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气囊在大咳血窒息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2012-05-06 11:58曹宏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血块气囊呼吸机

曹宏亮

江西省余干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余干 335100

目前在临床上大咳血属于内科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对患者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低氧血症以及贫血症状的发生,甚至会致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或者是循环衰竭,对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咳血而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窒息致使急性呼吸衰竭所引起的,该病症的抢救成功率相对较低。目前在临床上怎样使咳血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得以有效提高为治疗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大咳血窒息患者抢救中简易呼吸气囊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该院收治的大咳血患者在应用简易呼吸气囊后的抢救成功率与未使用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因大咳血而发生窒息的临床患者病例,共抽取6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分别含有患者29例和33例。对照组中有男19例,女10例,年龄25~78岁,平均(53.2±14.1)岁;观察组中有男22例,女11例,年龄24~79岁,平均(54.1±13.5)岁。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简易呼吸气囊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这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有抢救成功率以及呼吸机的应用率。

1.2.2 抢救方法 在患者发生窒息的第一时间里及时实施抢救措施,具体操作为:① 给予患者持续心电、血压以及SPO2监测,同时展开吸氧以及对气道血块进行清除等措施。② 对简易呼吸气囊予以应用,对通气进行辅助,由于血块会对气道产生堵塞,因此可采用纤支镜对气道血块进行清除,并应间断展开抽吸操作,每次的抽吸时间尽量保证不要太长,在进纤支镜前应先采用简易呼吸气囊对通气进行辅助,保证SPO2>95%,并应对SPO2进行持续监测,若是发生异常应立即处理。③ 若是通过简易呼吸气囊对通气进行辅助,利用纤支镜对气道血块进行清除等治疗后依旧无法纠正缺氧症状,可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展开机械通气。④ 在应用简易呼吸气囊过程中,由1人开放气道且应对合好面罩,保证其能够紧贴于患者的面部,避免发生漏气。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比较发现,应用简易呼吸气囊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28例,成功率为84.85%。另外5例效果不明显而改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最终抢救成功。对照组中抢救成功15例,抢救成功率为51.72%。另外14例常规抢救无效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显然,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结果统计[n(%)]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应用简易呼吸气囊和未应用简易呼吸气囊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应用简易呼吸气囊的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的应用率也较对照组低。这一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呼吸气囊对大咳血窒息患者实施抢救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经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大咳血窒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便是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窒息先兆,临床抢救应做到争分夺秒,并应抓住“黄金时间”,且抢救过程中要保证思路清晰且应反应敏捷。在抢救的过程中不仅应对气道阻塞予以避免或者是减少,而且还应保证通气量的供给。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应对抢救管理给予重视,并且应加强团队协作,使管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应随时进行合理调配增加人员。医护人员应做到密切配合,并进行分工合作;急救物品应尽量定位放置,由专人进行管理,并对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给予保证。应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在大多数情况下急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一般都会处在一个高度的应激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积极抢救的过程时,应注意沟通交流,保证患者能够保持稳定且积极的心态,从而对诊疗救治工作给予主动配合。

[1] 李立英.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技术考试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4):78.

[2] 罗晓华.简易呼吸气囊挤压过程中吸呼比时间有效控制方法[J].护理研究,2010,24(2):97.

猜你喜欢
血块气囊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干槽症可治
抢救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中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