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评改方式初探

2012-04-24 07:13蔡光永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编辑部习作作文

蔡光永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眼睛”,反映心灵的“喉舌”,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如今绝大部分学生作文现状的反映。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改则一向是教师们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它占去了教师几乎近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已成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改革“精批细改”式的传统作文评改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已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对作文的评价不是也不可能是单方面的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它可以将教师评改,师生互评互改,学生自我评改以及大众传媒(BBS/微博)评改等方式相结合起来,本文就拟从这几方面浅谈一下初中生作文评改方式,以供参考。

一、教师评改

(一)教师示范批改

教师讲评作文,每次都因做到要有目的,有側重。如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教师应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此次学生的全部习作先浏览一遍,然后挑选出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训练的重点评改目标。(把入选学生作文的片段或全文誊印出来发给学生)教师在评讲时做到边评边改边讲述,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修改的原因,掌握一些评改的方法,以及要所达到的目的等。

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是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到集中指导讨论评改,教师起主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为训练伊始学生的评改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所以对于写作理论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有很大的益处的。这一模式非常适合于刚进校的七年级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

(二) 用谈话商榷的方式面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批”是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评改方式。“面批”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可以当面帮助学生分析习作优缺点,当面给予指导使学生得到启发。也可以抓住突出的问题,与学生商量修改的方案。在面批过程中,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详细了解他的写作思路,当场指导他如何修改,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对程度高的学生,可用三言两语点拨;程度低的学生,耐心细致地提示思路,帮他组织材料,或者有时干脆代作口授,扶着他走路。这种评改法既大大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

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受双方活动时间、场地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一评改方式难以经常性采用,往往处于随机无序的状态。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针对班级的每个学生,易形成厚此薄彼,相互猜忌的弊端。这种方式不宜经常采用,应有针对性。

二、 师生互评互改

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这不是否定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主导作用。而在当前中小学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有效的作文评改教材,仍然还是“一个师傅一个法”的作文教学评改模式。在师生互改这一环节,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 师生共同评改

经过作文批改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一定的评价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大部分移交给学生。师生一起讨论、评议一篇例文或范文。它通常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在提出评改的具体要求并分条板示后,由学生自行修改。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指导某项具体写法的练笔,具体方法是:选好合适的作文制成幻灯片放映出来,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然后现场评改。在评改过程中,着重作文学法的指导。公开评改时,力避单向灌输,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努力实现课堂信息的全方位流动,以达到共评共改、掌握评改的方法目的。这种方式在八年级就可使用。

(二) 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使用统一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明需要修改的地方,如:用“=……=”表示词语搭配不当;用“→←”表示词语前后矛盾;用“—”表示画线上语句有语法修辞一般性错误;用“——?”表示画线上语句有观点模糊或材料失实的特殊性错误;用“хх”表示屡次纠正仍然写错误的字,等等。或用眉批、总批提示修改方法和思路,使他们明白从何处入手解决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作具体的修改。老师检阅。

(三) 学生互评互改

学生在作文中常会出现错别字、语法、结构、审题等错误或不当之处,造成这些不当之处并非粗心大意,而是学生脑海中的习惯使成。所以,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就很难发现作文中的不足,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修改他人的作文时,却往往有一双慧眼。学生互评互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给他们必须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教师不能用权威压服学生,要提倡学生靠自己动手动脑的行为来获得写作经验,要强调以学生自己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作出评判。而学生自身素质有限,不可能完全掌握评改要领,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评改“标尺”,“标尺”的建立依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来完成。如:XX作文评改表

(1) 以小组合作进行互评互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表的内容,先向学生说明分项、分等评改和评等标准,组织学生互批,可采用五人一组轮值评改交替使用的方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负责朗读文章,指出语句字词、标点错误,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其他四名学生提出补充意见或评改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由轮值学生打出等级,写出评语。最后,经讨论,在组内对每篇作文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轮值生将1—2篇优秀作文的作者姓名交给教师。教师浏览组内荐评的优秀习作,选出几篇交于作者朗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总结时注意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鼓励。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只做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小组合作进行互评互改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集体作用和主导作用,既避免了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不高的弊端,同时又避免了自我修改犹豫不决的缺点。

(2) 模拟编辑部

针对学生难以评改自己文章情况,我们也可以在作文教学中,以班为单位尝试成立模拟“编辑部”进行作文批改。具体做法是:第一步:编辑审稿。审稿前教师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编辑部”,每个小编辑部再分成初审和终审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五人为宜,并安排一至二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任“主编”,其于人员任“责任编辑”。然后初审组开始审阅来稿。由“主编”一篇一篇读给其他“责任编辑”听,确定作文的等级。再把A、B等级的作文进行集体讨论、修改,“主编”执笔写出推荐意见,送“终审组”审阅。C、D 、E等级由各“责任编辑”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以待退稿。“终审组”接到来稿后,进行第二轮审阅,对录用的好稿由“主编”进一步修改、润色,写出终评语;对被筛下来的稿子,各“责任编辑”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第二步:编辑约见。“编辑部”将初审和终审筛选下来的作品的作者分别约进“编辑部”,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出作文中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让作者进一步修改作品。第三步:读者评刊。班级学习委员将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班级优秀作文集,相互传阅。并把最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校刊或其它刊物。

三、自评自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自评自改是学生提高自由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作文评改的最高形式,也是训练的目的。学生在自我评改过程中可以参照作文评改表的内容来进行评改:

猜你喜欢
编辑部习作作文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