可能会造成管理质量的下降,辅导员管理的可能是一个专业多个班级的学生,可能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第二,班委的选举和培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班委队伍,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的同时可能会出现拖沓应付,效果不佳的现象。

尽管会有一些问题存在,从广义来说,辅导员制度还是很适应以后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的,通过不断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辅导员的管理模式一定会在中职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职业》 2011年36期 郭海燕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 《职业技术培训》 2011年6期孙智奇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中职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