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复位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2-05-06 11:58董谋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移位肱骨手法

董谋

乾安县中医院,吉林乾安 131400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和肱骨骨干交接部位发生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肱骨髁和肱骨骨干之间存在30~50°不等的前倾夹角,因而骨折的发生率通常较高。本次临床实验对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8~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1.2)岁。其中,伸直移位型骨折10例,屈曲移位型骨折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患者以卧位,行常规手法复位,纠正移位部位。若局部状态允许,则及时进行复位治疗。臂丛阻滞麻醉或局麻后,在助理医师辅助下实施复位。一名助手握患侧手腕和前臂,另一助手固定住患侧上臂,保持肘部半屈曲,顺势实施牵引。术者先行对挤法,纠正患者侧方移位,再行前后移位纠正。对于伸直型患者,术者对远侧段实施压按,向后扳提近段;对于屈曲型患者,术者对远折端向后按压,余指对近折段向前按压,并拉伸患肘用力复位。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法复位基础上,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即常规手法复位后,行中医推拿术。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通用的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对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共分优、良、差三个等级,治愈为优良之和。治愈时间:治疗18 d内治愈为短,18~30 d内治愈为中,30 d以上治愈为长。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治愈时间

经过观察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23±6.5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为(32±9.25)d,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平均治愈时间对比(d)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12岁以下的儿童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为X射线检查,因而确诊较为容易[1]。其治疗方法非常丰富,对于损伤较为严重的肱动脉或尺神经损伤患者,通常实施手术治疗;而对于未发生位移的患者,通常实施小夹板固定治疗。而多数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都属于移位型骨折,因而固定方法和复位手法即可治愈[2]。综上所述,儿童好发肱骨髁上骨折,因而更应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注意。若患者发生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会对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中医手法复位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方法,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1] 吴向前.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09,1(8):102-103.

[2] 谭国昭.手法复位配合三维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J].按摩与引导,2008,24(158):31-32.

猜你喜欢
移位肱骨手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层递手法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七步洗手法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