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2012-04-24 07:13刘兵
卷宗 2012年2期
关键词:超越黑格尔

刘兵

摘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的产生和形成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成为探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起点。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时代前提;思想准备;黑格尔;超越

一、地理大发现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时代前提

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即公元1492年哥伦布、达迦玛、麦哲伦等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印度的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不同种族和大陆间的联系、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交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全球联系之中。从此,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血与火”的交往中,把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纳入了世界体系,人类开始冲破狭隘的地域限制,步入世界历史。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二、马克思早期世界历史思想准备

马克思早期通过研读大量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触及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1、历史学领域的研究

1843年5月至10月,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研读了大量历史和政治方面的著作,作了9本详细的摘录笔记即《克洛茨纳赫笔记》。这本笔记马克思通过对各国历史的详细研究比较,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先,发现了经济关系的决定地位。通过对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历史的研究,他认识到经济关系在世界历史中的基础性地位,抓住了世界历史最本质的东西,预示着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方向。

其次,认识到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特别关注1789年法国大革命,看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不仅看到民族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历史对民族历史的作用也作了客观评价。马克思认为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德国已经落伍。他认为既使对德国的现时“采取否定的方式,结果依然是时代错乱”。【1】马克思以上关于世界历史的研究,显示了一种非凡的世界眼光,对于科学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2、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 1843年10月,马克思迁居巴黎,开始研究经济学,写下了9本笔记即《巴黎笔记》。在充分体现《巴黎笔记》研究成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他看来,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社会历史发展实际上就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过程,因而合乎逻辑地把生产劳动看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异化劳动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必然要扬弃自身这种形式而迈向更高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的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人统治人、人剥削人和人被异化的现象不复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了,人们能够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自觉地创造历史。为科学的“世界历史”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3、在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

青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置身于当时风云激荡的巴黎,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以“世界历史”的理论视角反思现实,从历史现象走向历史深处,首先,把握了德国理论活动的中心——宗教批判。马克思追随青年黑格尔派而又不断超越之,紧紧地把握住宗教批判的最大成果——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费尔巴哈裹足不前的地方继续前进。从而,马克思跃居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前列。其次,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把握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彼岸世界批判之后,马克思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此岸世界、世俗社会的审视。马克思的这种批判不仅仅针对德国的现实,而且意味着对超前于这种现实性在先进国家中得到实现的那種观念上的批判。所以,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立足德国、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世界性。最后,从批判的武器诉诸武器的批判,要实现德国乃至整个人类的解放,仅仅依靠哲学批判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力量。通过对德国现实的批判,马克思得出结论“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而且无产阶级“若不从其他一切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2】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制高点,用“世界历史”的博大胸怀和宽广视野去审视和反思一定地区、一定时代的问题分不开的,对于后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理论价值。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通过在历史、经济、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得出的有 关“世界历史”的上述观点,尽管是分散的,然而其主要的、基本的思想已呈现出来,这些为他进一步创立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超越和逻辑转换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近代理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总结,是西方近代世界历史理论的顶峰,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重要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超越和逻辑转换,同时也是马克思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过程。

1、对“绝对精神”本体论的革命性颠倒。

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为创立新的世界历史理论确立了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借鉴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的颠倒方法,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和揭露,它说:“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3】马克思认为不是从观念出发去理解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解释观念的东西。历史不过是“人改造自然”与“人改造人”的实践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并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世界精神”从东方漫游到西方,它实质上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赋予实践以历史本体论的地位,从而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本体论彻底地颠倒过来。

2、把辩证法从唯心主义的桎梏中拯救出来。

黑格尔是第一个试图用辩证法来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具有内在联系的人。他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历史辩证法实际上就是精神的辩证法。马克思对此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个人的偶然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历史发展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在马克思看来,辩证法的实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历史辩证法不是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工具,而是历史发展本身的反映。由此,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拯救,恢复了历史辩证法的生命力。

3、对“欧洲中心论”的革命性解构

黑格尔用日耳曼民族的价值观去观察世界历史,并且将其作为衡量世界历史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日耳曼民族是天然高于其他人民族的,他们天然是世界历史的主宰。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则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具有世界历史的视野,马克思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着眼于各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根本宗旨,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从根本上破除了“欧洲中心论”,并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摆脱狭隘的民族性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并不是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理论承袭,而是在继承黑格尔合理内核基础上,立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其世界历史理论进行革命性改造,从而建立了新的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页。

猜你喜欢
超越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