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谱分析

2012-05-07 02:27刘幸平彭青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汕头大学内酰胺类抗生素

刘幸平 彭青

(1.汕头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广东 汕头 515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 汕头 51504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我国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MRSA感染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巨大挑战[1-2]。MRSA除携带编码PBP2’蛋白的mecA基因外,还可携带其他抗生素耐药基因而造成多重耐药[3]。本研究就我院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MRSA进行了耐药谱分析,以了解该院MRSA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试剂

9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医院检验科分离获得,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MRSA。金葡菌ATCC25923由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一医院检验科细菌室赠送。

MH琼脂及肉汤、LB琼脂及肉汤均购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头孢吡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及环丙沙星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亚胺培南(美国默沙东药厂);氨苄西林(山东鲁抗医药有限公司);万古霉素(美国礼来公司);司帕沙星(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1.2 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MIC)方法参照CLSI2009[4],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用无菌蒸馏水配制各种抗菌药物原液浓度为5120μg·ml-1,分别取2ml稀释好的抗菌液,加入一系列内径为90mm的平板内,再取融化后已在50℃水浴中平衡0.5h的MH琼脂18ml加进平板内,边加边摇晃平板,使药物和培养基充分混匀,使各抗生素终浓度为0.0312-256μg·ml-1。每个平板接种菌液105cfu·ml-1,将平板置35℃孵育过夜。以完全抑制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检测菌的MIC。单一菌落生长可忽略不计。

2 结果

不同抗生素对MRSA的MIC值及耐药率见表1。92株MRSA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90%以上,部分抗生素耐药率达到10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2.39%,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也高达97.83%,而对人工合成的四环素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56%和0%,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3 讨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从发现至今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由mecA基因编码)是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PBP2a相对分子质量为78 kDa,具有PBPs的转肽酶活性。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MRSA接触后,药物以共价键与PBPs结合,使其失活,此时PBP2a可代替其他4种PBPs完成细胞壁的合成[3]。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降低膜通透性,增加主动外排作用,产生大量PABA等不同机制而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酮类、磺胺类及利福平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5]。

表1 17种抗生素对92株MRSA的MIC值和耐药率

对当地临床分离的MRSA耐药谱进行调查,可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MRSA感染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附一医院的MRSA耐药情况比较严峻。MRSA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已产生耐药,92株MRSA对实验中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绝大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也不敏感。但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的MRSA菌株对利福平保持敏感,对氯霉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也普遍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菌株。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MRSA耐药谱基本相符[6-7]。虽然 MRSA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但万古霉素仍是MRSA的首选用药。而半合成的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对MRSA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考虑用于临床MRSA的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我院第一附属医院的MRSA呈多重耐药,但对氯霉素,半合成四环素及万古霉素仍然敏感。本研究对临床治疗MRSA感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Zhang R,Eggleston K,Rotimi V,et al.Antibiotic resistance as a global threat:evidence from China,Kuwait and the United States[J].Global Health,2006,2(6):1-14.

2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等.200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401-411.

3 Senior K.Mechanism of beta-lactam resistance in MRSA unfolds[J].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02,2(12):713-713.

4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19thedition.Pennsylvania,2009:M100-S19.

5 Berger-Bächi B,Rohrer S.Factors influencing methicillin resistance in staphylococci[J].Arch Microbiol,2002,178(3):165-171.

6 Baddour MM,Abuelkheir MM,Fatani AJ.Trends i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and epidemiology of MRSA isolates from several hospitals in Riyadh,Saudi Arabia[J].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2006,5:30-30.

7 Kim HB,Jang HC,Nam HJ,et al.In vitro activities of 28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from tertiarycare hospitals in Korea:a nationwide survey[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4):1124-1127.

猜你喜欢
汕头大学内酰胺类抗生素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汕头大学14项教学案例获评省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汕头大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汕头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